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 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提示的区域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共20分)
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 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 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 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2.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 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0℃
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露水晶莹
C. 秋天,薄雾缥缈D. 冬天,瑞雪纷飞
4.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
A. 蜡、玻璃、沥青B. 蜡、铝、玻璃
C. 冰、铁、铝D. 冰、铁、沥青
5.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把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B. 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C. 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D. 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6.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B. 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
C. 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
D. 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关于这首唐诗中蕴含着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乌鸦的啼叫声频率低于20Hz
B. 霜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 月亮落下的参照物是江边的枫树
D. 钟声传到客船的速度是340km/ℎ
8.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 )
A.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B.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 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D. 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9.“寒露”和“霜降”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下列关于露和霜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B.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熔化形成的
C.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10.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8.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人体温都是38.5℃
B. 甲的体温一定是38.5℃
C.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8.5℃
D. 三人的体温都不是38.5℃
二、多选题(共20分)
11.如图甲所示,把凉牛奶放在热水里加热,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牛奶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是牛奶温度变化的图像B. 水和牛奶最后的温度相同
C. 水的温度变化比牛奶快D. 牛奶的温度变化比水快
12.图是两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B. 图乙是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C. 图甲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是由于没有从外界吸热
D. 图乙表明非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不断向外界放热
13.下列对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从人体吸热
B. 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汽化为水蒸气
C. 夏天房间内开冷气空调,窗户玻璃的内侧会出现小水滴
D. 天冷时从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4.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糖,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糖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西瓜汁变成水果冰棍的过程属于凝华
B. 西瓜汁变成水果冰棍的过程要放热
C. 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
D. 吃冰棍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棍升华时吸热
15.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在第2min时是固态
B. 甲在ab段不吸热
C. 甲的熔点是48℃
D. 乙是蜡烛的熔化图象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10分)
16.炎热的夏天中午,环卫工人时常开洒水车往路面上洒水,这是利用水在发生__________这个物态变化过程时需要__________热量,从而可以降低路面温度。
17.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中,糖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18.做“纸杯烧水”实验时,小科用蜡烛火焰加热盛有适量冷水的纸杯,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沸腾过程中,他多次测得水温为97.5℃,这说明当地水的沸点为 ;他把蜡烛移开,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 热量。
19.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0.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这支温度计共有120个刻度,他用该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温度计液面停在第20格,用该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时(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计液面停在第100格,则:若用该温度计测水壶中水温时,液面停在第60格,则壶中水温为_______,该温度计的量程为__________。
四、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21.夏天,将刚从冰箱的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画出该物态变化的大致图象。
22.如图所示,是探究质量为m1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现用质量为m2(m2>m1)的水重复该实验(其他条件不变)。请在该图中画出质量为m2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8分)
23.如图所示,将盛有水的试管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当烧杯里的水沸腾后仍继续加热,试管里的水能沸腾吗?为什么?
24.如图甲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水,水温从0℃ 上升至10℃过程中,水的密度与水温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判断,该过程中,水的体积_____(选填“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或“一直保持不变”)(忽略水的蒸发)。请写出判断依据:_____。
六、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25.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______。
(4)小明家把食物放进冰箱时喜欢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因此小明家的冰箱应该更______(填“容易”或“不容易”)产生霜。
26.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8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21℃,试求:
(1)教室内的实际气温是多少?
(2)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为T=t+273,求教室的热力学温度是多少?
七、实验探究题(共20分)
27.小东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如下:
(1)他按照图甲组装实验器材后,还需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______。
(2)补全仪器后,给水加热至90℃时开始计时,读取温度计示数,并根据数据绘制出图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从t=______min时开始沸腾;水的沸点T=______℃。
(3)根据图象可以推断,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t=8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小东观察并分别描绘了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图景。如图丙所示为水沸腾______(选填“前”或“时”)的图景。
28.小娟利用实验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她在完全相同的A、B两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上等量的、表面积大小不同的水,用酒精灯加热B玻璃板,如图所示。加热一段时间后,她观察到______玻璃板上的水变干的更快,于是她得到实验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你认为小娟通过实验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上述结论,请写出你的理由:______。
29.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的仪器进行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安装此装置时应_____(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进行;
(2)由图一可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
(3)图二是同学们根据观察画出的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甲/乙);
(4)如图三所示,是a、b两个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分别绘制的沸腾图像,分析图像及实验过程,可知:
①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_____(升高/降低/不变);
②a小组所用的水的质量比b小组的_____(多/少);
(5)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的温度和开水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在人的皮肤表面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将导致皮肤严重烫伤,所以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答案
一、1-5.D C A C A 6-10.A C A C B
二、11.BD 12.AD 13.AD 14.BC 15.ACD
三、16.汽化 吸收
17.熔化 凝固
18.97.5℃ 吸收
19.升华;液化
20.50℃;−25℃~125 ℃
四、21.解: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是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不断放热,温度降低到0℃时,水凝固,温度保持不变,凝固后又继续降温,物态变化的大致图象如下:
22.
五、23.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达到沸点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小试管中的水靠从大烧杯中吸热升温,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24.先变小后变大
六、25.水蒸气 凝华 空气湿润 气温在0℃以下 不能 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 不容易
26.解:(1)该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t=100℃85−5=1.25℃,
教室中,温度计液柱在零摄氏度以上的格数:n=21−5=16,
教室内的实际气温是:t实=nt=16×1.25℃=20℃。
(2)教室的热力学温度:T=t+273=293K。
答:(1)教室内的实际气温是20℃;
(2)教室的热力学温度是293K。
七、27.(1)停表;(2)5;99;(3)不变;(4)时
28.B 不能 应在A、B两玻璃板上滴等量的、表面积大小相同的水滴
29.(1)自下而上(2)96(3)乙(4)①不变 ②少(5)液化 放热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405093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分析简答题,实验探究题,阅读与理解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