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导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然资源及其属性,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1.概念: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2.分类 eq \b\lc\{(\a\vs4\al\c1(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3.成为自然资源的条件
(1)能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求。
(2)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开发利用能力。
4.自然资源的属性
(1)自然属性: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2)社会属性: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
二、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1.特征:数量是有限的,具有稀缺性。
2.原因
(1)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环境能提供的自然资源有一定的数量限制。
(2)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类能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
3.利用要求: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但不能突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极限。
三、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总体特征:质量有优劣高低之分。
2.衡量标准eq \b\lc\{(\a\vs4\al\c1(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人类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
3.利用表现
(1)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来刻画。
(2)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有差别。
(3)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
四、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1.表现
eq \a\vs4\al(分布不均匀,但有规律)eq \b\lc\{(\a\vs4\al\c1(可再生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非可再生资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 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2.影响
(1)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2)空间分布不均匀,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
重点一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重点探究】
1.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的方法
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
①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
②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
凡是既符合①,又能满足②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只符合其中任何一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属性
不同的自然资源具有的属性不同,其开发利用的要求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典例解析】
2017年5月19日,我国在南海北部进行的可燃冰(天然气的水合物)试开采获得成功。据此完成下题。
1.下列关于我国可燃冰试采成功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缓解能源的紧张状况
B.保障能源的供应安全
C.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D.解决能源的污染问题
2.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可燃冰属于( )
A.水资源B.气候资源
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
【答案】1.D 2.C
【解析】1.可燃冰是一种能源,能够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保障能源的供应安全;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2.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水即可燃烧,所以又称为“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可燃冰属于矿产资源。C正确。
重点二 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利用
【重点探究】
1.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不同历史时期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典例解析】
自然资源在数量上的有限性是下面哪种原因造成的( )
A.受时间和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限制
B.受技术水平限制
C.受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限制
D.受资源之间相互制约性限制
【答案】B
【解析】所谓有限性指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同时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范围和种类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同步习题】
一、单选题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后,引起了不同学科专家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程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属性B.社会属性
C.经济属性D.环境属性
2.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
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
D.预防和治理污染
扩容法地热水发电是将地热汽、水混合物引入扩容器,在扩容器中降压、扩容,根据水沸点与压力的关系,使温度不太高的地热水因气压低而沸腾变成蒸汽,从而利用蒸汽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地区最适宜利用该技术发电的地区是( )
A.华北平原B.西北地区C.青藏高原D.南方地区
4.在我国与水电、光伏发电相比,地热发电( )
A.适用范围更广B.燃料需求量大C.受气候影响大D.发电量较稳定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资源诅咒”理论——丰富的自然贵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祖咒而非记福,即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并不是有利条件,反而会成为一种限制。读1990~2010年云南者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年份云南省”资源诅咒”现象表现得较明显的是( )
A.1990年B.1996年C.2001年D.2009年
6.云南省为摆脱”资源诅咒”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大资源开采力度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③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④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近年来,海上风电发展迅速,下图为西欧某国海上风电场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陆地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的优势是
A.海上风能稳定B.投资成本较低
C.减少土地占用D.设备维护便捷
8.风力发电带来的影响是
A.改变大气成分B.阻碍鱼类洄游
C.减弱手机信号D.干扰海鸥飞行
读巴基斯坦能源供应结构占比及发展规划数据表。回答下列小题。
9.据表可推测巴基斯坦未来10年内巴基斯坦能源中远期(2005—2030)发展规划( )
A.石油价格增幅比天然气快B.核能及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
C.煤炭核能将成为主要能源D.能源优化明显减轻气候变暖
10.据表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现阶段能源供应构成以天然气和煤炭为主
B.到2030年,水能的供应量比2020年减少
C.石油和天然气供应量可能不断减少
D.煤炭和核能的供应量可能不断增加
南美洲西海岸广泛分布着与岩浆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床,其品质优、埋藏浅。智利(下图)是世界上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在铜矿开采中会产生大量粉尘,需采取一定措施控制。铜矿经济给本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很多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智利铜矿资源埋藏浅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强B.地势高,沉积土层薄
C.岩浆侵入接近地表D.火山喷发作用强烈
12.与A区相比,B区铜矿开采冶炼的优势主要是( )
A.水资源充足B.开采水平高C.地形平坦D.交通便利
13.单一的出口铜矿石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
①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②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③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④减少一定的环境治理的费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综合题
14.读下图(等高线单位:米),完成问题。
(1)据图说出该地区自然资源开发的最有利与最不利条件。
(2)分析该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15.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一般由太阳电池组件组成的光伏方阵、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组、离网型逆变器,直流负载和交流负载等构成。光伏方阵在有光照的情况下将太阳能转提为电能,通过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给负载供电,同时给蓄电池组充电;在无光照时,通过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由蓄电池组给直流负载供电,同时蓄电池还要直接给独立逆变器供电,通过独立逆变器逆变成交流电,给交流负载供电,供家庭自用,多余电量由电网企业进行收购并入国家电网。在欧洲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占70%以上,而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占比不到20%,发展空间巨大。
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我国家庭太阳能发电发展空间巨大的原因及该发电方式的缺点。
参考答案
1.C
2.C
【解析】
1.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个系统,材料所给巴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侧重于经济属性。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增加绿地面积属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预防和治理污染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考点:该题考查可持续发展。
3.C
4.D
【解析】
3.扩容法地热水发电最适宜利用的地区地热能一定丰富,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在四个地区中地热资源最丰富。故C正确。故选C.
4.由于受季风影响,我国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因此水能发电电量季节变化明显;受天气、昼夜交替等因素影响,光伏发电电量不稳定。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它起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因而能量稳定。故D正确。地热能发电受地区限制更大,因此适用范围比水电、光伏发电小;地热发电。不需要燃料,不受气候影响。故A、B、C错误。故选D.
5.D
6.B
【解析】
5.2009年云南能源开发增长率超过1990年、1996年和2001年,但人均GDP增长却低于这三个年份,由此可知,2009年云南省”资源诅咒”现象较其他三个年份表现得更明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可减轻经济对资源的依赖,有利于摆脱”资源诅咒”,②③正确。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只能改善环境质量,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限;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并不能摆脱”资源诅咒”,①④错误。故选B.
7.C
8.D
【解析】
7.西欧盛行西风,加上陆地以平原地形为主,海陆风能均比较稳定,海上风电场无比较优势,A错误。海上风电场要考虑海水侵蚀、腐蚀、海浪破坏等困难,投资成本高,B错误。风电场占地面积广,建设海上风电场可有效减少对陆地土地资源的占用,C正确。海上风浪大,设备维护难度更高,D错误。故选C.
8.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资源,不能改变大气成分,A错误。风电场建设未阻碍水下鱼类洄游,B错误。风力发电对无线电信号无影响,C错误。风力发电,扇叶转动会影响空中鸟类飞行路线,可能伤害鸟类,干扰海鸥飞行,D正确。故选D.
9.B
10.D
【解析】
9.表中数据反映的是能源供应结构的变化,不能反映价格的变化,A错误;核能及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B正确;天然气为主要能源,C错误;煤炭所占比重上升,能源优化不明显,不能减轻气候变暖,D错误;故选B.
10.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能源供应构成以天然气和石油为主,A错误;到2030年,水能的供应比重比2020年降低,但总量不一定减少,B错误;石油和天然气比重下降,供应量不一定减少,C错误;随着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增多,煤炭和核能的比重上升,供应量可能不断增加,D正确;故选D.
11.C
12.A
13.D
【解析】
11.材料指出有色金属矿物是岩浆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富集形成的,所以图示地区铜矿富集主要是当地地质内力作用明显,岩浆岩广布所引起的,该国铜矿资源埋藏浅主要分析地下铜矿富集层(地下侵入岩浆岩层)距离地表较近,根据图示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分析当地位于南半球南美洲西海岸,属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火山活动较多,该国地下岩浆侵入接近地表,形成铜矿,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内容与题意无关。
1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南部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所以B区铜矿开采冶炼的优势是水资源充足,A正确。两地属于同一国家,开采水平相当,B错。据图无法看出地形和交通条件,CD错。
13.铜矿石属于初级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该国出口铜矿石不利于扩大就业,直接出口,减少了冶炼带来的污染,有利于减少环境治理的费用。单一的出口铜矿石属于较为低端的经营方式,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综上D项正确。
【点睛】
区域资源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有利:①资源丰富,储量大、分布广、质量好、厚度大、种类多
②埋藏浅,露天开采,地质条件好;开采条件好,开采成本低
③河流湖泊多,水源丰富
④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⑤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
⑥基础设施完善,开发资金雄厚
⑦专业化程度高开发技术先进
⑧劳动力
⑨政策
不利:
①开采成本高;
②技术要求高;
③破坏生态环境
14.(1)有利:石油、金矿、水能、森林等资源丰富(2分)
不利:地形坡度(地势起伏)大(2分)
(2)环境问题:破坏地形和植被,产生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造成环境污染等(4分)
防治措施:保护植被;对森林资源要采育结合;对重点矿区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复垦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工业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进行“三废”的治理等。(4分)
【解析】
(1)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和图例可看出图示地区石油、金矿资源丰富,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
(2)环境问题从资源、生态和污染三个方面来回答。资源开发会破坏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灾害,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防治措施针对问题来回答,保护植被;对重点矿区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复垦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工业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进行“三废”的治理等。
15.原因: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充足;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充分利用空间,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缺点:家庭电站建设投入大,投资回收周期长,发电成本高;受太阳辐射、昼夜长短、天气状况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发电量不稳定。(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详解】
西北地区身居内陆,距海较远,降水少,太阳能丰富,发展太阳能发电的资源充足;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不适合开发的土地较多,土地利用率较低,利用太阳能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因此发展空间巨大。但是家庭太阳能发电站投资成本较高,短期内无法获得收益,普及率较低;同时太阳能虽然能量巨大但分布密度较低,易受昼夜变化、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太阳能的连续性较差,能量转换率较低,发电不稳定。属性
含义
开发利用要求
有限性
绝对数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
珍惜、节约、合理利用
资源的再生、更新、循环总有一定周期
整体性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
统筹兼顾,综合利用
地域性
数量或质量上的地域差异
因地制宜
可再生资源分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域规律
多用性
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综合利用
社会性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加工成有价值的物质财富
充分利用
主要特征
主要表现
主要影响
数量的有限性、稀缺性
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自然环境供给的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人类在一定的认识水平和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条件下能够获取的资源数量有限
要求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数量不能突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极限。应通过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弥补资源稀缺带来的限制
质量的
优劣
不同的自然资源的质量的衡量标准不同,但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资源只有达到某一质量标准,才能被人类利用
影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本;同时也会影响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的不同的用途
空间分布的不均匀
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遵循不同的分布规律,总是表现为某些地方某类资源分布较多,而有些地方则分布贫乏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导致了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
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对自然资源依赖度
大
较大
减弱
起主要作用的资源
气候、水、土壤、生物
矿产资源
后天性资源
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
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
举例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丰沛、土壤肥沃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以大庆等为代表的石油工业城市,以鞍山等为代表的钢铁工业城市,以金昌等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工业城市,都靠近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
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新兴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
类型年代
石油
天然气
水能
煤炭
可再生能源
核能
2005
30.0%
50.0%
12.7%
6.5%
0.0%
0.8%
2010
26.0%
49.0%
13.9%
9.0%
1.1%
0.9%
2020
25.7%
45.0%
12.0%
15.0%
2.2%
3.2%
2030
18.5%
45.0%
10.8%
19.0%
2.5%
4.2%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导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然资源及其属性,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导学案,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精品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课时安排,重点难点,预习交流,互动探究,互动探究一,互动探究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