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设计
展开浮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了解认识浮力,测量浮力,是对学生的能力最好的提高,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选出最合理地方法测量。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重点在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题 | 浮 力 | 教师 | 郝坤 | ||||
教学 目标 |
了解什么是浮力 会画浮力的方向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通过复习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 通过实验测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大胆提问,乐于主动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 ||||||
重点 |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 ||||||
难点 |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 ||||||
教具 | 演示 | 乒乓球,弹簧测力计,木块,铝块,苹果,细针,水,水槽 ,剪开口的饮料瓶,水盆,易拉罐, | |||||
教学 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提出问题 | 1、 观察生活中的图片水果浮在水面,鸭子浮在水面,竹筏浮在水面,轮船浮在水面 2、 提出问题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起的力 3、 辽宁舰出海执行任务的图片承载50多架飞机
|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 | |||||
猜想假设 知识梳理 | 启发学生对上述提问进行猜想:(将学生有代表性的猜想和假设列在黑板一侧进行归类,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和假设),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我们把这个力叫浮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近浮力 | 学生进行分析猜想
| |||||
提出问题 | 1、 分析漂浮在水面上的轮船所受力,结合二力平衡知识,猜想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 给出两组图片让学生画出浮力的示意图 3、 找同学来黑板前画 4、 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这好理解,那么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吗? | 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回忆, 和同学们共同交流 | |||||
演示实验 | 实验(一)、将苹果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仪器:苹果+水槽+水
实验(二)、将铝块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仪器:铝块+水槽+水
实验(三)、用弹簧测力计将铝块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仪器:铝块+水弹簧测力计+水 扔到水里下沉的物体,速度比原来慢了,也说明受到向上的浮力 | 观察实验现象是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过程,通过实验的推进是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 | |||||
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 | 1、 浮力是怎么产生的?
2、 图片介绍放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各各方向的压强
3、 实验(四)、乒乓球放入低端开口的瓶中,加水观察现象 仪器:乒乓球+开口瓶+水
4、 展示图片桥墩是否受浮力 |
通过观察现象理解抽象的物理问题
回归生活 | |||||
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 | 浮力的产生原因我们知道了,那么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呢?
1、 图片死海不死猜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 实验(五)将易拉罐慢慢按入水中让实验的同学说感受
3、 图片海豚在不同深度的对话
4、 让同学们设计实验设计草图
5、 演示实验(六)弹簧测力计下挂的铝块放在不同密度的液体中 | 猜想并分析什么因素影响浮力的大小 观察现象找到影响因素并采取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归纳得出结论 | |||||
小结 | 这节课我们学习并了解了与福利有关的知识
认识了什么是浮力 会画浮力方向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探究了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 学生参与总结 提出还想了解的内容 | |||||
作业 | 物理书后练习题
| ||||||
教学反思 |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我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浮力,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在教学方式上也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操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掌握和理解知识点也比较快。这节课我让学生观察设计并动手实验探究贯穿整节课,从而对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活动总结和教师的引导演示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定义、以及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在浮力的影响因素的猜想上学生有很多分歧,但采用合并归类的方法保证了大多数学生的猜想都有所体现,使同学们都积极的参与进入。合作性的操作进行顺利得当,并且对数据能有效快速进行分析的论证,得出了浮力的两个影响因素,对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都有了亲身良好的体验。我感觉这是一堂较为成功的新授课,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良好。为浮力的进一步学习成功的迈开了一大步。 | ||||||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过程与方法,情感,知识复习,课堂反馈,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材分析,学情,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教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