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优质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2.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难点:探究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并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相似的哪些判定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我们都是通过动手画图、测量、探索得出的,在理论上是不是一定正确还需要进行证明,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回顾复习已得结论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一、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本99~101页.
命题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何对文字命题进行证明?与同伴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证明文字命题入手,引导学生先进行画图,然后写出已知、求证,最后写出证明过程.
第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文字命题画图.
第二步:根据图形和文字命题写出已知、求证.
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A=∠A′,∠B=∠B′.
求证: △ABC∽△A′B′C′.
第三步:写出证明过程.
师:目前我们能说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哪些?
生:只有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师: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线索进行探索,已知两角对应相等,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推出第三个角也相等,从而可得三角对应相等;下一步,我们只要再证明三边对应成比例即可.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我们可以在△ABC内部或外部构造平行线,从而构造出与△A′B′C′全等的三角形,进而得到两个三角形相似.
然后教师以填空的形式进行引导.
证明:在△ABC的边AB(或延长线)上截取AD=A′B′,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E,则∠ADE=∠B,∠AED=∠C,
________(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交BC于点F,则
__________(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 ____________.
∵ DE∥BC,DF∥AC,
∴ 四边形DFCE是平行四边形.
∴ DE=CF.来源:ZXXK]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而∠ADE=∠B, ∠DAE=∠BAC, ∠AED=∠C,
∴ ____________.
∵ ∠A=∠A′, ∠ADE=∠B′, AD=A′B′,
∴ △____≌ △____.
∴ △ABC∽△A′B′C′.
师:通过证明我们可以得到命题1是一个真命题,从而得出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二、合作探究
下面我们可以类比前面的证明方法,继续证明命题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小组内交流证明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模仿前面的证明过程进行证明,小组内交流证明方法,然后每组找学生代表在黑板上板书本小组的证明过程,最后对比各小组的证明过程,对于做的好的小组给予鼓励,对于出现问题的小组及时进行纠正.
通过证明,学生可以得到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下面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证明,从而得到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3: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巩固练习
如图,在△ABC中,如果DE与BC不平行,那么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DE与△ABC相似的是( )
A.∠ADE=∠C B.∠AED=∠B
C.= D.=
答案:C
典型例题
【例1】如图,在△ABC中,∠ABC=80°,∠BAC=40°,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与AC,AB交于点D,E,连接BD.求证:△ABC∽△BDC.
【问题探索】题中已知角的大小,可以利用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来判定.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D=BD,则∠ABD=∠BAC=40°,从而求得∠CBD=40°,即可证出△ABC∽△BDC.
【证明】∵ 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D=BD.
∵ ∠BAC=40°,∴ ∠ABD=∠BAC=40°.
∵ ∠ABC=80°,∴ ∠DBC=40°,∴ ∠DBC=∠BAC.
∵ ∠C=∠C,∴ △ABC∽△BDC.
【总结】本题是已知角的大小,而没有给出边的关系,可以利用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来判定.
课堂练习
1.如图,在△ABC中,DE∥BC,DE分别与AB,AC相交于点D,E.若AD=4,DB=2,则DE∶BC的值为( )
A. B.
C. D.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D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E,AC,BE交AC于点F,交DC于点G,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ABE∽△DGE B.△CGB∽△DGE
C.△BCF∽△EAF D.△ACD∽△GCF
3.如图,点E在线段AB上,CA⊥AB于点A,DB⊥AB于点B,AC=1,AB=5,EB=2,点P是射线BD上的一个动点,则当BP=_________时,△CEA与△EPB相似.
4.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C交BE于点F,且AD=AB,AE=EC.求证:(1)△DEF∽△CBF;(2)DF·BF=EF·CF.
参考答案
1.A
2.D
3.或6
4.证明:(1)∵ AE=EC,∴ =.
∵ AD=AB,∴ =.∴ =.
又∠A=∠A,∴ △ADE∽△ABC.
∴ ∠ADE=∠ABC,∴ DE∥BC,∴ △DEF∽△CBF.
(2)∵ △DEF∽△CBF,∴ =,
∴ DF·BF=EF·CF.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
2.判定定理的运用.
布置作业
习题4.9第2题、第3题
板书设计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
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定理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定理3: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