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沪教版化学初三下学期课件PPT+教案+练习全套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等奖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等奖课件ppt,文件包含上海教育版中学化学九年级下第6章第1节第1课时教学课件pptx、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一课时教案docx、同步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溶解与乳化。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各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认识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以及溶解的概念。知道溶液的特征,了解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通过对比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乳浊液的形成,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拓展视野了解乳化作用,进而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第二部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水溶液的某些性质。通过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探究固体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分别溶解于水时产生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时溶质和溶剂的用量,以及使用固体氢氧化钠及其溶液时的安全问题。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溶液导电的原因,引导学生阅读拓展视野了解稀溶液的沸点、凝固点的变化,尝试应用溶液的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应用。本节课内容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的事实基础,通过溶液概念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学习如何从实验现象分析抽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方法;体验从微观角度去分析事物的本质,获得从现象到本质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科学探究能力及分析总结能力。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特征。2.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3.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过程与方法】1.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对科学探究的体验。2.能通过实验探究水溶液的一些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本质区别,认识溶解现象。2.掌握溶液的概念和特征。3.认识物质的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4.了解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知道某些物质在溶液中的微观存在形式。2.了解溶解和乳化的本质区别。教学方法1.通过对教材中“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等栏目的学习,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科学精神。2.通过比较法学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教具、学具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试管、橡皮塞、小灯泡、电池、导线、电极、开关、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或粉笔灰)、食用油、水、洗洁精、硝酸铵、氢氧化钠、稀硫酸等。授课时数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处有一个内陆湖,面积约81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30米,这就是世界上陆地的最低处。因湖中没有水生植物和鱼类、岸边寸草不生,人们把它称作“死海”。传说许多年前,罗马帝国的军队来到“死海”,他们把几个俘虏捆绑起来扔进湖里处死。没想到,几个俘虏不但没有淹死,反而被湖里的波浪送回岸边。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让我们走进溶液,探索其中的奧秘吧!讲授新课【教师导引】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需要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如将食盐分散到水中配制成食盐水;将碘分散到酒精中配制成碘酒;将农药分散到水中配制成喷洒的药液等。 【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请把你所知道的填写在表中,并与同学交流、讨论。事例应用洗衣粉分散到水中洗涤衣服洗洁精分散到水中洗涤餐具高锰酸钾分散到水中用于消毒氯化钠分散到水中制成生理盐水,给病人补充体液漂白粉分散到水中漂白衣物一、溶解与乳化【实验演示】取少量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或粉笔灰)和食用油,分别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静置,观察实验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实验现象,将两次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实验内容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加入水中高锰酸钾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形成紫红色透明的液体混合物食盐加入水中食盐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形成无色透明的液体混合物蔗糖加入水中蔗糖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形成无色透明的液体混合物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搅拌时形成浑浊的混合物;静置后大部分固体物质又重新沉降到烧杯底部食用油加入水中搅拌时形成浑浊的混合物;静置后油和水又重新分层,油浮在水面上【教师提问】依据实验现象,你认为以上物质分散于水中所形成的体系可以怎样进行分类?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可参照以下问题思考:哪些物质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匀、透明的体系?哪些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到水中?哪些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学生回答】讨论后回答。【教师讲述】在实验中,物质分散在水中有以下三种现象:①高锰酸钾、食盐和蔗糖能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透明的体系;②泥土(或粉笔灰)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在水中;③食用油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 【教师点拨】“分散”的过程不是“化学反应”,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教师提问】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吗?【教师点拨】高锰酸钾、食盐和蔗糖放入水中后,会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去。【教师讲述】1.悬浊液和乳浊液(1)悬浊液:物质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悬浊液。如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经搅拌后形成的就是悬浊液。(2)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浊液。如食用油加入水中经搅拌后形成的就是乳浊液。【教师点拨】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放置较长时间后,原本分散于水中的物质和水发生分离。悬浊液中有些物质会沉在水底,如泥土;乳浊液中有些物质会浮在水面上,如食用油。【教师导引】高锰酸钾、食盐和蔗糖能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透明的体系,分散的过程就是溶解的过程。形成的体系我们叫它溶液。我们看溶解和溶液的定义。【教师讲述】2.溶液(1)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2)溶液的定义: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教师导引】从溶液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三个基本特征。【教师讲述】(3)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浓度、性质(如密度)完全相同。②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③混合物:溶液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教师点拨】(1)判断某液态物质是不是溶液的依据:看是否具有溶液的基本特征,即均一性、稳定性和混合物。(2)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KMnO4溶液呈紫红色、CuSO4溶液呈蓝色。(3)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教师导引】学习了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我们对三者进行比较。【教师总结】3.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类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定义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物质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在水中物质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分散物质原来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液态分散在水里的粒子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宏观特征均一、稳定,静置后不分层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实例食盐水、糖水、碘酒泥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后形成的浊液油和水的混合物相同点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教师点拨】(1)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水中多数得到悬浊液,不溶性液体分散到水中得到乳浊液,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得到溶液。(2)溶液中的物质是以肉眼看不见的单个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的;浊液中的物质是以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形式(肉眼看得见)分散的。【教师提问】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较快地在水中溶解某些固体物质。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 请你提出建议,并用实验验证你的设想。建议1:溶解时不断搅拌;建议2: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3: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回答】讨论后回答。【教师点拨】用热水溶解(或将混合物加热) 将固体粉碎 振荡(任选两个,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教师讲述】4.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1)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能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2)物质的颗粒大小:物质的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如把固体物质粉碎可加快其溶解速率。(3)温度: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速率越快。用热水溶解或把混合物加热可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实验演示】实验操作:在试管中加入5 mL水,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l~2滴食用油和数滴洗洁精,用橡皮塞塞紧试管,振荡片刻,静置,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振荡片刻后,食用油、水和洗洁精形成相对均一、稳定的乳浊液。【教师导引】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洗涤剂来清洗炊具上的油污,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讲述】5.乳化(1)乳浊液①相溶的物质可以形成溶液,不相溶的物质可以形成浊液。②油脂与水不相溶,用力振荡后也只能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这种液体不稳定,经过静置,油脂逐渐浮起来,分为上下两层——我们把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2)乳化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乳化后,油脂很容易用水洗净。(3)乳化剂和乳化作用①乳化剂:乳化剂是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②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洗涤剂能把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使其很容易随水流走,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就是乳化作用,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4)乳化作用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①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洗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②农药的施用:将农药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后,再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制成透明液体。③生活中常用的含有乳化剂的物质有肥皂、洗洁精、洗衣粉、洗发水等。乳化作用示意图【教师点拨】(1)乳化并不是溶解,只是将较大的分子聚合体分散成较小的分子聚合体,使其在水中不易聚集,容易随水流走。溶解则是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2)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不同:汽油除油污是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了溶液,而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3)乳化剂(洗涤剂)在热水中去污效果更好。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溶解与乳化,知道了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的相关知识,也知道了乳化和乳化作用,还知道了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本节的重点是理解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基本特征。板书设计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1课时一、溶解与乳化1.悬浊液和乳浊液(1)悬浊液(2)乳浊液2.溶液(1)物质的溶解(2)溶液的定义(3)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②稳定性③混合物3.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4.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1)搅拌(或振荡)(2)物质的颗粒大小(3)温度5.乳化(1)乳浊液(2)乳化(3)乳化剂和乳化作用(4)乳化作用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完美版课件ppt,文件包含上海教育版中学化学九年级下第6章第1节第2课时教学课件pptx、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二课时教案docx、上海教育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第1节练练基础题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快来尝尝我吧,食盐去哪儿,本节课重点,都是溶解吗,溶液的组成,被溶解的物质,溶解溶质的物质,通常是水,探究二乳化现象,乳化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示范课ppt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