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北京市密云县名校九上数学开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密云县名校九上数学开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为三边,下列条件不能判断它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B.,,
C.D.,,(为正整数)
2、(4分)下列图案,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A.1B.2C.3D.4
3、(4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M从点B出发沿BC向点C运动,点E、F别是AM、MC的中点,则EF的长随着M点的运动( )
A.不变B.变长C.变短D.先变短再变长
4、(4分)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10,BD=24,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 )
A.52B.48C.40D.20
5、(4分)已知:如图①,长方形ABCD中,E是边AD上一点,且AE=6cm,点P从B出发,沿折线BE-ED-DC匀速运动,运动到点C停止.P的运动速度为2cm/s,运动时间为t(s),△BPC的面积为y(cm2),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②,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①a=7 ②AB=8cm ③b=10 ④当t=10s时,y=12cm2
A.1个B.2个C.3个D.4个
6、(4分)在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若,则=( )
A.B.C.D.
7、(4分)我市某中学举办了一次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最后确定名同学参加决赛,他们的决赛成绩各不相同,其中小辉已经知道自己的成绩,但能否进前名,他还必须清楚这名同学成绩的( )
A.众数B.平均数C.方差D.中位数
8、(4分)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线互相平分
B.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C.对边相等
D.对角线相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ABC和△A′B′C′拼在一起,其中点A′与点A重合,点C′落在AB上,连接B′C,若∠ACB=∠AC′B′=90°,AC=BC=3,则B′C的长为____.
10、(4分)某水库的水位在5小时内持续上涨,初始的水位高度为6米,水位以每小时0.3米的速度匀速上升,则水库的水位高度y米与时间x小时(0≦x≦5)的函数关系式为___
11、(4分)直线y=3x+2沿y轴向下平移4个单位,则平移后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
12、(4分)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则下列说法:①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②b>0;③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为x=1;④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x>1.其中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把你认为说法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13、(4分)如图,点P是平面坐标系中一点,则点P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为了解市民对“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的认识,某调查公司随机抽查了该市部分市民,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调查结果扇形统计图
请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扇形统计图中组所占的百分比为__________%.
(2)若该市人口约有100万人,请你估计其中持组“观点”的市民人数约是__________万人.
(3)若在这次接受调查的市民中,随机抽查一人,则此人持组“观点”的概率是__________.
15、(8分)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AC,AB=3cm,BC=5cm.点P从A点出发沿AD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lcm/s,连接PO并延长交BC于点Q.设运动时间为t(s)(0<t<5)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
(2)设四边形OQCD的面积为y(cm2),当t=4时,求y的值.
16、(8分)某校为了解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对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视力调查,并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绘制出如下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部分.
(1)在频数分布表中,a=_________,b=_________;
(2)将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3)若视力在4.6以上(含4.6)均属正常,求视力正常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17、(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是坐标原点,四边形是菱形,点的坐标为,点在轴的正半轴上,直线交轴于点,边交轴于点,连接
(1)菱形的边长是________;
(2)求直线的解析式;
(3)动点从点出发,沿折线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终点匀速运动,设的面积为,点的运动时间为秒,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18、(10分)为了参加“仙桃市中小学生首届诗词大会”,某校八年级的两班学生进行了预选,其中班上前5名学生的成绩(百分制)分别为:八(l)班 86,85,77,92,85;八(2)班 79,85,92,85,1.通过数据分析,列表如下:
(1)直接写出表中a,b,c,d的值;
(2)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你认为哪个班前5名同学的成绩较好?说明理由.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6x+m+4=0有两个实数根x1,x2,若x1,x2满足3x1=|x2|+2,则m的值为_____
20、(4分)如图,点是的对称中心, ,是边上的点,且是边上的点,且,若分别表示和的面积则.
21、(4分)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a(a﹣b)+1,其中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如:2⊕5=2×(2﹣5)+1=2×(﹣3)+1=﹣5,那么不等式3⊕x<13的解集为 ________.
22、(4分)求值:=____.
23、(4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DEC,则∠AEB=_________度.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作格点.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将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
(1)在正方形网格中,画出;
(2)画出向左平移4格后的;
(3)计算线段在变换到的过程中扫过区域的面积.
25、(10分)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2,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CF=BC,连接CD和EF.
(1)求证:DE=CF;
(2)求EF的长.
26、(12分)如图,已知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C作CE∥BD,过点D作DE∥AC,CE与DE相交于点E.
(1)求证:四边形CODE是矩形;
(2)若AB=5,AC=6,求四边形CODE的周长.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C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判断出A、B、D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详解】
解:A. 即,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判断△ABC为直角三角形;
B. ,,,因为,即,,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判断△ABC为直角三角形;
C.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最大的角,可判断△ABC为锐角三角形;
D. ,,(为正整数),因为,即,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判断△ABC为直角三角形;
故选:C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可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判断.
2、C
【解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详解】
解:第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第二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第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第四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共有3个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判断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
3、A
【解析】
由题意得EF为三角形AMC的中位线,由中位线的性质可得:EF的长恒等于定值AC的一半.
【详解】
解:∵E,F分别是AM,MC的中点,
∴,
∵A、C是定点,
∴AC的的长恒为定长,
∴无论M运动到哪个位置EF的长不变,
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4、A
【解析】
由勾股定理可得AB的长,继而得到菱形ABCD的周长.
【详解】
因为菱形ABCD中,AC=10,BD=24,所以OB=12,OA=5.在直角三角形ABO中,AB=,所以菱形ABCD的周长=4AB=52,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和菱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和菱形的性质.
5、B
【解析】
先通过t=5,y=20计算出AB长度和BC长度,则DE长度可求,根据BE+DE长计算a的值,b的值是整个运动路程除以速度即可,当t=1时找到P点位置计算△BPC面积即可判断y值.
【详解】
解:当P点运动到E点时,△BPC面积最大,结合函数图象可知当t=5时,△BPC面积最大为20,
∴BE=5×2=1.
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B=8,
又,所以BC=1.
则ED=1-6=2.当P点从E点到D点时,所用时间为2÷2=2s,∴a=5+2=3.
故①和②都正确;
P点运动完整个过程需要时间t=(1+2+8)÷2=11s,即b=11,③错误;
当t=1时,P点运动的路程为1×2=20cm,此时PC=22-20=2,
△BPC面积为×1×2=1cm2,④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整个运动过程,找到关键点(一般是函数图象的折点),对应数据转化为图形中的线段长度.
6、D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S△AOB=S四边形ABCD=×24=6,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D
【解析】
9人成绩的中位数是第5名,参赛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五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比较即可.
【详解】
由于总共有9个人,且他们的成绩各不相同,第5名的成绩是中位数,要判断是否进入前5名,故应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属于基础题,难度较低,熟练掌握中位数的特性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8、D
【解析】
列举出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所有性质,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①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而菱形不一定对角线相等;
②正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而菱形的四个角不一定是直角.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菱形的性质,熟知正方形及菱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3
【解析】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B′=90°,根据勾股定理计算.
【详解】
∵∠ACB=∠AC′B′=90°,AC=BC=3,
∴AB=3,∠CAB=45°,
∵△ABC和△A′B′C′全等,
∴∠C′AB′=∠CAB=45°,AB′=AB=3,
∴∠CAB′=90°,
∴B′C==3,
故答案为3.
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10、y=6+0.3x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得:水库的水位=初始水位高度+每小时上升的速度×时间,即y=6+0.3x.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11、(0,-2)
【解析】
y=3x+2沿y轴向下平移4个单位y=3x+2-4=3x-2,
令x=0,y=-2, 所以(0,-2).
故交点坐标(0,-2).
12、①②③
【解析】
①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所以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本项正确;
②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正半轴上,所以b>0,故本项正确;
③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1,0),所以当y=0时,x=1,即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为x=1,故本项正确;
④由图象可得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x<1,故本项是错误的.故正确的有①②③.
13、1
【解析】
连接PO,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P的坐标是(),可知P的横坐标为,纵坐标为,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
连接PO,∵点P的坐标是(),
∴点P到原点的距离=
=1.
故答案为:1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点P的横坐标为,纵坐标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50 130 16% 28 0.26
【解析】
(1)求得总人数,然后根据百分比的定义即可求得;
(2)利用总人数100万,乘以所对应的比例即可求解;
(3)利用频率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解:(1)总人数是:100÷20%=500(人),则m=500×10%=50(人),
C组的频数n=500﹣100﹣50﹣140﹣80=130(人),
E组所占的百分比是:×100%=16%;
故答案为:50,130,16%;
(2)100×=28(万人);
所以持D组“观点”的市民人数为28万人;
(3)随机抽查一人,则此人持C组“观点”的概率是.
答:随机抽查一人,则此人持C组“观点”的概率是.
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列举法求概率.
15、(1)当t=1.5s时,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理由详见解析;(1)5.4cm1.
【解析】
(1)求出和,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出即可;
(1)先求出高AM和ON的长度,再求出和的面积,再求出答案即可.
【详解】
(1)当时,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
在和中,
∴
∴,
∵
∴
即
∴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
故当时,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
(1)过A作于M,过O作于N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即
∴
∵
∴
∵
∴
∴
在和中,
∴
∴
∵
∴的面积为
当时,
∴的面积为
∴
故y的值为.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16、(1)60,0.2 (2)见解析(3)70%
【解析】
(1)依据总数=频数÷频率可求得总人数,然后依据频数=总数×频率,频率=频数÷总数求解即可;
(2)依据(1)中结果补全统计图即可;
(3)依据百分比=频数÷总数求解即可.
【详解】
解:(1)总人数=20÷0.1=1.
∴a=1×0.3=60,b=1-0.1-0.2-0.35-0.3=0.2,
故答案为60,0.2.
(2)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3)视力正常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是×100%=70%.
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综合,解答此类题目,要善于发现二者之间的关联点,用频数分布表中某部分的频数除以它的频率求出样本容量,进而求解其它未知的量.
17、(1)5;(2)y=-;(3)S=t-.
【解析】
(1)Rt△AOH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菱形的边长;
(2)根据(1)即可求的OC的长,则C的坐标即可求得,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直线AC的解析式;
(3)根据S△ABC=S△AMB+SBMC求得M到直线BC的距离为h,然后分成P在AM上和在MC上两种情况讨论,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详解】
(1)Rt△AOH中,
AO==5,所以菱形边长为5;
(2)∵四边形ABCO是菱形,
∴OC=OA=AB=5,即C(5,0).
设直线AC的解析式y=kx+b,函数图象过点A、C,得,解得
,
直线AC的解析式y=-;
(3)设M到直线BC的距离为h,
当x=0时,y=,即M(0,),HM=HO-OM=4-=,
由S△ABC=S△AMB+SBMC=AB•OH=AB•HM+BC•h,
×5×4=×5×+×5h,解得h=,
①当0≤t<时,BP=BA-AP=5-2t,HM=OH-OM=,
s=BP•HM=×(5-2t)=-t+,
②当2.5<t≤5时,BP=2t-5,h=
S=BP•h=×(2t-5)=t-.
此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以及菱形的性质,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关系求得M到直线BC的距离h是关键.
18、 (1)a=86,b=2,c=2,d=22.8;(2) 八(2)班前5名同学的成绩较好,理由见解析
【解析】
(1)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解答, 根据方差计算公式,求出八(1)班的方差即可;
(2)先根据方差计算公式,求出八(1)班的方差,结合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与方差的意义求解即可;
【详解】
(1)八(2)班的平均分a=(79+2+92+2+1)÷5=86,
将八(1)班的前5名学生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77,2,2,86,92,第三个数是2,所以中位数b=2,
2出现了2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c=2.
八(1)班的方差d=[(86-2)2+(2-2)2+(77-2)2+(92-2)2+(2-2)2]÷5=22.8;
故答案为86,2,2,22.8;
(2)∵由数据可知,两班成绩中位数,众数相同,而八(2)班平均成绩更高,且方差更小,成绩更稳定,
∴八(2)班前5名同学的成绩较好;
考查方差、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2
【解析】
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出△=20-2m≥0,解之即可得出m的取值范围.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1+x2=6①、x1•x2=m+2②,分x2≥0和x2<0可找出3x1=x2+2③或3x1=-x2+2④,联立①③或①④求出x1、x2的值,进而可求出m的值.
【详解】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6x+m+2=0有两个实数根x1,x2,
∴△=(﹣6)2﹣2(m+2)=20﹣2m≥0,
解得:m≤1,
∴m的取值范围为m≤1.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6x+m+2=0有两个实数根x1,x2,
∴x1+x2=6①,x1•x2=m+2②.
∵3x1=|x2|+2,
当x2≥0时,有3x1=x2+2③,
联立①③解得:x1=2,x2=2,
∴8=m+2,m=2;
当x2<0时,有3x1=﹣x2+2④,
联立①④解得:x1=﹣2,x2=8(不合题意,舍去).
∴符合条件的m的值为2.
故答案是:2.
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熟练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0、
【解析】
根据同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边之比得出再由点O是▱ABCD的对称中心,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S△AOB=S△BOC= ,从而得出S1与S2之间的等量关系.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点O是▱ABCD的对称中心,
∴S△AOB=S△BOC= ,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根据同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边之比得出是解题的关键.
21、x>﹣1
【解析】
解:3⊕x<13,
3(3-x)+1<13,
解得:x>-1.
故答案为:x>﹣1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正确理解题意进行计算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22、.
【解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求出算术平方根即可.
【详解】
解:原式=.
故答案为:.
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易与平方根的概念混淆而导致错误.
23、1
【解析】
根据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DE是等腰三角形,由此可以求出∠DEA,同理求出∠CEB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C=90°,CD=AD,
∵△DCE是正三角形,
∴DE=DC=AD,∠CDE=∠DEC=60°,
∴△ADE是等腰三角形,∠ADE=90°+60°=150°,
∴∠DAE=∠DEA==15°,
同理可得:∠CBE=∠CEB=15°,
∴∠AEB=∠DEC―∠DEA―∠CEB=60°-15°-15°=1°,
故答案为:1.
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灵活运用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1)见解析;(2)见解析;(3).
【解析】
(1)直接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2)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3)利用扇形面积求法得出答案.
【详解】
(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
(2)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
(3)由勾股定理得AB=5,线段AB在变换到AB'的过程中扫过区域的面积为:π.
本题考查了旋转变换以及平移变换,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25、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直接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DEBC,进而得出DE=FC;
(2)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DC=EF,进而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得出EF的长
试题解析:(1)证明:∵D、E分别为AB、AC的中点, ∴DEBC,
∵延长BC至点F,使CF=BC, ∴DEFC, 即DE=CF;
(2)解:∵DEFC, ∴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 ∴DC=EF,
∵D为AB的中点,等边△ABC的边长是2, ∴AD=BD=1,CD⊥AB,BC=2, ∴DC=EF=.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26、 (1)证明见解析;(2)14.
【解析】
试题分析:(1)先证明四边形CODE是平行四边形,再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到直角,证明四边形CODE是矩形.(2)由勾股定理可知OD长,OC是AC一半,所以可知矩形的周长.
试题解析:
(1)∵ CE∥BD,DE∥AC,
∴ 四边形CODE是平行四边形,
∵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
∴ ∠DOC=90°,∴ □ CODE是矩形;
(2)在菱形ABCD中,OC=AC=×6=3,CD=AB=5,
在Rt△COD中,OD=,
∴ 四边形CODE的周长即矩形CODE的周长为:2(OD+OC)=2×(4+3)=14.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组别
观点
频数(人数)
大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
100
底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
汽车尾气排放
工厂造成的污染
140
其他
80
视力
频数/人
频率
4.0≤x<4.3
20
0.1
4.3≤x<4.6
40
0.2
4.6≤x<4.9
70
0.35
4.9≤x<5.2
a
0.3
5.2≤x<5.5
10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通州区名校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名校数学九上开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北京师范大附属实验中学数学九上开学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