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随堂练习题
展开基础巩固
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当前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资源的破坏与短缺。第2题,人类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浅层地热能是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一般为恒温带至200米埋深),温度低于25℃,蕴藏于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的低温热能。我国是世界上浅层地热能最丰富的国家,但目前还没有对其大规模开发利用。下图为某地区地温梯度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内单位面积浅层地热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4.目前,该地区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供给优质水源
C.发展农业灌溉
D.降低非可再生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图示区域内,地温梯度表现为西高东低的特点,丙在四个聚落中地温梯度最高且等值线密集,浅层地热能资源最丰富,C项正确。第4题,华北平原大气污染较严重,且夏季高温,冬季寒冷,该地区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既可以满足城乡地区冬季供热取暖需求,还可满足城乡居民夏季室内制冷降温需求,降低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消耗,同时可以直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利于保护大气环境,D项正确。
我国土壤退化的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严重威胁粮食安全。据此完成5~6题。
5.导致我国土地生产力下降最直接的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B.城市建设用地扩大
C.沼泽地和盐碱地的改良
D.滩涂养殖业的发展
6.为了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 )
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粮食产量
C.发展生态农业
D.控制人口数量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使得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而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是我国土地生产力下降最直接的原因。第6题,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所以,为了促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发展生态农业,切实保护现有耕地。
干热岩是指内部不存在或仅存在少量流体、温度高于200℃的异常高温岩体,可用于发电和取暖。初步估算,中国埋深3~10千米范围内的干热岩资源量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按2%的可开采资源量计算,相当于中国2010年能源消耗总量的5200倍。干热岩资源的开发主要利用增强型地热系统(如下图所示)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我国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西安市多个小区和办公场所已经实现干热岩供暖。据此完成7~8题。
7.目前限制我国大规模开发干热岩资源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B.政策
C.技术D.市场
8.西安市大力开发利用干热岩资源,有利于( )
A.缓解沉降
B.改善大气质量
C.减少地震
D.减少能耗
答案7.C 8.B
解析第7题,由“干热岩资源的开发主要利用增强型地热系统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我国研究起步较晚”可知,目前限制我国大规模开发干热岩资源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不成熟。第8题,干热岩资源属于地热资源,是清洁能源,其有效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改善大气质量。
9.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2)简述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
(3)多水带地区也时常受到水资源紧缺的困扰,请说明最主要的原因。
(4)我国经济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水资源 带,原因是 。
答案(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区。
(3)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4)过渡 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解析第(1)题,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一致。第(2)题,位于非季风区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第(3)题,多水带缺水主要是人为污染、需水量大导致的。第(4)题,我国水资源过渡带,人口众多,工农业比较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供给不足。
能力提升
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能使土地生产力不断恢复,而且能使土地永续利用。据此完成1~2题。
1.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方面考虑,在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整治土地、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B.华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
C.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
D.江南丘陵和太湖平原
2.华北地区在发展经济和进行国土整治工作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有( )
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②合理排灌,防治土壤盐碱化 ③植树种草,防治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工程,防御旱涝灾害 ④改良盐碱地、涝洼地、沼泽、沙荒地、红黄壤,使“黄土地”变成“黑土地”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塔里木盆地与江南丘陵不适合通过大规模整治土地提高单产;长江三角洲耕地质量高;华北平原中低产田面积比例大,应整治土地,提高耕地质量;鄂尔多斯高原应退耕还牧,以维持生态平衡。故选B项。第2题,根据华北平原低湿、涝碱、多风沙的实际情况,①④不可行。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读榆林市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和交通线路图,完成3~5题。
3.榆林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水稀少
B.能源资源丰富
C.地表径流少
D.多荒漠
4.改革开放之初,榆林的经济并没有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有( )
①无优惠政策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③经济结构单一 ④产品附加值低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5.榆林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该地区( )
A.以轻工业为主
B.水资源充足
C.环境污染严重
D.南部水土流失严重,北部沙漠化严重
答案3.B 4.B 5.D
解析第3题,科威特是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资源丰富。结合图例可知,榆林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的原因最可能是煤炭、天然气资源丰富,B项正确。第4题,改革开放之初,榆林的经济并没有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以采矿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③④正确。第5题,榆林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可以推断该地区以重工业为主;该地区降水少,水资源短缺;若对重工业区合理规划、管理,不一定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榆林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南部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北部是毛乌素沙地,沙漠化严重。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自南向北贯穿于田县,后消失在沙漠之中。为了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水资源,科学家们对该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该地区的天然降水对绿洲农业生产和绿洲边缘自然植被的形成几乎没有实际意义。水源来自河流、泉水与地下水,农业是用水支出大户。生态用水主要指下游“绿色走廊”天然荒漠林、草的需水。
材料二 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系统模拟流程图。
材料三 克里雅河水量供需平衡图(单位:万立方米)。
(1)从气候角度说明“该地区的天然降水对绿洲农业生产和绿洲边缘自然植被的形成几乎没有实际意义”的原因。
(2)简述克里雅河的水资源供需状况。
(3)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有人提出扩大水库容量,但有人提出反对。分析在该流域扩大库容的利弊。
答案(1)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或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2)总体而言,供水大于需水;夏季是水量最丰富的时期,盈余量最大;3—6月和9月是主要的缺水期。
(3)利:扩大库容,可有效调节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满足当地农业用水的需求;改善库区的小气候。
弊:下游泄洪量减少,生态供水减少;不利于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剧库区周围耕地的盐碱化。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之地形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全年降水稀少;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所以天然降水对绿洲农业生产和绿洲边缘自然植被的形成几乎没有实际意义。第(2)题,从克里雅河水量供需平衡图可以看出,克里雅河在7、8月供水量最大,水平衡为正值,盈余量最大;3—6月、9月水平衡为负值,最缺水;但是,总体上供水大于需水。第(3)题,在该流域扩大库容,有利的方面:对库区来说,蓄水增加,可以满足当地农业用水的需求;可以增大库区空气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改善库区的小气候;对下游来说,可以调节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季节变化。不利的方面:对库区来说,扩大库容,下渗增加,库区地下水位升高,加上灌溉增加,不合理灌溉,加重库区周围耕地的盐碱化;对下游地区来说,泄洪量减少,生态供水减少;加剧下游水资源短缺,造成下游绿洲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870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后作业题</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几种观点中,正确的是,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依靠,该城市可能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同步训练题,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