
所属成套资源: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学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实像与虚像。
3.知道平面镜成像和改变光路的作用,能够画出简单的光路图。
4.了解生活中的各种面镜及其应用。
————————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知识链接:
物体靠近平面镜时,物体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感觉像有变化,主要是像相对于人眼的视角变大了。
归纳总结:
平面镜的作用:
(1)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控制光路的作用。如制作潜望镜;在挖井、挖掘山洞时,用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作业区照明;修建体育场馆和高大建筑物时,利用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室内改善光照条件。
(2)利用平面镜来成像:如制作各种镜子,商场和家庭装修时,利用平面镜成像增强宽敞明亮的空间效果。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eq \a\vs4\al(知识板块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自主阅读教材P56~5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把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3.物理学中,把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把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像叫做虚像。
4.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并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选填“实”或“虚”)像。
eq \a\vs4\al(知识板块二 平面镜的应用、各种面镜)
自主阅读教材P58~5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可以观察和纠正自己的动作;利用平面镜制成的潜望镜,在水下可以观察到水面上的情况。
6.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利用球面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凹面镜,利用球面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凸面镜。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7.如图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物体AB的像是( B )
A.倒立、等大的虚像
B.正立、等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8.图甲是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它属于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它能成正立的像;图乙是点燃奥运圣火的装置,它是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它能成倒立的像。
1.对学
分享独学1~8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一 完成教材P56的“活动1”的观察活动。
方案二 完成教材P57的“活动2”的探究活动。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粤沪版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4 尝试科学探究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2 测量长度和时间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