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 北京的春节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 北京的春节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给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句子理解与运用,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下)《北京的春节》一课一练(二)一、看拼音写字词。cù jiǎo bàn cā zhǎ xiāo dàn rán ( )( )( )( )( )( )( )( )qì fàn tān jiào luó tuō hǔ( )( )( )( )( )(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彩:①称赞、夸奖;②光彩,花样;③彩色的绸子;④指赌博或某种竞赛中赢得的东西。1.他是一个彩迷。( )2.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 )3.演员精彩的表演,获得观众齐声喝彩。( )4.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腊八粥 ( )新衣 ( )庙会 ( )毛驴( )醋大蒜 ( )年画 ( )爆竹 ( )灯笼四、给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蜜饯(xiàn) 掺和(chān) 通宵(xiāo)B.小贩(bǎn) 娴熟(xián) 水浒传(hǔ)C.毛驴(lǘ) 黏米(nián) 正月(zhēng)五、句子理解与运用。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产品展览会。(1)“农产品展览会”在文中指的是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写法,突出了 。(2)用“不是……而是”写句子。 2.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1)“一眨眼”表示时间快,写出作者对春节的 。(2)残灯末庙的意思是 。3.跟我学呼应是一种写作方法,就是在文章开头提到一次相应内容,结尾时再强调一次。前后呼应,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更有整体感。(1)这个句子与课文的首句“ ”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六、课外阅读。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便在影壁后面竖起天地杆儿,悬挂着一盏灯笼和寒风中哗啦哗啦响的秫秸棒儿,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邪魔鬼怪就不敢登门骚扰了。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儿不许出门,小男孩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这叫守岁。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往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们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踏着芝麻秸到亲友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便装满了荷包。天刚刚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一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1.本段文字中,作者介绍了“过年”的哪些风俗? 2.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在你们的家乡,大年三十晚上有哪些习俗?试着列举两个,具体说一说。 答案一、醋 饺 拌 擦 眨 宵 旦 燃 戚 贩 摊 轿 骆驼 浒二、1.④ 2.③ 3.① 4.②三、熬 穿 逛 骑 泡 贴 燃放 打四、C五、1.(1)用各种米、豆、干果做成的腊八粥 熬制腊八粥的材料种类多 (2)他不是没有竭尽所能,而是方法不对。 2.(1)恋恋不舍 (2)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的最后一天。 (3)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六、1.分别写了送灶王爷、换门神、过除夕、拜新年等风俗。2.这个句子起着统领下文的作用。3.守岁等习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拼音写词语,比一比,再组词,解释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4* 藏戏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把词语补充完整,按要求改写句子,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4* 藏戏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比一比,再组词,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对号入座,读句子,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