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复习练习题
展开12 *石钟山记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石相搏 搏:击,拍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往
B.下临深潭 临:靠近
虽知而不能言 言:说
C.扣而聆之 聆:听
余方心动欲还 心动:心里有所感动
D.桴止响腾 腾:上升
自以为得其实 实:真相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的“得”,意思是“收获”的一项是( )
A.得双石于潭上
B.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C.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
D.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答案:C
3.下列句子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此世所以不传也
答案:B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B.北音清越
C.南声函胡
D.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答案:B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B.此世所以不传也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空中而多窍
答案:D
6.下列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C.扣而聆之
徐而察之
D.而此独以钟名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答案:D
7.下列加点词中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微风鼓浪 事不目见耳闻
B.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此独以钟名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大石侧立千尺
D.扣而聆之 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甲)
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泰山之力也。”
(节选自段成式《酉阳杂俎》)
(乙)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
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节选自薛福成《登泰山记》)
(丙)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曾国藩。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答案:D
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又名岱宗、东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专称妻父为“泰山”“岳父”,称妻母为“泰水”“岳母”。
B.同治四年,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纪年一样,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
C.四更,在十二时辰的丑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以打更击鼓报时。
D.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刘禹锡就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
答案:B
10.下列对材料中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
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C.泰山的日出景象气象万千。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赏景如出一辙,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
D.泰山给人以创作灵感。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语含义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
答案:D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
(2)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答案:(1)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后,官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予红色
官服。
(2)不久就登上了南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
12.(乙)(丙)两文都描述了在泰山之巅观日出的景象,从中你悟出哪些道理?
答案:(示例)登高则望远;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景色就越壮阔;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有付出才有收获。
参考译文:
(甲)唐明皇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张说任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来是九品官,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后,官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予红色官服。因为举行盛大宴会按官位排列座次,唐玄宗发现郑镒的官位飞跃上升,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郑镒没有语言来回答。黄幡绰说:“这是泰山的力量啊。”
(乙)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申甫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沿着盘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将近四十里,经过十来个十分著名的地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越过南天门,转过来向东走。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顶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宏的气势,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点都没有去。
当我没有到南天门时,看到石阶路陡峭高耸,耸入半空中。向下看,险峻的石阶成为一线,幽深莫测,(感到)头晕眼花,心神惊骇,进退两难。(我)屏住气息,抛弃杂念,又鼓起勇气向前行进。不久就登上了南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等到达泰山山顶,极目四望。诸峰起伏环列四周,相互依靠,有的像拱,有的像蹲。汶水从东边流来,蜿蜒曲折好似一条带子。远远地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缥缈得好像没有边际。俯视云烟,瞬息变化。
这天晚上我们住在碧霞宫。四更后,到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下来。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轮的太阳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像从地面涌出来一样。(太阳的)形状并不很圆,颜色正红,可以直接用眼睛观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数百匹丝锦。回头看短墙上,日影隐约可见,一会儿又不见了。侯相曾国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日出,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略微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
止啊。”
(丙)戊申日月底这一天,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樗蒱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被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三、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的中华传统典籍。从四书五经到二十四史,从孔子、孟子、老子、孙子、墨子、韩非子到文学、史学、哲学、经学等,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到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典,将中华儿女的民族品格、民族精神高度浓缩在 ,凝聚成中华文化生生不息、 的历史长河。
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中华文化绝不是晦涩艰深的古董,而且是集中储存在典籍、至今仍然指引今人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优秀典籍,既是中华民族的共享记忆,也是我们与历史的精神接续。它不能只“活”在藏书馆、“活”在学者的论著中。还应该“活”在我们心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是五千年象形文字垒起的一座座精神高峰。多攀登这样的精神高峰,登高望远,于我们个人,可以拓展拓宽自己的人生长度和宽度;于我们民族,可以 精神厚度,进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浩如烟海 字里行间 绵延不绝 夯实
B.星罗棋布 字里行间 源远流长 压实
C.星罗棋布 方寸之地 绵延不绝 压实
D.浩如烟海 方寸之地 源远流长 夯实
答案:A
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华文化绝不是晦涩艰深的古董,而且是集中储存在典籍、至今仍然指引今人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思想宝库。
B.中华文化绝不是晦涩艰深的古董,而且集中储存在典籍、至今仍然指引今人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思想宝库。
C.中华文化绝不是晦涩艰深的古董,而是集中储存在典籍、至今仍然指引今人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D.中华文化绝不是晦涩艰深的古董,而是集中储存在典籍、至今仍然指引今人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思想宝库。
答案:D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构成:四组短语均由“动词+意义相对的一组名词”构成,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表达效果:①将优秀典籍对我们的意义简练而集中地写了出来,道理明晰,逻辑性强;②句式整齐,语言凝练,节奏感强,增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课后作业题,共7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石钟山记当堂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12 *石钟山记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12 *石钟山记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