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澳大利亚教案
展开《澳大利亚》合作探究教案(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根据地图和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澳大利亚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说出澳大利亚物种古老的原因。(重点)
2.运用地图总结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特点。(重点、难点)
3.运用资料说明澳大利亚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联系自然条件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结合地图及其他资料,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当堂评价。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导入新课 | 课件展示:考拉、袋鼠、某国家的国徽、悉尼歌剧院的视频
问: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代表性动物和建筑物吗? | 学生说出图片动物和建筑物的名称。 澳大利亚 | 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入手 引入新课 |
| ||||||
展 示 学习目标 | (多媒体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说出澳大利亚物种古老的原因。(重点) 2.运用地图总结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特点。(重点、难点) | 学生诵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 让学生带着任务听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
| ||||||
自 主 学 习 (一)
自 主 学 习 (一)
| 一、古老的大陆 1、地理位置和范围 课件展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和自主学习的题目。
①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 部。地处 带和 带。 ②澳大利亚位于 洲。位于 (南或北)半球。 ③澳大利亚东临 洋,西临 洋。 ④澳大利亚是岛国还是大陆国家? ⑤澳大利亚领土包括A 、B 和周围的一些岛屿。 ⑥澳大利亚面积774万平方千米,人口2250万人,计算人口密度约是 。可知,澳大利亚是一个地 人 的国家。 友情提示: 对于问题④,学生可能会认为澳大利亚四面都沿海,应该是岛国。给学生讲清大陆和岛屿的区别,让学生明确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独自占有一块大陆的国家。 | 1、读课本P75中的图和P76文字,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题目,并在课本P75—P76的图和文字中圈划出重要内容。 ①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 的 中 部。地处 热 带和 亚热 带。 ②澳大利亚位于 大洋 洲。位于 南 (南或北)半球。 ③澳大利亚东临 太平 洋,西临 印度 洋。 ④根据老师的提示,确定澳大利亚是独自占有澳大利亚大陆的国家。 ⑤澳大利亚领土包括A 澳大利亚大陆 、B塔斯马尼亚岛 和周围的一些岛屿。 ⑥计算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为: 2250万人/774万≈3人/平方千米 得出结论:澳大利亚是一个地 广 人 稀 的国家。
|
培养学生的动眼观察能力。
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
| ||||||
合作 交流 | 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标出有疑义的地方;师巡视学情,记下学生的疑惑点。 | 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重点是解决自己不会的或不理解的。 | 合作交流解决自学时遇到的问题 |
| ||||||
拓展讨论
| 小组讨论⑦—⑧题。 ⑦澳大利亚的中学生几月份放寒假?几月份放暑假? ⑧澳大利亚的传统民居的大门一般朝什么方向?
| 小组讨论课件中展示的问题,得出结论: ⑦因为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所以季节与我们北半球季节相反,澳大利亚的中学生7月放寒假,1月放暑假。 ⑧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传统民居的大门朝向北。(与我们北半球相反) | 拓展讨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较感兴趣,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 ||||||
合 作 交 流 (一) | 《珍稀动物讲述无字历史》展现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动物。 播放视频动画演示“澳大利亚大陆与其它大陆分离的过程” 1、提问:为什么澳大利亚有很多特有的古老动物?
友情提示:从澳大利亚的位置和自然环境来分析原因。 (补充讲述)澳大利亚很多古老的动物生存至今,所以澳大利亚有一个美称“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2、(课件展示澳大利亚主要动物的图片)并做简单介绍澳大利亚的国徽。
| 小组内讨论问题
1、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1回答: 澳大利亚地处热带和亚热带,自然环境单一。 学生2回答: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海洋之中,距离其他大陆较远。没有外来的大型食肉动物的侵袭。
2、看课件展示的图片,说出动物的名称。 | 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思考分析总结,效果比单纯的说教较好。
训练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及有特有生物的原因。
|
| ||||||
衔接 与 过渡 | 刚刚大家说澳大利亚“自然环境比较单一”,同学们知道自然环境包括哪些方面吗? (学生回答后)下面我们来学习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和河流 | 思考回答: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 |
|
| ||||||
自 主 学 习 (二)
| 二、干燥的自然环境 1、地形分布 (1)在图中找出大堡礁、大分水岭、澳大利亚大盆地、墨累河和北艾尔湖。 (2)三大地形区的名称 A: B: C: (3)说说澳大利亚大陆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地形有何差异。 (4)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势特点。 (提醒学生注重看不同不同地形区的颜色) 2、气候分布 (课件展示气候分布图) (1)分布最广的两种气候类型是 和 。 (2)气候类型的分布呈 状。 (3)结合气候类型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说说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关系。 3、在课本P75的图中找出澳大利亚的河流,分析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 读课本P75图和P76最后一段文字,完成导学案中的题目。 并在课本上完成圈、点、勾、画。
读课本P77中图8—4—2、8—4—3和文字,完成导学案中的题目,并在课本上完成圈、点、勾、画。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
|
| ||||||
展 示 交 流
| 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上述问题后,找同学到黑板前指图介绍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河流情况,分析地形和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教师在学生指图介绍时注意适时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完善。
(总结)由于气候干燥,澳大利亚河流稀少。
强调:中部地区虽然降水较少,但大自流盆地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 | 学生到黑板前指图介绍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河流,展示学习成果。
生1:西部高原,海拔约在200—1000米,比较低矮,大部分为沙漠和半沙漠地区;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低平,有北艾尔湖和大自流盆地。东部是山地(大分水岭) 总结: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生2:中部和西部降水量多在500毫米以下,气候干旱。东南沿海、西南沿海、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生3:中部和西部为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干旱。东南沿海、西南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和北部沿海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这些地区降水较丰富。 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东南和西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生4:河流稀少,只找到了墨累河,它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流经中部平原。 观看视频,了解中部地区大自流盆地的形成原因。 |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的能力,并通过学生展示,发现其学习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相互纠正完善。
flash非常直观的展示大自流盆地的现象和成因,了解到中部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
|
| ||||||
课堂小结 | 用地图笔记中完成课堂小结。
| 在自己所画的地图上填写地形区的名称、河流的名称。 | 绘制地图并做地图笔记,突破了地理学习的难点。 |
| ||||||
合 作 探 究 |
我们在一些羊毛衫上可以看到“100﹪澳毛“字样。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加入你是当地的牧场主,会把牧场建在哪里呢? | 通过创设情景,有助于理解知识,融会贯通掌握知识。 |
| |||||||
自主学习(三) | 提问:
| 学生思考并回答。
|
温故知新。 |
| ||||||
合作交流 | 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 展示图片: 设问: 一、找出澳大利亚的四大牧区。 一、对照两幅地图说说其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做出补充说明: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澳大利亚地域辽阔,农牧场很大,一般可达几千公顷,但劳动力短缺,农场经营主要靠先进的生产技术、高度的机械化和科学的经营管理。因此,澳大利亚农牧业生产效率很高。 展示阅读材料:“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思考:为什么把澳大利亚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 一、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澳大利亚四大农牧业区:粗放牧羊带;粗放牧牛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绵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2.澳大利亚农牧业与气候的关系: (1)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与小麦的混合经营带; (2)东北沿海地区和东西部山岭地区,由于地形和气候相对干燥,只能形成粗放的牧业区; (3)东南地区与塔斯马尼亚岛之间的气候既适合牧业发展又适合种植经济作物,所以形成了绵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4)由于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不能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空白区域。 二、阅读“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因为澳大利亚绵羊数量和羊毛出口量世界第一,所以我们把澳大利亚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
把对学生进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
衔接 与过渡 | 澳大利亚作为发达国家不仅有发达的农牧业,更有发达的工矿业,下面我们一块了解澳大利亚工矿业的有关知识。 |
| ||||||||
读图分析
| 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国 展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出口额图 设问: 1.说出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和分布地区。 2.对比澳大利亚矿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说说矿产品的出口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师补充说明: 1.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铝土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锰等储量居世界前列,开采矿石一半以上供出口,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国,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 2.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澳大利亚发展了采矿、冶金、和机械制造业,曾经一度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
学生读图思考、讨论
学生代表上台指图回答: 1.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有铝土、煤、铁、锰等。铝土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煤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部地区,铁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西部地区,锰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 2.从2002年至2009年,澳大利亚矿产品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逐年增加,最多占到总出口额的55.9%。这充分说明澳大利亚矿产储量丰富,采矿业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学生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
| ||||||
衔接过渡 | 虽然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但是其采矿业的产值只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很小一部分,其真正的支柱产业是发达的服务业。 |
| ||||||||
合作探究 交流讨论 | 三、服务业发达 展示澳大利亚各项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图 设问: 1.澳大利亚各项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各是多少?其中最大的是哪项? 2.如果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是什么产业占的比重较高? 进一步说明: 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交通、旅游、商务服务、通信等部门,发达国家特征之一就是服务业发达,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
学生读图回答:
|
学会利用统计图表,从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
用对比法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及方法。
|
| ||||||
衔接过渡 | 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那么他的人口分布有何特点呢? |
| ||||||||
读图分析 | 四、人口与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 展示图片: 设问: 1.找出澳大利亚人口密度超过1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级主要城市,说说其人口分布特点。 2.从地形、水源、气候、经济、开发历史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的原因。 3.澳大利亚的首都、最大的城市、第二大城市分别是什么?
| 讨论并回答: 澳大利亚人口密度超过1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位于东南部和西南部,主要城市有堪培拉、悉尼、墨尔本等。 2.(1)从澳大利亚地形图可知其东南部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并且有墨累河、达令河流经,水源充足; (2)从澳大利亚的气候图我们可以知道,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有地中海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 (3)从澳大利亚农牧业图可以知道,澳大利亚东南部有混合经营带,农牧业发达。 (4)另外东南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开发历史较早。 因为以上原因,我们可以知道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来源:学+科+网Z+X+X+K] 3.首都是堪培拉;悉尼市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市全国第二大城市。 欣赏堪培拉和悉尼歌剧院的图片,体会澳大利亚城市环境优美: |
将所学知识和方法,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
| ||||||
拓展延伸 | 比较澳大利亚和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 1.同为发达国家,澳大利亚与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不同? 2.两个经济特点的形成与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请你说说两国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有何不同。 3.结合两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谈谈你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认识。 | 展开小组讨论 1.日本加工贸易发达,农业实现小型机械化。澳大利亚农牧业、工矿业发达,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称号。 2.日本是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海岸线漫长,多良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矿产资源贫乏,地狭人稠。 3.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矿产资源吩咐,人少地多。 4.澳大利亚和日本都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典范。澳大利亚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农牧业和工矿业高度发达;日本资源贫乏,地狭人稠,利用岛国多港湾的优势大力发展对外加工贸易。 | 利用对比澳大利亚与日本的经济特点与发展条件,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联系自然条件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
| ||||||
板书设计 |
| |||||||||
教后反思 | 本节课以学案导学的方式,让学生先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读图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及特点、气候分布及特点,了解其经济发展,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大大提高学生观察力、分析能力,能用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来分析地形特点,还有些难度。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读图能力和技巧的训练。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活动探究、自主学习等方式,抓住一个国家的主要特征来展开教学比按课本顺序按部就班教学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引导学生学会由地理现象深入分析其内在因素,训练其地理思维能力,学会应用各种地图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其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在时间上把握不当:前半段时间教学进度略赶,后半段时间略慢。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略少,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参与面不太广,以后需注意。
|
| ||||||||
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四节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四节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位置范围,气候与农牧业,矿产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澳大利亚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澳大利亚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第2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