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 必修一1.2 技术的性质 教案

    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 必修一1.2 技术的性质 教案第1页
    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 必修一1.2 技术的性质 教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教版必修一技术的性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一技术的性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新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技术是人类有目的的“以人为本”的活动成果。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2、情感目标
    使学生懂得技术的发展要靠创新,没有创新的技术就没有生命力。通过技术发明和革新的案例,激发学生对技术创新的兴趣。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技术的性质”是“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二节,本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关系后所要学习的,旨在告诉学生“技术是什么?”,“技术怎样?”。在这一课时里同学们要把握技术的3个性质,即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教学难点是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的综合性、两面性的理解。
    难点:对技术性质的理解、内化。
    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以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以实际技术产品为教学案例,通过直观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技术这个概念模糊不清,对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似懂非懂,因此本课时要增加教学案例,帮助学生对身边技术产品的认识,加深对技术的理解。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是学生步入技术世界的关键门槛,教师要把好这一关,当好学生走入技术世界的领路人。
    教学策略:
    引入以学生生活贴近的最新技术产品实物,让学生从实物寻找技术的性质所在,激发师生互动,把教学活动推上高潮。
    教学准备:
    小板凳,无线鼠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二、导入
    【例子】:小富翁的烦恼
    普通存钱罐在每次存取钱的时候,又幸福,有痛苦……
    【提问】: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学生回答】
    三、新授
    一: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展示图片】
    让学生阅读案例:助听器的发明
    分成4人一个小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
    a. 从什么具体的目的出发?
    (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自如地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流)
    b. 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
    (将声音放大、传入耳中,体积小巧、方便佩戴)
    c. 满足了什么具体的需求?
    (使耳聋人方便地与外界进行语言交流)
    总结: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补充案例】:
    (1):星空雨伞
    (2):手机
    (3):无线鼠标
    【练习】下列发明的目的?解决的问题?
    (4):洗衣机的变迁
    引导回答: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
    从手机的不断变化,引出技术的创新性
    2、技术的创新性
    (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
    (2):技术创新:技术发明
    技术革新
    【讨论】:
    有人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项发明的第一次应用。你是否赞同?请说说你的看法
    引导学生回答: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与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技术发明对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实例1】:造纸术的发明
    蔡伦, 字敬仲, 桂阳(今湖南桂阳县)人。公元88年 ( 东汉永和九年 ) 发明了造纸术。
    一次偶然在郊外看见茂密的树再度触发了他造纸的灵感。他命人剥取大量树皮, 磨成浆粉,经高温蒸煮, 然后以固定尺度木模, 造成纸型, 再曝晒、风干, 终于造出了纸。
    我国的造纸术先传到朝鲜、越南, 约610年传到日本, 后又传到阿拉伯。12世纪中叶再传人欧洲400年后传到美洲。纸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被列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使中国跻身闻名古国。
    【实例2】: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莱特兄弟 第一架飞机
    1903年12月17日, 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在大西洋沿岸的吉迪赫克试飞成功。

    【实例3】: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18世纪末,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面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即使这样,当西夫拉克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公园兜风时,在场的人也都颇为惊异和赞叹。
    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发明了蹬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骑车时两足不用蹬地,提高了行驶速度。
    1887年,英国人劳森完成了链条驱动自行车的设计。同年,英国人邓鲁普研制出了充气轮胎。从此,自行车技术也完成了向商业化的转化,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
    【讨论】:自行车的创新和发展经历的技术革新阶段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回答: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3、技术的综合性
    【展示】:往届学生制作的小板凳
    【提问】:制作一个小板凳需要综合运用哪些知识?
    【练习】:书本14页,在图中的小椭圆形空白处填写这些学科的名称。
    我们习惯于把技术与科学两者联系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 简称科技。其实, 技术与科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问题提出】:技术与科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完成下表。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补充两个不同:
    (4) 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不同。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理论、概念、定律、规则、论文等, 此类成果一般不具有商业性;而技术成果一般则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此类成果可以商品化。
    (5) 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联系,而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技术离开了实践, 就无法体现其价值。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 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区分练习】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科学活动
    瓦特发明蒸汽机 技术活动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科学活动
    爱迪生发明电灯 技术活动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科学活动
    我国发射神舟七号 技术活动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科学活动
    核能利用 技术活动
    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展示图片】
    技术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课堂小结】
    技术的性质包含: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
    【补充案例1】:杂交水稻技术需要多学科知识(视频)
    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 具有全面、深厚的农业科学知识。1973年, 袁隆平和他的助手终于成功地实现了水稻的三系配套,使水稻的产量提高了20%。这一成果轰动了世界。
    杂交水稻技术是植物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这说明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引导学生总结:任何技术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各种知识领域 , 凝结着各种知识的精华。
    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技术是综合知识的结晶。
    【补充案例2】:核能技术与核物理学
    核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它的发现源于核物理学。核物理学是一门内容高深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微观物质世界。核物理学这门科学,不等于核能利用技术。人们要成功利用核能发电, 造福人类,必须在核物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其他科学知识(如数学、化学、热力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学、仪器仪表学等),才能将理论转化为技术,实现科学向生产力的转化。


    教学反思:
    这一课时讲前三个性质: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在讲技术的目的性进行“助听器”案例分析时,学生对“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对这些亲近生活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把握。在教学中我不但采用了课本上的案例,又增添了自己精选的案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对技术的学习兴趣。
    空调
    调节环境的气温使人更舒适
    洗衣机
    自动清洗衣物,解放人的双手
    汽车
    方便出行,解放人的双脚
    科学
    技术
    区别
    定义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侧重
    认识自然
    利用和改造自然
    回答
    “ 是什么 ”“ 为什么 ”
    “ 怎么办 ”
    实验
    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联系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相关教案

    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一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任务一 厘清技术与设计的相互关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一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任务一 厘清技术与设计的相互关系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策略,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任务一 厘清技术与设计的相互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任务一 厘清技术与设计的相互关系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价值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价值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