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江苏省大丰区万盈镇沈灶初级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调研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的值是( )
A.±2B.2C.﹣2D.0
2、(4分)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x必须满足( )
A.x≤2B.x≥2C.x<2D.x>2
3、(4分)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9,则它的周长为( )
A.17B.22C.17或22D.无法计算
4、(4分)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跳高运动员最近几次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
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该选择 ( )
A.甲B.乙C.丙D.丁
5、(4分)学习勾股定理时,数学兴趣小组设计并组织了“勾股定理的证明”的比赛,全班同学的比赛得分统计如表:
则得分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75,70B.75,80C.80,70D.80,80
6、(4分)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4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5B.k<5,且k≠1C.k≤5,且k≠1D.k>5
7、(4分)某公司全体职工的月工资如下:
该公司月工资数据的众数为2000,中位数为2250,平均数为3115,极差为16800,公司的普通员工最关注的数据是( )
A.中位数和众数B.平均数和众数
C.平均数和中位数D.平均数和极差
8、(4分)已知函数,不在该函数图象上的点是( )
A.B.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已知一组数据1,5,7,x的众数与中位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
10、(4分)已知A(﹣1,1),B(2,3),若要在x轴上找一点P,使AP+BP最短,此时点P的坐标为_____
11、(4分)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那么这个一次函数在轴上的截距为__________.
12、(4分)若二次函数y=ax2+bx的图象开口向下,则a可以为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13、(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是矩形,AD∥x轴,A(-3,),AB=1,AD=2,将矩形ABCD向右平移m个单位,使点A,C恰好同时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得矩形A′B′C′D′,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如果一组数据﹣1,0,2,3,x的极差为6
(1)求x的值;
(2)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15、(8分)(1)解不等式组 (2)解方程:.
16、(8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AB,AD上的点,且AE=AF,点M是EF的中点,连结CM.
(1)求证:CM⊥EF.
(2)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若五边形BCDEF的面积为,请直接写出CM的长.
17、(10分)如图,AD是△ABC边BC上的高,用尺规在线段AD上找一点E,使E到AB的距离等于ED(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8、(10分)菱形中,,,为上一个动点,,连接并延长交延长线于点.
(1)如图1,求证:;
(2)当为直角三角形时,求的长;
(3)当为的中点,求的最小值.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与向量相等的向量是__________.
20、(4分)数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进行还原魔方练习,下表记录了他们次还原魔方所用时间的平均值与方差:
要从中选择一名还原魔方用时少又发挥稳定的同学参加比赛,应该选择________同学.
21、(4分)若直线经过点和,且,是整数,则___.
22、(4分)分解因式:2x2﹣8=_____________
23、(4分)在比例尺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太原到北京的距离为6.4厘米,则太原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公里。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已知正比例函数y1=m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1=(m为常数,m≠0)的图象有一个交点的横坐标是1.
(1)求m的值;
(1)写出当y1<y1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5、(10分)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3,2),B(n,4)两点.
(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点C(-1,0)是轴上一点,求△ABC的面积.
26、(12分)计算:
(1)
(2)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分式的值为1,则分母不为1,分子为1.
【详解】
∵|x|﹣2=1,
∴x=±2,
当x=2时,x﹣2=1,分式无意义.
当x=﹣2时,x﹣2≠1,
∴当x=﹣2时分式的值是1.
故选C.
分式是1的条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分母不能是1,这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
2、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因此可得x-1≥0,解这个不等式可得x≥1.
故选B
考点:二次根式的意义
3、B
【解析】
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即是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长求周长;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和9,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详解】
解:(1)若4为腰长,9为底边长,
由于4+4<9,则三角形不存在;
(2)若9为腰长,则符合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9+9+4=1.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题目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
4、A
【解析】
∵甲的平均数和丙的平均数相等大于乙和丁的平均数,
∴从甲和丙中选择一人参加比赛,
又∵甲的方差与乙的方差相等,小于丙和丁的方差.
∴选择甲参赛,故选A.
考点:方差;算术平均数.
5、A
【解析】
根据众数的定义,找到该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根据中位数定义,将该组数据按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
【详解】
全班共有40人,40人分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最中间的两个数据是第20,21个,
故得分的中位数是(分),
得70分的人数最多,有12人,故众数为70(分),
故选.
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
6、B
【解析】
试题解析:∵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解得:k<5且k≠1.故选B.
7、A
【解析】
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极差的意义分别判断后即可得到正确的选项.
【详解】
∵数据的极差为16800,较大,
∴平均数不能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普通员工最关注的数据是中位数及众数,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有关统计量的意义,难度不大.
8、B
【解析】
依次将各选项坐标的横坐标值代入函数计算,若计算结果与其纵坐标值相同,则在函数图像上,反之则不在.
【详解】
A:当时,,与其纵坐标值相同,该点在该函数图象上;
B:当时,,与其纵坐标值不同,该点不在该函数图象上;
C:当时,,与其纵坐标值相同,该点在该函数图象上;
D:当时,,与其纵坐标值相同,该点在该函数图象上;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函数图像上点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1
【解析】
分别假设众数为1、1、7,分类讨论、找到符合题意得x的值,再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求解可得.
【详解】
若众数为1,则数据为1、1、1、7,此时中位数为3,不符合题意;
若众数为1,则数据为1、1、1、7,中位数为1,符合题意,
此时平均数为=4.1;
若众数为7,则数据为1、1、7、7,中位数为6,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4.1.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根据众数的可能情况分类讨论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10、
【解析】
点A(﹣1,1)关于x轴对称的点A'(﹣1,﹣1),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令y=0可求点P的横坐标.
【详解】
解:点A(﹣1,1)关于x轴对称的点A'(﹣1,﹣1),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
把A'(﹣1,﹣1),B(2,3)代入,可得
,解得,
∴直线A'B的解析式为,
令y=0,则,
解得x=,
∴点P的坐标为(,0),
故答案为:(,0).
本题综合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点.凡是涉及最短距离的问题,一般要考虑线段的性质定理,多数情况要作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
11、1
【解析】
先将代入中求出m的值,然后令求出y的值即可.
【详解】
∵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
∴,
解得,
∴.
令,则,
∴一次函数在轴上的截距为1.
故答案为:1.
本题主要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能够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12、a=−2(答案不唯一)
【解析】
由图象开口向下,可得a<2.
【详解】
解:∵图象开口向下,
∴a<2,
∴a=−2,(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2.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注意二次函数图象开口方向与系数a的关系.
13、y=
【解析】
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得到AB=CD=1,BC=AD=2,根据A(-3,),AD∥x轴,即可得到B(-3,),C(-1,),D(-1,);根据平移的性质将矩形ABCD向右平移m个单位,得到A′(-3+m,),C(-1+m,),由点A′,C′在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得到方程(-3+m)=(-1+m),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1,BC=AD=2,
∵A(-3,),AD∥x轴,
∴B(-3,),C(-1,),D(-1,);
∵将矩形ABCD向右平移m个单位,
∴A′(-3+m,),C(-1+m,),
∵点A′,C′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
∴(-3+m)=(-1+m),
解得:m=4,
∴A′(1,),
∴k=,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故答案为y=.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平移,反比例函数图形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掌握反比例函数图形上点的坐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x=1或x=-3;(2)或
【解析】
(1)根据极差的定义求解.分两种情况:x为最大值或最小值.(2)根据平均数的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解:(1)∵3+1=4<6,∴x为最大值或最小值.
当x为最大值时,有x+1=6,解得x=1.
当x为最小值时,3﹣x=6,解得x=﹣3;
(2)当x为1时,平均数为 .
当x为﹣3时,平均数为 .
本题考查了极差的定义和算术平均数,正确理解极差的定义,能够注意到应该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5、(1) (2)
【解析】
(1)先分别对每个不等式求解,然后求其解集的公共部分即可.(2)按照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的步骤即可解答.
【详解】
解:(1)
由①得
由②得
∴
(2)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根
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组和分式方程的解法,对于不等式组要先分别对每个不等式求解,然后求其解集的公共部分;对分式方程的解法按照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的步骤进行,其中检验是易错点
16、(1)见解析;(2)
【解析】
(1)连结 CE,CF,知道AE=AF,可得CE=CF,即可证明;(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若五边形BCDEF的面积为,则可算出△AEF的面积,从而求出CM
【详解】
(1)证明:连结 CE,CF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B=∠D=90°, BC=CD AB=AD
又 AE=AF
∴BE=DF
∴△CBE≌△CDF(SAS)
∴CE=CF
而M 是 EF 中点
∴CM⊥EF(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连接AM,由(1)可知,AMC三点共线,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若五边形BCDEF的面积为,则△ AEF的面积为,
则AC=,AE=AF=,
∴EF=,AM=,则CM=-=
熟练掌握正方形内边角的转换计算和辅助线作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见解析.
【解析】
利用基本作图,作∠ABD的平分线交AD于E,则E到AB的距离等于ED.
【详解】
如图,点E为所作.
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18、(1)详见解析;(2)当为直角三角形时,的长是或;(3).
【解析】
(1)先根据菱形的性质证,再证,由全等的性质可得,进而得出结论;
(2)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①,②;
(3)过作于,过作于,当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时的值最小,即为的长.
【详解】
解:(1)四边形是菱形,
,,
.
在和中,
,
,
.
(2)连接交于点,
四边形是菱形,
,.
又∠ABC=60°,∴△ABC为等边三角形,
∴,.
∴.
∴.
,
.
当时,有,
在中,
,
设,,
,
,解得.
.
.
当时,有,
由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综上:当为直角三角形时,的长是或.
(3)过作于,过作于,
在中,
又是的中点,
.
当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时
的值最小,即为的长.
在中,
,,
,
∴.
的最小值是.
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以及菱形中线段和的最值问题,综合性较强.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解析】
由于向量,所以.
【详解】
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向量的基本运算,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即可.
20、丁
【解析】
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详解】
解:因为乙和丁的方差最小,但丁平均数最小,
所以丁还原魔方用时少又发挥稳定.
故应该选择丁同学.
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21、1.
【解析】
把和代入,列方程组得到,由于,于是得到,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依题意得:,
∴k=n﹣3,
∵0<k<2,
∴0<n﹣3<2,
∴3<n<5,
∵n是整数,则n=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出k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重考察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易错题,难度中等.
22、2(x+2)(x﹣2)
【解析】
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平方差公式.
【详解】
2x2﹣8,
=2(x2﹣4),
=2(x+2)(x﹣2).
考核知识点:因式分解.掌握基本方法是关键.
23、512
【解析】设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根据题意得:1/8000000 =6.4/x ,
解得:x=51200000,
∵51200000厘米=512公里,
∴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为512公里.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 (1)m=1;(1)x<﹣1或0<x<1.
【解析】
(1)把交点的横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
(1)根据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
【详解】
解:(1)∵正比例函数y1=m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1=(m为常数,且m≠0)的图象有一个交点的横坐标是1,
∴y1=1m,y1=,
∵y1=y1,
∴1m=,
解得,m=1;
(1)由(1)得:正比例函数为y1=1x,反比例函数为y1=;
解方程组得: 或
∴这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为(1,4)和(﹣1,﹣4),
当y1<y1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x<﹣1或0<x<1.
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交点问题,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5、(1),;(2).
【解析】
(1)把A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再求出B点坐标,把A、B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得出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得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由面积的和差关系可求解.
【详解】
(1)∵点A(﹣3,2)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m=﹣3×2=﹣6,∴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点B(n,4)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n,∴点B(,4).
∵点A,点B在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上,∴,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6;
(2)设一次函数与x轴交于点D.在yx+6中,令y=0,解得:x=-4.1.
∵C(-1,0),∴CD=3.1,∴S△ABC = S△DBC-S△ADC==.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图象,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题目比较好,难度适中.
26、(1);(2)--.
【解析】
【分析】(1)根据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
(2)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进行展开,然后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得.
【详解】(1)= =;
(2)原式=-+-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得分(分
60
70
80
90
100
人数(人
8
12
10
7
3
月工资(元)
18000
12000
8000
6000
4000
2500
2000
1500
1200
人数
1(总经理)
2(副总经理)
3
4
10
20
22
12
6
甲
乙
丙
丁
(秒)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丰区万盈镇沈灶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数学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丰区万盈镇沈灶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数学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个,若抛物线经过点,则的值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丰区万盈镇沈灶初级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丰区万盈镇沈灶初级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7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丰区万盈镇沈灶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数学八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丰区万盈镇沈灶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数学八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计算的结果是,下列各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如图,在中,按以下步骤作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若x2﹣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