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研学导异,拓学展异,本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 ★有趣的乘法计算 | 第 课时 | 月 日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识记: |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和归纳、概括等发现规律的活动中,感受观察和比较规律探究中的价值,以及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 | 使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究活动,获得成功的感受,树立良好的数学自信心,培养乐于探究、善于思考的品质,感受数学的奥妙,激发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 ||
理解:归纳和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规律。 | ||||
简单运用:根据发现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的积。 | ||||
复杂运用:根据发现写出比较复杂的乘法算式的积。 | ||||
创见: | ||||
教学重点 |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规律。 | |||
教学难点 | 综合归纳出相应的规律。 | |||
教学过程 | 关注差异 | |||
一、预学查异 1、复习一个数与15相乘。 34×15= 38×15= 46×15= 52×15= 让学生独立完成,回想简单的算法。 小结:例如计算34×15,先用34的一半(即17)与34相加,得51;再在51的末尾添0,得510。 2、连续乘两个数的简便计算。 15×28= 25×36= 35×12= 45×18= 15×4×7= 25×4×9= 35×2×6= 45×2×9=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整理规律。 问:有什么发现?(得数一样、第二道比较简便、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等于这个数乘这两个数的积) 小结: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等于这个数乘这两个数的积。 问:你能很快算出下面算式的得数吗? 出示:15×12 45×16= 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之前学习的规律,今天你想不想通过学习,再掌握乘法的一些有趣的规律,让你能非常方便的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得数? 二、初学适异 一个数乘11的积 (1)观察比较,初认规律。 谈话:11是比较特殊的数,如果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得数是有特点的。(出示:24×11、53×11、62×11)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列竖式计算。 交流:你发现积的每一位上的数跟原来的两位数各位上比较,有什么关系吗? 结合交流,引导比较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启发学生发现积的个位、百位分别和两位数个位、十位上相同,十位上的数是两位数个位加十位的和。 提问:能说说两位数乘11的积有什么规律吗? 小结:我们通过计算、观察、比较,(板书:观察比较)发现了两位数乘11得到的积,个位上是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十位上是两位数个位和十位数的和,百位上是两位数十位上的数。 (2)尝试验证,完善规律。 出示:23×11=2□3 64×11=□□4 59×11=□□9 提示:积的十位上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数相加满10怎么做? 说明:和笔算一样,十位上相加满10就向百位进1。那结果对不对呢?请大家用竖式计算验证。(板书:计算验证) (3)应用规律,巩固内化。 出示: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62×11= 65×11= 43×11= 48×11= 学生独立写出各题的积。 三、研学导异 十位相同、个位和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1)观察乘数,了解特点。 引导:除了两位数乘11的得数的有趣现象,还有没有其他规律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道算式,找找每个算式里的乘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22×28= 35×35= 56×54= 交流:你发现每个算式里两个乘数的特点吗? 指出:这里每个算式里的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得10。 (2)计算比较,发现规律。 引导:像这样的算式,计算结果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学生笔算,教师巡视,集体交流。 启发:观察、比较积和乘数,能看出积的末两位可以怎样计算出来吗?末两位前面的数又可以怎样计算出来的呢?比一比、想一想,把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指出:十位相同、个位和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得数,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乘数十位上的数与比它大1的数相乘。比如:56×54的积可以这样算:末两位上是个位上的6和4相乘的24;末两位前面部分是十位上的5乘大一的6得30,得数就是3024。 (3)运用、验证,确认规律。 引导:我们又发现了乘法计算里的新特点,你能根据这一发现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用竖式计算验证吗? 看看竖式验证的结果,这样写出的得数是不是正确?(比较每题得数)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这里又通过计算和观察、比较和发现了规律,并且通过验证证明了规律。 追问:有人在应用这个规律时说:“个乘个,弟乘哥”你知道这样说的意思吗? 说明:用个位乘个位得积的末两位,用十位上的数乘大1的数得积末两位前的部分。 四、拓学展异 乘数和一定,且十位上相同、个位上和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大小 出示教材最后三题。提问:观察这三组题,符合上面乘数规律里乘数的特点吗?每组里两题的乘数又有什么不同呢? 说明:每组的两题十位上相同,个位上和是10,但其中一道个位不同,分别是4和6;另一道个位相同,都是5。请你应用上面的规律先直接填写得数,再比较每组的两道题,看看有什么发现。 小结:像这样乘数的和一定,并且十位上相同,个位相加是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时,我们发现两条规律:一,当两个乘数想同时,积比较大,不相等时积比较小,比如这里第二行乘数相等乘得的积,就比第一行乘数不相等的积大;二,两个乘数相等时的积,比一个乘数减1、另一个乘数加1相乘的积大1,比如第二行两个数相乘相等,第一行一个乘数减了1,另一个乘数加了1,第二行的积都比第一行大1。 五、本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六、课堂作业 没有对应的练习
|
通过对前面规律的复习,激发学生学习新规律的兴趣,可让后进生多说一说,不完整可让优等生适当补充。
学生用竖式计算前,可先让他们说说这几题有什么特点,由此启发学生找到一个数乘11的积的规律。
这里先让优等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启发他们每题积的末两位各是什么、积的末两位各有哪两个数相乘得到以及积里末两位前面的数各是多少,如说不完整,教师可适当补充。
回顾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说一说各自体会,一要突出猜想、验证、表达规律和应用规律的活动线索,二要突出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的价值。 | |||
板书设计: ★有趣的乘法计算 24×11 53×11 62×11 观察比较
23×11=2□3 64×11=□□4 59×11=□□9 计算验证
22×28= 35×35= 56×54= 过程:6×4=24 5×6=30 56×54=3024
| ||||
教后反思:
|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学查异,初学适异,研学导异,拓学展异,反思总结,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学查异,初学适异,研学导异,拓学展异,反思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探究有趣的乘法计算,本课总结,拓展研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