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兴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复习探究实验复习卷一(含答案)
展开宜兴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探究实验复习卷一
1.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远处的呢?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猜想二: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1)为了验证猜想,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接通瓶中的手机,不断向外抽气,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填“大”或“小”),由此推理得出猜想____(填“一”或“二”)是正确的;
(2)小明根据实验结论,进一步提出:月球表面是真空的,如果将图乙所示的实验移到月球表面进行,则( )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兵乓球被弹开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C.既不能听到声音,又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2.为了探究乐音的特征,小明和小华做了如下实验。
(1)将钢尺压在桌面某处,保持伸长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尺的一端,发现________;
(2)保持力的大小不变,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发现________;
(3)小明匀速拨动钢尺,小华逐渐远离,听到声音逐渐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
3.小明学习了声现象的知识后,用“吉他”做了几个关于声音的音调,响度的小实验:
(1)小明在弹奏同一根琴弦时,时而用力,时而轻弹,发出声音的 _____不同;
(2)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时,细琴弦的音调 _____;
(3)小明还改变同一根弦的松紧程度,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进行实验,得出结论:音调与琴弦松紧程度和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都 _____关。
4.某学习小组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组同学猜想声音的传播速度可能与传播介质、温度有关,由此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一中的数据初步归纳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规律:
表一
实验序号 | 介质 | 温度(℃) | 声速 |
1 | 空气 | 10 | 336 |
2 | 空气 | 20 | 342 |
3 | 空气 | 30 | 348 |
4 | 水 | 10 | 1447 |
5 | 水 | 20 | 1482 |
6 | 水 | 30 | 1509 |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有关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小组同学猜想声音传播速度还可能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有关,他通过实验测得了一些相关的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二
实验序号 | 温度(℃) | 介质 | 频率(赫兹) | 声速(米/秒) |
7 | 10 | 空气 | 500 | 336 |
8 | 15 | 空气 | 1000 | 340 |
9 | 15 | 水 | 3000 | 1450 |
10 | 10 | 空气 | 1000 | 336 |
11 | 15 | 煤油 | 2500 | 1324 |
12 | 10 | 空气 | 2000 | 336 |
分析比较表二中实验序号,能得到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声音的振动频率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5.“在比较不同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的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准备,请你将需要完善的部分完成:
(1)现有音叉与电子闹钟各一个,将它们其中一个作为声源,你会选择_______作为声源,理由是_______;
(2)通过调查有下列几种常见的隔声材料:①棉絮②报纸③泡沫板材④布匹,然后将它们分别包裹在声源四周相同厚度,再将这个整体放入到同一容器内;
(3)为了比较不同材料隔音性能的强弱,将声源音量放到合适大小时,再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A、让同一个人站在距离声源相同的位置,感受被隔音材料隔音后声源发出声音的大小,作出判断;
B、人从离声源最近处慢慢后退,直到刚好_______声音为止,再记此时下人到声源的距离,如果离声源越远,说明隔声材料的隔声性能越_______;以上两种方法你认为最合适的是_______(选填相应序号“A”或“B”)。
(4)通过实验得出以下数据你认为以下材料中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序是_______(填序号)。
隔声材料 | ①棉絮 | ②报纸 | ③泡沫板材 | ④布匹 |
A方法记录结果 | 较弱 | 较响 | 最弱 | 较响 |
B方法记录结果(m) | 10 | 25 | 8 | 22 |
6.小明和几位同学利用国庆假期尝试自制温度计,用玻璃小药瓶、透明吸管、红墨水等器材制成了图中A、B、C、D四支温度计并标有刻度,其中A、B、C三支温度计的小药瓶中装满红色的水,D的小药瓶是空的,液柱用的也是红色的水。
(1)玻璃小药瓶相当于普通液体温度计构造中的___________;使用透明吸管是为了能够明显地观察到测温物质的___________(选填“温度”或“体积”)的变化;
(2)A、B、C三支温度计最初液面高度相同,其中___________温度计的精确度最高;(选填“A”或“B”或“C”)
(3)D的工作原理与其他三支___________(相同/不同),其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当气温升高时,D中液柱ab的会向___________(左/右)移动;
(4)为了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程度,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措施:___________。
7.李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如图,应适当将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为________℃;
(3)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_______沸腾(没有/正在)。气泡里的主要成份是 _______;
A.氧气 B.水蒸气 C.真空 D.空气
(4)请在图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温度/℃ | 80 | 84 | 88 |
| 96 | 98 | 98 | 98 |
(5)分析图像,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水沸腾时需要 _______ ,但温度_______ ;
(6)实验中关于器材的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 ;
A.盖上硬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B.盖上硬纸板可以防止水蒸气在温度计上液化成小水珠,影响读数
C.若将烧杯盖得十分紧密,且纸片上无排气孔,则水的沸点会升高
D.为了节约燃料缩短实验时间,还可以适当减少酒精的质量
(7)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
A.得到可靠的结论 B.减小测量温度的误差
(8)分析图像可知: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标准大气压;
(9)李华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10)“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继续探究,发现盐水温度达到102 ℃才沸腾,老师认为“创新”小组的实验发现很有价值,还可以继续深入探究,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_________。
8.小军看到久置的蔬菜会干瘪,猜想蔬菜水分散失快慢可能与①蔬菜表面积的大小、②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③蔬菜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等因素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他挑选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同种胡萝卜,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并记录了放置相同一段时间后的现象。请你解答:
材料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相同的胡萝卜 | 相同一段时间后A比B干瘪 | 相同一段时间后A比B干瘪 | 相同一段时间后A比B干瘪 |
(1)第一组实验是为了验证因素_____对蔬菜水分散失快慢的影响(填序号);
(2)分析第二组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当_____相同时,_____,蔬菜水分散失越快;
(3)减慢冰箱里蔬菜干瘪的具体做法:_____。
9.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开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均如图1所示,然后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1)图2是______(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3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此温度计分度值是______℃;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加热,这种加热方法叫做______法,目的是为了______。冰在熔化时,温度计示数不变,而蜡在熔化时,可以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_(选填“不变”、“升高”或“降低”),物理学中把具备蜡这种性质的物质叫做______;
(3)图4是将装有液态海波的大试管放入室温的水中。根据温度计A 和B的示数, 绘制了海波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5)。由图像可知, 在第 2min 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在 0~5min 内,海波不断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0.一种名为“自由树脂”的材料受到人们欢迎.小明把颗粒状的固态自由树脂放在试管中,放入沸水进行水浴加热如图甲所示(水持续沸腾,一直未干),并每过30s记录下温度计A的示数,绘出它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自由树脂在若干个时刻的温度及状态如表,温度计B的玻璃泡一直浸没在沸水中。
时刻/min | 0 | 1 | 2 | 3 | 4 |
温度/℃ | 10 | 41 | 64 | 85 | 97 |
状态 | 白色颗粒,很硬 | 部分透明颗粒,较硬 | 几乎透明颗粒,变软 | 透明,粘稠胶状物 | 透明,糊状 |
(1)温度计B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它的读数为______℃;
(2)由上表及图乙,可判断自由树脂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1.某小组同学在做“观察碘的升华”的实验时,由于碘蒸气有毒,有刺激性气味,他们选择用碘锤进行实验,碘锤是由装有少量碘的密闭玻璃管制成的。同学们设计了图的甲、乙两种方案。
(1)两种方案都采用加热的方法,说明他们都猜想:碘在升华时是___________热的;
(2)利用两种方案进行实验,碘锤中都出现了紫色碘蒸气。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的加热温度约400~500℃,碘的熔点约113℃。根据这个信息,同学们将甲、乙方案进行比较,认为乙方案合理。请分析说明乙方案比甲方案合理的原因;___________
(3)实验后,碘锤还在热水中,同学们就离开了实验室。第二天再进实验室时,发现碘锤中的碘蒸气不见了,碘锤内壁上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
①第一天实验后,他们做的不规范的地方是:___________;
②碘锤内壁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
12.如图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按照图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____(A/B)的位置,再调整固定 _____(A/B)的位置。 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液态的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水蒸气从烧瓶口部冒出。 往瓶口的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面出现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是由烧瓶喷出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在此过程中金属盘的温度__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短时间内要在金属盘的底面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
参考答案:
1. 小 猜想一 B
2. 响度不同 音调不同 变小 响度的大小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 响度 更高 有
4. 在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温度相同时,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无关
5. 电子闹钟 不需敲击可以定时发声 不能听到 好 B ③①④②
6. 玻璃泡 体积 C 不同 气体的热胀冷缩 左 增到玻璃泡的容积或换用更细的玻璃管
7. A处向上 92 正在 B 吸热 不变 D A 小于 烧杯底部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盐水的沸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吗?
8. ② 蔬菜的温度和表面空气流速 蔬菜的表面积越大 将蔬菜包上保鲜膜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9. 冰 2 水浴 使冰和蜡受热均匀 升高 非晶体 液 放热
10. 101℃ 非晶体
11. 吸 碘的熔点约113℃,乙方案中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锤中的碘蒸气是碘升华而成的;甲方案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500℃,高于碘的熔点,碘锤中的碘蒸气有可能是先熔化再汽化而成的 实验结束后,没有整理器材 凝华
12. B A 汽化 液化 升高 金属盘上面加冰块
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强化练习一: 这是一份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强化练习一,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中考物理第二轮总复习九实验专题(八年级部分):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中考物理第二轮总复习九实验专题(八年级部分),共12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V,7dmD,5米长柔性发光杆,【答案】C,【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