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2024)2 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2024)2 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情景导入,初步认识,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运用新知,深化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含多项式乘法的意义,会进行含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含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难点:灵活运用含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初步认识】
1.如何进行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你能举例说明吗?
2.计算:
(1)3a2b·2abc·eq \f(1,3)abc2;
(2)eq \b\lc\(\rc\)(\a\vs4\al\c1(-\f(1,2)m3n))eq \s\up12(3)·(-2m2n)4。
3.写一个多项式,并说明它的次数和项数。
【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宁宁作了一幅画,所用纸的大小如图所示,她在纸的左、右两边各留了eq \f(1,8)x m的空白,这幅画的画面面积是多少?
有两种做法:
方法一:先表示出画面的长和宽,由此得到画面的面积为xeq \b\lc\(\rc\)(\a\vs4\al\c1(mx-\f(1,4)x));
方法二:先求出纸的面积,再减去两块空白处的面积,由此得到画面的面积为mx2-eq \f(1,4)x2。
两种方法得到的答案不一样,但都是正确的,由此引出xeq \b\lc\(\rc\)(\a\vs4\al\c1(mx-\f(1,4)x))=mx2-eq \f(1,4)x2这个等式。
思考:
式子的左边是什么运算?能不能用学过的法则说明这个等式成立的原因?
总结:式子的左边是一个单项式与一个多项式相乘,利用分配律可得xeq \b\lc\(\rc\)(\a\vs4\al\c1(mx-\f(1,4)x))=x·mx-x·eq \f(1,4)x,再根据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或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得到x·mx-x·eq \f(1,4)x=mx2-eq \f(1,4)x2。
想一想:
问题1:ab·(abc+2x)及c2(m+n-p)等于什么?你是怎样计算的?
问题2:如何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归纳结论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探究2:如图①是一个长和宽分别为m,n的长方形纸片,如果它的长和宽分别增加a,b,所得长方形(图②)的面积可以怎样表示?
有四种解法:
方法一:长方形的长为m+a,宽为n+b,所以面积可以表示为(m+a)(n+b);
方法二:长方形可以看做由四个小长方形拼成的,四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分别为mn,mb,an,ab,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mn+mb+an+ab;
方法三:长方形可以看做是由上下两个长方形组成的,上面的长方形面积为b(m+a),下面的长方形面积为n(m+a),这样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表示为n(m+a)+b(m+a),根据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结果为nm+na+bm+ba;
方法四:长方形可以看做是由左右两个长方形组成的,左边的长方形面积为m(b+n),右边的长方形面积为a(b+n),这样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表示为m(b+n)+a(b+n),根据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结果为mb+mn+ab+an。
于是得到
(m+a)(n+b)=n(m+a)+b(m+a)=m(b+n)+a(b+n)=mn+mb+an+ab。
观察上面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说出(m+a)(n+b)=n(m+a)+b(m+a)这一步运算的道理吗?
2.结合这个算式(m+a)(n+b)=mn+mb+an+ab,你能说说如何进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3.归纳总结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归纳结论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要使(-x)(x2-mx+2x)的展开式中不含x2的项,则m的值是( C )
A.-2 B.0 C.2 D.3
2.下列多项式相乘的结果是a2-a-6的是( B )
A.(a-2)(a+3) B.(a+2)(a-3)
C.(a-6)(a+1) D.(a+6)(a-1)
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C )
A.a3·(-a2)=a5
B.(-ax2)3=-ax6
C.3x3-x(3x2-x+1)=x2-x
D.(x+1)(x-3)=x2+x-3
4.若(x+m)(x+n)=x2-6x+5,则( A )
A.m,n同时为负
B.m,n同时为正
C.m,n异号
D.m,n异号且绝对值小的为正
5.要使(x-3)·M=x2+x+N成立,且M是一个多项式,N是一个整数,则( C )
A.M=x-4,N=12 B.M=x-5,N=15
C.M=x+4,N=-12 D.M=x+5,N=-15
6.计算:
(1)-6a·eq \b\lc\(\rc\)(\a\vs4\al\c1(-\f(1,2)a2-\f(1,3)a+2));
(2)-3x·(2x2-x+4);
(3)(3a2b-4ab2-5ab-1)·(-2ab2)。
解:(1)原式=3a3+2a2-12a。
(2)原式=-6x3+3x2-12x。
(3)原式=-6a3b3+8a2b4+10a2b3+2ab2。
7.计算:
(1)(x-5)(x+2); (2)(x+5)(x-2);
(3)(x-5)(x-2); (4)(x+5)(x+2)。
解:(1)x2-3x-10。(2)x2+3x-10。
(3)x2-7x+10。(4)x2+7x+10。
8.若(mx+y)(x-y)=2x2+nxy-y2,求m,n的值。
解:左边=mx2-mxy+xy-y2
=mx2+(1-m)xy-y2,
所以m=2,n=1-m。所以n=-1。
9.一条防洪堤坝,其横断面是梯形,上底宽a m,下底宽(a+2b) m,坝高eq \f(1,2)a m。
(1)求防洪堤坝的横断面积;
(2)如果防洪堤坝长100 m,那么这段防洪堤坝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解:(1)防洪堤坝的横断面积
S=eq \f(1,2)[a+(a+2b)]×eq \f(1,2)a=eq \f(1,2)a2+eq \f(1,2)ab。
故防洪堤坝的横断面积为eq \b\lc\(\rc\)(\a\vs4\al\c1(\f(1,2)a2+\f(1,2)ab)) m2。
(2)堤坝的体积V=Sh=eq \b\lc\(\rc\)(\a\vs4\al\c1(\f(1,2)a2+\f(1,2)ab))×100=50a2+50ab。
故这段防洪堤坝的体积是(50a2+50ab) m3。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2024)4 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第2课时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情景导入,初步认识,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运用新知,深化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1.4 整式的乘法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第2课时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