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展开第6课时 等式的性质
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及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使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性质。
2.经历由天平称物品抽象出等式的性质的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品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与掌握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与掌握等式的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
一、复习导入 判断下列哪些式子是方程,为什么? 32-x>15 4.9a=49 y-15<29 5×8=40 8b=88 35÷7=5 c+6=27 x÷15=6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运用天平平衡的原理学习了什么是方程,今天我们继续运用天平学习关于方程的知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学习等式的性质1。 (1)课件出示教材第64页情境图,学生自主阅读、理解。 (2)课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情境图的理解,让学生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质。 (3)指名汇报,集体补充、订正。 小结:在平衡的天平两端加上或去掉同样的物品,天平依然保持平衡,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一样,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在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等式的性质。(板书课题) 例如:图中设1把茶壶重ag,1个茶杯重bg,用等式表示图中天平两边就是a=2b,左右两边各加一个茶杯,等式就变为a+b=2b+b。 2.学习等式的性质2。 (1)课件出示教材第 65页情境图,学生自主阅读。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情境图的理解,让学生再次感知等式的性质。 (3)指名说一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 小结:平衡的天平两边的物品同时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天平仍保持平衡,等式也有同样的性质: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提问:为什么要强调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为什么没有强调因数不能为0? 学生交流,教师整理。 追问:能不能用带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四、巩固练习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或符号,使天平平衡。 2.判断。 (1)因为x+15=y, 所以x+15-15=y-15。 ( ) (2)因为35-x=15, 所以35-x+x=15+x。 ( ) (3)因为5a=b,所以30a=5b。 ( ) (4)因为a=3b,所以a÷c=3b÷c (其中c≠0)。 ( ) 五、拓展提升 下图中每个○的质量是3g,则每个□的质量是多少克? =(12)g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们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四第4、5题。 |
学生能够判断出方程,为后面学习等式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情境图,在两个不同的方面感知了等式的性质,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学生在练习中加深了对等式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a=2b x=y
a+b=2b+b 2x=2y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教学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不足之处:在处理等式的性质2时,对于等式两边同时乘0时,不利于后面解方程的学习,没有做到很好的处理。
教学建议:在教学时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将天平的原理与等式结合起来,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和比较,由直观的知识渗透到抽象的知识去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共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优秀第2课时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优秀第2课时2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复习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巩固,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优秀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复习导入,新课讲授,课堂作业,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