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习题
展开1.文学文化常识
阿来, 藏族 、作家,1959年生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曾任《科幻世界》《飞》的杂志主编。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代表作有《群山,或者关于我自己的颂词》《灵魂之舞》,抒情诗集 ,小说集《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 2000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其创作深受中国藏、汉及西方文化的多元滋养。
2.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闸门( ) yàn台( ) zhàn墨( ) 喧哗( )
奔流( ) chù立( ) yìng照( ) 苍劲( )
翡翠( ) tià望( ) 擦shì( ) shuò大( )
xuān腾( ) 亭台楼gé( ) 目xuàn神迷(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声音大而杂乱;喧嚷:
高耸地立着:
照射:
(树木)苍老挺拔;(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从高处往远处看:
用布等擦抹物体,使干净:
形容声音杂乱像开了锅似的: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3.课文结构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4.艺术手法
作为游记,本文在创新的程度上更为突出,作者用“ ”贯穿全文获得了自由的视角。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 兼讲述者——“一滴水”,既用它串起文章,形成 ,又用它与读者交流,抒发情怀,这就使得文章在展现之余又有“讲述”,带给了读者独特的阅读感受。
5.内容品析
阅读下列的句子,完成后面的赏析。
(1)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连续使用“看到了”,赋予描写片段一种 意味,句子内部有长有短,有整有散, 多变,带有诗的韵味和弹性,突出了 的语言特征。
(2)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凝练而又形象地概括了丽江古城建成后的“成名史”,语句的 较强,有着叙事诗一般的厚重。善于将漫长的时间、广大的 浓缩起来,引发读者联想和 ,富于厚度和质感。
(3)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制造反差效果,既表现了丽江人与 和谐、让人心灵沉静的特点,也透露出某种文化、人生的哲思,带有哲理诗一般的睿智,富有 韵味。
1.诗人 《梭磨河》 《尘埃落定》
2.(1)zhá 砚 蘸 huá bēn 矗 映 jìng fěi 眺 拭 硕 喧 阁 眩
(2)喧哗 矗立 映照 苍劲 眺望 擦拭 喧腾 目眩神迷
3.(1)一滴水 (2)丽江坝 (3)玉龙雪山 (4)金沙江(边) (5)自然美
4.一滴水 旅游者 时空线索
5.(1)抒情 节奏 诗化 (2)历史感 空间 想象 (3)自然 哲理
初中2 回延安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2 回延安一课一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文化常识,文体常识,字词积累,课文结构,同步解读,诗歌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23* 马说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23* 马说练习,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文化常识,字词积累,课文结构,感受虚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1*核舟记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1*核舟记综合训练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文化常识,字词积累,课文结构,内容理解,写作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