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设计
展开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课标要求 |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 |
课标解读 | 1.《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是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属“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的相关内容。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1)说出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2)说出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因此一条染色体就携带许多个基因;(3)说出细胞核内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第七单元讲的是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植物、动物和人通过生殖和遗传维持种族的延续。人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认同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作用。 2.从新版教材是如何体现新课标要求的角度来看。生命的延续本质上是遗传信息的传递,亲代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代,其最主要的不是子代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物质,而是储存在基因中的遗传信息。所以,搞清楚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对学生理解本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教材开始安排了一幅大量精子奔向卵细胞的图片,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引导学生认识到亲代的基因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给子代的。对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教材以亲子代间染色体的数量是稳定的为突破口,启发学生思考,在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无论是形成生殖细胞还是完成受精作用都必须保持稳定的染色体数目。随后,教材介绍了科学家的相关研究结果,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填图练习,以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突破难点。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
能力目标 | 1.尝试进行观察和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2.运用问题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通过学习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以及果蝇实验,体验科学家们严谨求实、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 |
重点难点 | 重点 | 1.描述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2.说出染色体、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
难点 | 说出染色体、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 |
教学准备 | 课件、录像(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受精过程)、人的正常染色体图、异常染色体图片资料、果蝇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图等。 | |
教学策略 | 在上节课解决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问题之后,本节顺理成章的讨论亲代的基因是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关于基因与染色体,教师应结合学生在七年级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基因在DNA上。关于基因的传递,教师可以结合回顾人的生殖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基因是分别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给子代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给学生介绍有关人类体细胞以及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并且让学生理解产生这种数字变化的原因。 结合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本节的教学中应注意: | |
(续表)
教学策略 |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们对遗传的研究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所以先举例,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却又难以回答的现象呈现出来,营造质疑氛围,调动好奇心,逐渐地融入进新课的学习。 (2)关注学生所想,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题目出来以后先调查学生对哪些问题感兴趣,把这些问题鲜明地呈现在黑板上,理出顺序,一一解决。 (3)利用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手段突破难点。本节的内容重点就是搞清楚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借用动画、视频等手段,使得三者的关系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4)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本节的题目是“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但内容却是在讲染色体,为什么是这样呢?一定要先给学生交代清楚,我们知道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也即染色体怎么传递基因就怎么传递,所以研究清楚染色体是怎么传递的就知道基因怎么传了。 (5)通过画染色体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学生光听不写不练,知识落实就会打折扣,通过设计让学生画果蝇染色体的传递规律这一环节,既能落实核心知识,又可以检验出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染色体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非常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
案例一 教学过程简案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新课导入 | [图片展示]儿子和妈妈长相相似的一张照片。 提出问题: ①儿子的鼻子、眼睛为什么长得像妈妈? ②妈妈把什么给了儿子就使得儿子长得像她了? 引出课题“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 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思考、讨论并做出推测:妈妈是把基因传给了儿子。 | 创造情景,引出课题。 |
新课教学 | 围绕这样一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 1.基因通过什么方式从亲代传给子代? 2.基因是如何从亲代传给子代的呢? 3.父母传给子代的基因是否一样多? | 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 关注学生关心的问题。 |
(一)基因 通过什么 方式从亲 代传给子 代? | 提出问题后,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个寻找答案。 1.基因传递的途径应该是亲子代间的桥梁,而亲子代间唯一联系的桥梁就是生殖细胞,所以亲代的基因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的。 | 分析、寻找亲子代间的桥梁。 |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
(续表)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二)基因 是如何从 亲代传给 子代的呢? | 接下来研究第二个问题:基因是如何从亲代传给子代的呢?基因怎样在亲子代间传递是个很抽象的问题,直接研究有很大的困难,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理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尤其是找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就有可能把问题简化了。 来看一段受精过程的录像,注意:(1)精子的什么部位携带遗传信息(即基因存在于哪里)?(2)精子的哪一部分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了? 染色体在细胞核中,基因也在细胞核中,那染色体和基因有什么关系? | 观看录像,找出答案:精子的头部携带遗传信息即基因存在于精子的头部;精子的头部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了,说明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 | 把抽象的、不易懂的内容用录像的形式呈现,使课堂更生动,易于学生理解。 |
1.染色 体、DNA 和基因的 关系 | [播放录像]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录像。 通过录像我们可以总结出: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而DNA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所以可以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三者的关系图如下: 原来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太小了,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来不方便,而染色体是可以看到的,这样的话,我们研究的“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是不是可以转化为研究“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 | 观看录像、思考问题。 | 指导学生把抽象的微观问题具体化。 |
2.染色体 和基因的 关系 | 通过多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的观察,找出染色体数的特点。 提出问题: ①什么样的染色体称为一对? ②既然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那么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怎样的? 染色体成对存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所以研究“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可以转化为研究“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 | 观察到染色体都是偶数,都成对存在。
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差不多。
基因也应该是成对的。 | 培养观察能力,学会找规律。
推理判断。
进一步强调重点知识。 |
(续表)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3.染色体 在亲子代 间的传递 规律 | [图片展示]出示正常人的和多或少一条染色体的患者的染色体图片。 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一定一样,不一样就会出现性状差异。通过出示正常人的和多或少一条染色体的患者的染色体图片,让学生明白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必须保持稳定。 提出问题:生物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既要形成生殖细胞,又要完成受精作用,染色体在此过程中怎样变化才能保证亲子代间的染色体数是稳定的呢? 可以让学生先以体细胞中只有一对染色体的情况为例,画出该体细胞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以及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 提出问题:真实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比较多的,多对染色体在亲子代间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让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科学家有关马蛔虫的研究。再介绍另一位更有影响力的遗传学家,摩尔根,由于他发现了果蝇的遗传机制,在193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们将他工作的实验室称为“蝇室”。 [图片展示]果蝇图片。 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少,且生活周期短,所以是做遗传实验的好材料。出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找学生数一数果蝇的染色体有多少个多少对,谁跟谁一对?成对的两个染色体有什么特点? 提出问题:果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是怎样保证染色体稳定的呢?开动脑筋,请同学们画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 观察数字、图片,明确染色体数目稳定的重要性。
尝试画出染色体在亲代体细胞、生殖细胞、子代体细胞中的数目及形态。
阅读资料。
学生动手实践。
| 科学史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渗透。 通过让学生画出生殖细胞、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性状来判断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染色体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
(续表)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3.染色体在亲子代 间的传递 规律 | 给予评价,有错的进行纠正。 讲解染色体的传递规律: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减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染色体恢复原数、成对,并且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学生汇报、讨论交流,最终表述出来。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
|
4.基因 在亲子代 间的传递 规律 | 基因的行为变化与染色体同步: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形成生殖细胞时基因减半、成单,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基因中各有一个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受精卵中基因恢复为原数、成对,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提出问题:子代拥有了父母传下来的基因,是不是就长出了与父母相似的性状了? 讲解:基因控制性状,子代会长出与父母相似的性状。 | 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行为应该和染色体同步,随着染色体的传递,基因也就传给子代了。 学生尝试描述基因的传递规律。 | 还原回来、回归主题。总结基因的传递规律。 |
(三)父母 传给子代 的基因是否 一样多? | 经过上述两个问题的学习,第3个问题的答案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所以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的。 | 学生可以自己得出答案。 | 引导学生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
课堂小结 | 闭上眼睛,用你最放松的姿势或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趴在桌上冥想,想一想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1.基因传递的方式:经精子或卵细胞。 2.基因如何从亲代传给子代?(1)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2)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3)染色体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4)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3.父母传给子代的基因是否一样多:一样多。 | 趴在桌上回忆学过的内容。 | 放松,展开想象。 落实核心知识。 |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1.DNA: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2.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3.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二、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存在规律 1.在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2.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三、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基因是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的 | ||
课后反思 | 授课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能将设计好的环节硬套到学生身上,因此在某些问题处理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分析时间,不能急于将答案直接给出,这样不符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需要特别注意。 | ||
案例二 导学设计案例
探究点一 基因、DNA和染色体
[情景展示] 认真观察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
[问题探究] 简略概括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染色体、DNA与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种形式来概括:①串联法:染色体>DNA>基因;②文字描述:基因是染色体上有遗传效应DNA片段;③图示法,如下图: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情景展示] 1883年,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对体细胞只有两对染色体的马蛔虫进行研究时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两条染色体(由每一对里的一条组成),而受精卵则又恢复到两对染色体。
[问题探究]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为什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不会成倍增加?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精品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eq \a\vs4\al,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