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分层测评(17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蔡邕(yōnɡ) 记载(zǎi)周髀(bì) 相形见绌(chù) B.郗萌(xī) 安谧(mì)眼瞀(mào) 重差(chónɡ)C.七曜(yào) 覆槃(pán)日晷(guǐ) 四
(tuí)D.丧失(sànɡ) 刘焯(zhuō)祖暅(gèn) 圭臬(guī)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待安全工作的思想认识不能松懈,太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的发生,悲剧的发生,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有些人不够重视,对存在的隐患熟视无睹。B.他先是反复思考,认真研读材料,然后执笔成文,行文如高山流水自然流畅,受到大家一致好评。C.传统的人保与物保,受到基于基础合同的各种抗辩权的困扰,还受到不可抗力、政治因素等许多外部事件的阻碍,债权人要实现其担保权,通常要经过旷日持久的诉讼。D.对于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曾经的我们,现在的他们,以及未来的孩子们,高考都将是青春的记忆,成长的历练。就像生活中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一样,不要逃避,全力以赴。考完以后,继续前行。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说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B.错过机会,或者虽然注意到线索但未能认识其意义并做出解释的例子是很多的。C.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创造潜力,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解放个性、充实个性、提升个性,从而使人类的创造潜力得以发掘和展现。D.从事科学发现,切忌不要把全副心思都放在自己的预想上,以致忽略或错过了与之无直接联系的别的东西。答案:B4.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 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数字化时代之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试想,当人们打开手里的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好莱坞电影、电视节目、网络视频,就可以跟天南地北的人们聊天交流,谁还愿意走进剧院,去观赏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呢?A.信息化发展导致古老的地方剧种日渐式微。B.信息化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威胁。C.信息与交通间接影响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D.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承需重视保护剧院特色。答案:B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材料一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基建”投资不是简单地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的“铁公基”形式的投资,而是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新型基建投资。比如,5G的意义不仅仅是网速更快,而是通过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有效支持海量物联网设备接入,实现机器间大规模的相互通信,为研究成果创造更多走向现实应用的可能。“新基建”着眼长远,但当前的疫情确实赋予其更多责任。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至正常轨道,需要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随着疫情开始全球蔓延,今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外需增长有可能遇到更多困难。这样的背景下,更要依靠内需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一定意义上,“新基建”是为疫情后中国经济恢复打下的一针强心剂,更是未雨绸缪为未来发展铺下的一条路。(摘编自邹蕴涵《加快“新基建”对中国经济有长远意义》,《北京日报》2020年3月1日)材料二 要用好“新基建”,使其成为化解疫情影响和撬动经济的有力杠杆,关键还要把握好这个“新”字。“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发展理念。不可否认,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相当可观的投资。有机构曾测算,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在线办公助力恢复生产运行、远程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智能制造对冲了负面影响……疫情发生以来,经济社会没有因物理“隔离”而“停摆”,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更需要“新基建”的给力。“新基建”之“新”,也新在模式与空间。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有了高速泛在的网络,就会加速诸多创新应用;有了算法与算力的支撑,就会催生大量新场景;有了坚实的数字基础,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等就具备有利条件……也许从建设规模看,“新基建”难以与传统基建比肩,但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所产生的经济拉动作用却是巨大的。这是从打造一条“路”到培育一个生态的转变。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必须加快布局的领域,关系着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加快5G网络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普及、丰富人工智能应用……“新基建”之“新”,更是瞄向新的未来。(摘编自张辛欣《“新基建”贵在念好“新”字诀》)材料三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新基建”为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研发等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拉动相关投资,同时也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专家预计,2020年是5G基站大规模建设期,预计将部署超过60万个5G基站,年底有望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在此基础上加快5G商用步伐,加上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发展,将会有效推动产业升级。此外,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改造传统基础设施,不但会带动投资规模的扩大,而且会更好地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将“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将有助于克服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增强经济韧性、释放发展潜力。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答好转换经济发展动力的课题,中国具有巨大优势。中国将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和智能技术与强大的制造业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形成新的更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5G网络、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就是要为我国信息和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转换发展动力创造条件,实现国民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有序推动“新基建”,需要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实现我国经济数字化、智能化提供有力保障。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领作用,有规划、有步骤推动“新基建”发展,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项目的监管和调控,防止一哄而起,盲目上马,确保供给与需求结构基本适应。还应发挥好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支撑作用,一方面精准支持“新基建”项目,降低融资成本,广泛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专项债券发行力度,优化投向,确保资金投入。推动“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让国有企业在“新基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吸收非公经济成分参与发展,充分发挥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同时,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厚植“新基建”的发展动力,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从而使“新基建”走上健康发展道路。(摘编自何自力《“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基建”是相对于“铁公基”等传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的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B.狠抓“新基建”,内需外需齐发力,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可以尽快减小疫情压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C.加快“新基建”可有力拉动投资,通过拉动更多的大规模投资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从而带动社会发展。D.“新基建”既指单纯的工程项目,也指新的产业增长支柱和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新的服务与消费。答案:A6.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基建”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产生经济拉动作用,从而培育新的经济生态。B.“新基建”能够拉动投资、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传统基础设施,成为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C.加快“新基建”,促进信息、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通过这些技术与制造业结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D.“新基建”发展需要国家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支持,所以,发挥好政府作用,“新基建”就能够健康发展。答案:D7.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将新老基建融合,以“新基建”带动“老基建”的发展,科学研判、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跟风。B.加快“新基建”推进步伐在于创新投融资方式,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C.我国加快“新基建”具有供给侧的良好发展基础,在需求侧则有巨大市场潜力。D.行业也需防范5G发展风险,要用市场机制真正建成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网”。答案:C8.三则材料在论证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答案:①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将“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进行对比,阐述“新基建”的特点;②都采用了例证法,都以“新基建”中的5G网络建设为例,阐述“新基建”的发展态势。9.你认为“新基建”之“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概括。答案:①新在科技。“新基建”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领域。②新在发展理念。“新基建”主要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③新在模式与空间。“新基建”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④新在指向未来。“新基建”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发掘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三、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中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 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行星、彗星、新星、恒星,还是对日食、月食、太阳黑子、流星雨等罕见天象,我国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中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 。 古人勤奋观察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变化,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天象,掌握其中的规律性,以确定四季,编制历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中国古代历法不仅包括节气的推算、每月的日数的分配、月和闰月的安排等,还包括许多天文学的内容,如日食、月食发生的时刻和可见情况的计算和预报,五大行星位置的推算和预报等。中国的祖先还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时,就已经懂得 大自然安排的“作息时间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 的东升西落运动,使人类形成了最基本的时间概念——“日”,产生了“天”这个最基本的时间单位。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寻 考证 遵从 循环往复B.追溯 考证 遵循 周而复始C.追寻 论证 遵循 循环往复D.追溯 论证 遵从 周而复始答案: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B.历法,为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制订的计算时间的方法。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和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分别称为阴历、阳历。C.闰月,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天数的差异,规定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D.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全年共有二十四个节气,其中属于秋天的节气有立秋、芒种、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答案:D12.请用“天文学”作为句子的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句意思。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是天文学。它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对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答案: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对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同步训练题,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请为下面的消息拟一条导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