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01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02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03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04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05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06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07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08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定风波,浣溪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诗、文、词、书、画领域,均取得了板大成就。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等传世。代表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
    本词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2009年版)。定风波,词牌名。这首词作于苏轼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的第三年。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骤至,而雨具先去,朋友均感狼狈,词人却泰然自若,在雨中吟咏长啸,于雨后作下此篇。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诗意: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下雨,有人带雨具先走了,同行的人均感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不久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诗意: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高声吟咏,一边悠然行走。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骑马都轻快,谁怕呢?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度过一生。
    上片写“雨中”。“穿林打叶”渲染雨骤风狂的情形,“莫听”“何妨”表现词人面对骤雨时的坦然。“竹杖芒鞋轻胜马”呈现出一幅雨中悠闲行走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无惧风雨的轻松喜悦、自信豪迈之情。“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词人面对自然、人生风雨时不畏坎坷、毫不计较的超然情怀。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诗意:微寒的春风将酒意吹醒,感觉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来迎接。回头望一眼刚才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下片写“雨后”。前三句写雨过天晴的景象以及自己的感受。“相迎”传神地写出词人在风雨过后见到斜阳,心头陡生的喜悦、温暖。末三句是精神上的再度升华。表面写雨过天晴,一切归于平静,实则蕴含深刻道理:无论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都将过去。这里一语双关,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通过写词人在出游途中偶遇风雨一事,反映了他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超脱的胸襟。
    1.理解性默写。(1)突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躲避,而苏轼却在《定风波》的上片中用平静的口气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定风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中“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拟人。这一句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后,感受到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清新的无限喜悦之情。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这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一切风雨都会过去,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性格特征: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诗人。前期诗作明快清丽,多表现生活情趣;靖康之变后,经历战乱生活,伤时忧国成为其诗作主要内容。他亦工词,词大多作于南渡之后,往往寄寓家国兴亡、身世飘零之感。著有《简斋集》《无住词》等。
    本词选自《陈与义集·无住词十八首》(中华书局2007年版)。临江仙,词牌名。洛中,指洛阳。这首词大约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陈与义退居僧舍,追忆洛阳朋友和旧游而作。此时的他,饱受家国之痛,备尝颠沛之苦,抚今追昔,百感交集,遂有此词。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诗意:回忆当年在午桥上酣饮,同座的多是杰出才俊。长沟中的月影随水悄然无声地流去。在杏花稀疏的清影里,我们吹笛直到天明。
    上片忆昔。以“忆”字开篇,引出对当年群贤毕至、夜饮午桥盛况的回忆,追慕向往之情,洋溢纸上。“长沟流月去无声”意谓月渐西落,不能长映于沟水之中,恰如被不断逝去的流水(习惯上又比作时间)无声无息地送走。巧语天成,妙手得之。“杏花”二句,意境上佳,历来为人激赏。写回忆中情景,历历如在眼前,为下片的兴叹蓄足了势头。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诗意:二十余年如同一场梦,我虽然活着,(但回首往昔,)只觉得心有余悸。闲来无事登上小楼,观赏雨后初晴的月夜美景。古往今来有多少兴亡旧事,都寄托在夜半响起的渔歌之中。
    下片感怀。“二十余年”二句概括了国家和个人的剧变及自已的真实心境。“闲登小阁看新晴”点明了作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通过“月色”将目前处境与忆中之事联系起来,抒发了月色虽好而欢乐不再的伤悼之情。“古今”二句把国家兴亡和人生感慨都托之于“渔唱”,将深沉的悲愁化为旷达的襟怀。
    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对往日生活的留恋,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对漂泊生涯的伤感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1.理解性默写。(1)《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饱含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感触,概括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表达词人旷达的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中,词人使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通过午桥、(长沟)流水、月光、杏花疏影、笛声,营造出优美、恬静、闲适的意境。3.阅读全词,分析词人因何而“惊”。 “惊”的原因有:国破家亡,亲友离散;时光已逝,年华已老;今昔巨变,往日的美好不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的词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与苏轼并称“苏辛”。其词善用典故,托古喻今,多用比兴手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力,使宋词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著有《稼轩长短句》。代表作品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本词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太常引,词牌名。建康,今江苏南京。吕叔潜,名大虬(qiú),字叔潜,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中秋夜。此前,为了收复失地,词人曾多次上书,但苟安的朝廷未予理睬。他十分痛心,在与友人饮酒赏月时写下本词,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诗意: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飞镜又被重磨。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嫦娥: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怎么办呢?
    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
    上片,词人巧妙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理想与情怀。中秋之夜,明月皎洁,对月抒怀,很自然地会想到月中嫦娥与桂树的神话传说。词人借不死的嫦娥与砍不倒的桂树的传说,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问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功业无成、白发日增的苦闷。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诗意: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向人间的清辉更多。
    下片,词人发挥想象,直上高空、月宫,去看魂牵梦绕的山河,去砍遮住月光的桂树,直接、强烈地表现了他铲奸除邪、收复失地、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鲜明地揭示了全词的主旨。在这里,“桂婆娑”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金人的势力。
    这首词通过写词人在中秋月下的所见所想,抒发了岁月流逝、功业无成的苦闷,表达了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和坚定信念。
    1.理解性默写。(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描写月轮转动,暗示时光飞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词人面对岁月流逝、功业无成,心生抑郁,表达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还人间清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被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嫦娥,遂向嫦娥提问,满怀喜悦。结句展现了词人奇特的想象:要直入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辉洒满人间。作为豪放派代表人物,词人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B项“满怀喜悦”表述有误。从“被白发,欺人奈何?”可见词人心情苦闷。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末句“可怜白发生!”与本词结尾的“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答。
    前者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后者表达了词人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地的豪情壮志。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清代满族词人。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词集问世后,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曹寅语)的局面。亦工诗,颇得盛唐风格。词集有《侧帽集》《饮水词》。
    本词选自《纳兰词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纳兰性德奉命赴梭龙巡边,十二月返回。这首词大约作于这一时期。
    浣溪沙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诗意:向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一路前行,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面对)深秋遥远的边塞,又是怎样的情怀!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防驻军的营垒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破败的关城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才能平息!
    上片首句,点明此行的目的地。“吹断”二字描绘出北国秋冬环境之险恶。边地北风,从来是音声肃杀,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而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此强劲、凛冽的北风,词人心境若何,可想而知。“深秋远塞若为情”点明时令与心情。 下片,前两句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结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点明主旨,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悲苦的呻吟,又不同于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词人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奉旨出塞所见的深秋远塞、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寄寓了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幽恨难平”的凄惘之情。
    1.理解性默写。(1)纳兰性德《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边关地区大风的强劲、凛冽。(2)纳兰性德《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明了主旨,表现了词人的独特感悟。(3)纳兰性德《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着相同的意境。
    2.说说本词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描写了云、山、塞外深秋的北风、战马、晚烟、营垒、斜阳、关城,构成一幅萧索、寂寥的画面,烘托了词人怅惘而豪迈的情怀。
    3.任选角度,试分析本词与以前学过的纳兰性德的另一首词《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的不同。
    【示例一】思想感情:本词寄寓了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幽恨难平”的凄惘之情;《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主要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词的形式:《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上下片整齐、对称,本词则未刻意追求这一点。
    相关课件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堂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朗读感知,内容赏析,雨中事,深入探究,雨后感,主旨归纳,临江仙,情感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定风波苏轼,作者档案,词语解释,参考译文,诗歌赏析,浣溪沙纳兰性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理解词意,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小园香径独徘徊,本词主旨,名句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