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第一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学习重点与难点】
演绎推理思维方法
【学习过程】
一、体验孟德尔的假说(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模拟内容: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桶内的小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随机组合模拟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 1:2:1 ,彩球代表的显隐性的数值比为 3:1 。
【思考】①为什么要保持两种颜色彩球数量相等?②为什么抓取小球前要摇匀?③为什么要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去?
①:保持两种颜色彩球数量相等:保证产生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
②③:抓取小球前要摇匀、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去:保证每个配子被抓住的概率相等
二、对分离现象的验证
1.方法:测交,即让F1与_隐性纯合子_杂交。
2.测交能测定F1的基因型与F1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比例。
请你在下框中预测测交的遗传图解:
高茎 矮茎
测交: Dd × dd
配子: D d d
测交后代: Dd dd
高茎 矮茎
1 : 1
3.孟德尔的实验结果:两种性状的分离比接近 1:1 ,从而验证了他的假说。
三、基因的分离定律
1.分离定律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性状的遗传;细胞核的遗传;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3.发生时间: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4.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四、假说演绎法分析
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形成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当堂落实】
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C)
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 B.豌豆的紫花与红花
C.家兔的长毛与细毛 D.小麦的抗病和不抗病(易染病)
2.在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C)
①花蕾期,不去雄蕊 ②花蕾期,去雄蕊 ③去雄后,套上纸袋④去雄后,不套纸袋 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3.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最佳办法是( D )
A.让它与另一纯种高茎豌豆杂交 B.让它与另一杂种豌豆杂交
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 D.让它进行自花授粉
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B )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三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