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6.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学案设计
展开习题课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结构特征.2.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一、双曲线定义的应用
例1 (1)双曲线-=1上一点P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7,那么点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 )
A.1 B.13 C.1或13 D.15
答案 B
解析 设双曲线焦点为F1,F2,取|PF1|=7,
由题意可得a=3,b=4,c=5,根据双曲线定义有||PF2|-7|=2a=6,
所以|PF2|=1或|PF2|=13,
当|PF2|=1时,
|PF2|+|PF1|=1+7<|F1F2|=10,
与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矛盾,故舍去,
所以|PF2|=13.
(2)如图所示,已知定圆F1:(x+5)2+y2=1,定圆F2:(x-5)2+y2=42,动圆M与定圆F1,F2都外切,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
解 圆F1:(x+5)2+y2=1,
圆心F1(-5,0),半径r1=1;
圆F2:(x-5)2+y2=42,圆心F2(5,0),半径r2=4.
设动圆M的半径为R,
则有|MF1|=R+1,|MF2|=R+4,
∴|MF2|-|MF1|=3<10=|F1F2|.
∴点M的轨迹是以F1,F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
且a=,c=5,于是b2=c2-a2=.
∴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为-=1.
反思感悟 (1)求解与双曲线有关的点的轨迹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①列出等量关系,化简得到方程;②寻找几何关系,由双曲线的定义,得出对应的方程.
(2)求解双曲线的轨迹问题时要特别注意:①双曲线的焦点所在的坐标轴;②检验所求的轨迹对应的是双曲线的一支还是两支.
跟踪训练1 (1)双曲线C:-=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双曲线C上且|PF1|=20,则|PF2|等于( )
A.12或28 B.14或26
C.16或24 D.17或23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知,双曲线C:-=1中a==3,
又点P在双曲线C上,则有||PF1|-|PF2||=2a=6,
即|PF1|-|PF2|=±6.
又|PF1|=20,则|PF2|等于14或26.
(2)在△ABC中,已知A(-2,0),B(2,0),且内角A,B,C满足sin B-sin A=sin C,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
解 由sin B-sin A=sin C及正弦定理,
可得|CA|-|CB|=,
从而有|CA|-|CB|=|AB|=2<|AB|,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点C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除去点(,0)).
∵a=,c=2,∴b2=c2-a2=6,
∴顶点C的轨迹方程为-=1(x>).
二、双曲线方程的设法
例2 (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y轴上,并且双曲线过点(3,-4)和,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解 方法一 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1(a>0,b>0),
则解得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方法二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my2-nx2=1(mn>0),
代入点(3,-4),有
解得
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2)已知双曲线-=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
①若点M在双曲线上,且·=0,求M点到x轴的距离;
②若双曲线C与已知双曲线有相同焦点,且过点(3,2),求双曲线C的方程.
解 ①如图所示,不妨设M在双曲线的右支上,M点到x轴的距离为h,·=0,
则MF1⊥MF2,
设|MF1|=m,|MF2|=n,
由双曲线定义,知m-n=2a=8,①
又m2+n2=(2c)2=80,②
由①②得m·n=8,
∴mn=4=|F1F2|·h,
∴h=.
②设所求双曲线C的方程为-=1(-4<λ<16),
由于双曲线C过点(3,2),
∴-=1,
解得λ=4或λ=-14(舍去),
∴所求双曲线C的方程为-=1.
反思感悟 (1)双曲线过两定点,可设其方程为mx2+ny2=1(mn<0),通过解方程组即可确定m,n,避免了讨论,实为一种好方法.
(2)共焦点双曲线的设法
与双曲线-=1(a>0,b>0)有公共焦点的双曲线方程为-=1(-a2<λ
解 方法一 依题意可设双曲线方程为-=1(a>0,b>0).
则有解得
∴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2=1.
方法二 ∵焦点在x轴上,c=,
∴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1(其中0<λ<6).
∵双曲线经过点(-5,2),∴-=1,
∴λ=5或λ=30(舍去).
∴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y2=1.
三、双曲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3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顺利到达地球后,为了及时将航天员安全救出,地面指挥中心在返回舱预计到达区域安排了三个救援中心(记A,B,C),A在B的正东方向,相距6千米,C在B的北偏西30°方向,相距4千米,P为航天员着陆点.某一时刻,A接收到P的求救信号,由于B,C两地比A距P远,在此4秒后,B,C两个救援中心才同时接收到这一信号.已知该信号的传播速度为1千米/秒,求在A处发现P的方位角.
解 如图所示,
以直线AB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A(3,0),B(-3,0),C(-5,2).
∵|PB|=|PC|,
∴点P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易知kBC=-,线段BC的中点D(-4,),
∴直线PD的方程为y-=(x+4),①
又|PB|-|PA|=4<6=|AB|,
∴点P在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上,且a=2,c=3,
∴双曲线方程为-=1(x≥2),②
联立①②,得P点坐标为(8,5),
∴kPA==,
因此在A处发现P的方位角为北偏东30°.
反思感悟 利用双曲线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求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根据双曲线的方程及定义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注意实际意义).
跟踪训练3 如图,B地在A地的正东方向4 km处,C地在B地的北偏东30°方向2 km处,河流的沿岸PQ(曲线)上任意一点D到A的距离比到B的距离远2 km,则曲线PQ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现要在曲线PQ上选一处M建一座码头,向B,C两地转运货物,那么这两条公路MB,MC的路程之和最短是________km.
答案 x2-=1(x≥1) 2-2
解析 如图所示,以AB所在的直线为x轴,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DA|-|DB|=2,根据双曲线定义知,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
故2c=4,c=2,2a=2,a=1,b2=c2-a2=4-1=3,
故轨迹方程为x2-=1(x≥1).
根据题意知C(3,),|MB|+|MC|=|MA|+|MC|-2≥|AC|-2=2-2.
当A,M,C共线时等号成立.
1.知识清单:
(1)双曲线定义的应用.
(2)双曲线方程的求法.
(3)双曲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方法归纳:转化法、类比法(类比椭圆).
3.常见误区:双曲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中,建模容易出错.
1.若双曲线E:-=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双曲线E上,且|PF1|=3,则|PF2|等于( )
A.11 B.9
C.5 D.3
答案 B
解析 由双曲线的定义得||PF1|-|PF2||=2a=6,
即|3-|PF2||=6,解得|PF2|=9(负值舍去),故选B.
2.相距4k千米的A,B两地,听到炮弹爆炸的时间相差2秒,若声速每秒k千米,则炮弹爆炸点P的轨迹可能是( )
A.双曲线的一支 B.双曲线
C.椭圆 D.抛物线
答案 B
解析 由已知可得||PA|-|PB||=2k<4k=|AB|,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知,点P在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则炮弹爆炸点P的轨迹可能是双曲线.
3.已知点M(-3,0),N(3,0),B(1,0),动圆C与直线MN切于点B,过M,N与圆C相切的两直线相交于点P,则P点的轨迹方程为( )
A.x2-=1(x<-1)
B.x2-=1(x>1)
C.x2+=1(x>0)
D.x2-=1(x>1)
答案 B
解析 |PM|-|PN|=|BM|-|BN|=2<6=|MN|,
所以P点的轨迹是以M,N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除去点(1,0)),且a=1,c=3,b2=c2-a2=8,所以P点的轨迹方程是x2-=1(x>1).
4.已知双曲线x2-y2=1,点F1,F2为其两个焦点,点P为双曲线上一点,若PF1⊥PF2,则|PF1|+|PF2|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不妨设点P在双曲线的右支上,
因为PF1⊥PF2,
所以|F1F2|2=|PF1|2+|PF2|2=(2)2,
又|PF1|-|PF2|=2,所以(|PF1|-|PF2|)2=4,
可得2|PF1|·|PF2|=4,则(|PF1|+|PF2|)2=|PF1|2+|PF2|2+2|PF1|·|PF2|=12,
所以|PF1|+|PF2|=2.
1.已知双曲线-=1的一个焦点是(0,2),则实数m的值是( )
A.1 B.-1 C.- D.
答案 B
解析 由焦点坐标知,焦点在y轴上,∴m<0,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m-3m=4,∴m=-1.
2.与椭圆+=1共焦点,且过点(-2,)的双曲线方程为( )
A.-=1 B.-=1
C.-=1 D.-=1
答案 B
解析 方法一 由题意得椭圆的焦点为(0,3),(0,-3),
所以双曲线的焦点为(0,3),(0,-3),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1(a>0,b>0),
所以
解得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1.
方法二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1(-25<λ<-16),
又因为双曲线过点(-2,),
可得+=1,
解得λ=-7(舍去)或λ=-20.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1.
3.已知双曲线-=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若双曲线上存在点A使得∠F1AF2=90°,且|AF1|=2|AF2|=4,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A.x2-=1 B.-y2=1
C.-=1 D.-=1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及|AF1|=2|AF2|=4,
可得|AF1|-|AF2|=2=2a,解得a=1,
因为∠F1AF2=90°,
所以|F1F2|2=|AF1|2+|AF2|2=20,
即(2c)2=20,即c2=5,
又b2+a2=c2,则b2=c2-a2=4,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x2-=1.
4.已知双曲线C:-=1(a>0,b>0)的焦点分别为F1(-5,0),F2(5,0),P为C上一点,PF1⊥PF2,tan∠PF1F2=,则C的方程为( )
A.x2-=1 B.-y2=1
C.-=1 D.-=1
答案 A
解析 ∵F1(-5,0),F2(5,0),
∴c=5,|F1F2|=10,
∵PF1⊥PF2,tan∠PF1F2=,
∴cos∠PF1F2==,
∴|PF1|=8,|PF2|=6,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PF1|-|PF2|=2=2a,
∴a=1,
∴b2=c2-a2=25-1=24.
∴双曲线的方程为x2-=1.
5.(多选)双曲线-=1上的点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12,则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
A.17 B.7 C.22 D.2
答案 CD
解析 设双曲线-=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
则a=5,b=3,c=,
设P为双曲线上一点,不妨令|PF1|=12(12>a+c=5+),
∴点P可能在左支,也可能在右支,
由||PF1|-|PF2||=2a=10,
得|12-|PF2||=10,
∴|PF2|=22或2.
∴点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是22或2.
6.已知双曲线-=1上一点P到左焦点F1的距离为10,则PF1的中点N到坐标原点O的距离为( )
A.3或7 B.6或14
C.3 D.7
答案 A
解析 设F2是双曲线的右焦点,
连接ON(图略),则ON是△PF1F2的中位线,
∴|ON|=|PF2|,
∵||PF1|-|PF2||=4,|PF1|=10,∴|PF2|=14或6,
∴|ON|=|PF2|=7或3.
7.过点(-3,2)和(-6,-7)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解析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mx2+ny2=1(mn<0),
则解得
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8.已知点F1(-4,0)和F2(4,0),一曲线上的动点P到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6,则该曲线方程是________.
答案 -=1
解析 ∵|F1F2|=8,||PF1|-|PF2||=6,
∴点P的轨迹是以F1,F2为焦点的双曲线,
且2a=6,a=3,又c=4,∴b2=c2-a2=7,
∴曲线方程是-=1.
9.已知与双曲线-=1共焦点的双曲线过点P,求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解 已知双曲线-=1,
则c2=16+9=25,∴c=5.
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a>0,b>0).
依题意知b2=25-a2,
故所求双曲线方程可写为-=1.
∵点P在所求双曲线上,
∴-=1,
化简得4a4-129a2+125=0,
解得a2=1或a2=.
当a2=时,b2=25-a2=25-=-<0,不符合题意,舍去,
∴a2=1,b2=24,
∴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1.
10.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州市泸县发生里氏6.0级地震,为了援救灾民,某部队在如图所示的P处空降了一批救灾药品,要把这批药品沿道路PA,PB送到矩形灾民区ABCD中去,若PA=100 km,PB=150 km,BC=60 km,∠APB=60°,试在灾民区中确定一条界线,使位于界线一侧的点沿道路PA送药较近,而另一侧的点沿道路PB送药较近,请说明这一界线是一条什么曲线?并求出其方程.
解 矩形灾民区ABCD中的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沿道路PA送药较近,
第二类沿道路PB送药较近,第三类沿道路PA和PB送药一样远近,
依题意知,界线是第三类点的轨迹,
设M为界线上的任一点,则|PA|+|MA|=|PB|+|MB|,|MA|-|MB|=|PB|-|PA|=50,
∴界线是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的一部分,
如图,以AB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a>0,b>0),
∵a=25,2c=|AB|==50,
∴c=25,b2=c2-a2=3 750,
故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又点C的坐标为(25,60),故y的最大值为60,此时x=35,
故界线的曲线方程为-=1(25≤x≤35,y>0).
11.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F1(-,0),F2(,0),M是此双曲线上的一点,且满足·=0,||·||=2,则该双曲线的方程是( )
A.-y2=1 B.x2-=1
C.-=1 D.-=1
答案 A
解析 ∵·=0,
∴⊥,即MF1⊥MF2,
∴|MF1|2+|MF2|2=40.
则(|MF1|-|MF2|)2=|MF1|2-2|MF1|·|MF2|+|MF2|2=40-2×2=36.
∴||MF1|-|MF2||=6=2a,即a=3.
∵c=,∴b2=c2-a2=1.
则该双曲线的方程是-y2=1.
12.双曲线的光学性质是:从双曲线一个焦点发出的光,经过双曲线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汇聚到双曲线的另一个焦点上.已知双曲线C:-=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从F2发出的光线射向C上的点P(8,y0)后,被C反射出去,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的余弦值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设P(8,y0)在第一象限,
-=1⇒y0=3,
|PF2|==6,
|PF1|=6+8=14,|F1F2|=10,cos∠F1PF2==.
13.已知双曲线-=1,直线l过其左焦点F1,交双曲线左支于A,B两点,且|AB|=4,F2为双曲线的右焦点,△ABF2的周长为20,则m的值为( )
A.8 B.9 C.16 D.20
答案 B
解析 △ABF2的周长=|AB|+|AF2|+|BF2|=20,
∵|AB|=4,∴|AF2|+|BF2|=16.
根据双曲线定义知,
2a=|AF2|-|AF1|=|BF2|-|BF1|,
∴4a=(|AF2|+|BF2|)-(|AF1|+|BF1|)
=16-4=12,
∴a=3,∴m=a2=9.
14.若动圆P过定点A(-3,0)且和定圆C:(x-3)2+y2=4外切,则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x2-=1(x≤-1)
解析 设动圆P的半径为r,
由题意得C(3,0),定圆C的半径为2,
则|PA|=r,|PC|=r+2,所以|PC|-|PA|=2<|AC|=6,
所以点P的轨迹是以A,C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
则a=1,c=3,b2=c2-a2=8,
所以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为x2-=1(x≤-1).
15.一块面积为12公顷的三角形形状的农场,如图所示,在△PEF中,已知tan∠PEF=,tan∠PFE=-2,试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出分别以E,F为左、右焦点且过点P的双曲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解析 以EF所在直线为x轴,EF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以E,F为焦点且过点P的双曲线方程为-=1(a>0,b>0),
焦点为E(-c,0),F(c,0).
由tan∠PEF=,tan∠EFP=-2,
设∠PFx=α,则tan α=tan(π-∠EFP)=2,
得直线PE和直线PF的方程分别为y=(x+c)①
和y=2(x-c).②
将①②联立,解得x=c,y=c,
即P点坐标为.
在△EFP中,|EF|=2c,EF上的高为点P的纵坐标,
由题设条件S△EFP=c2=12,
∴c=3,即P点坐标为(5,4).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E|==4,|PF|==2,|PE|-|PF|=2a,
∴a=,
又b2=c2-a2=4,
故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1.
16.已知△OFQ的面积为2,且·=m,其中O为坐标原点.
(1)设
解 (1)因为
所以tan θ=.
又
(2)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a>0,b>0),
Q(x1,y1),则=(x1-c,y1),
所以S△OFQ=||·|y1|=2,则y1=±.
又·=m,即(c,0)·(x1-c,y1)=c2,
解得x1=c,
所以||==≥=2,
当且仅当c=4时,取等号,||最小,
这时Q的坐标为(,)或(,-).
因为所以
于是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新教材人教B版步步高学习笔记【同步学案】模块综合试卷(二): 这是一份新教材人教B版步步高学习笔记【同步学案】模块综合试卷(二)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6.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6.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平行或垂直的直线系方程,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7.1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7.1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学案,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