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展开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两弹一星”决策的背景;“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 五号载人航天工程;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1983年,中国研制成功“银河-Ⅰ号”计算机;1965年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
(2)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视频录像播放,引导学生分析、找出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及这研究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的办法。
(2)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提供史料、图片和影视资料,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教学,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尊重科学,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2)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科技发展状况: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探究活动——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及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了什么作用?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二战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使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发展的世界背景有个大体的了解。
【重点难点】
1、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2、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炼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思考:自古至今,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一、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成就
1、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仇视中国;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②成果:1964年第1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成功
③意义: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④“两弹一星” 后中国的科技成就:
★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
★★★★从“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至2001年,中国研制并发射了15种类型、50余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率达90%以上。
★★★★★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
(2)载人航天
①背景: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下,美国、西欧、日本纷纷发展高新科技;
中国推出863计划和星火计划,科技强国;
②成果:
★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成功飞行并顺利返航。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6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升空。航天员将在这次航天飞行中进行太空行走。如果此次出舱顺利,中国将成为继俄、美之后第3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
★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中国首次、世界第二的“太空授课”活动,在中国“天宫一号”轨道飞行器上开设课堂,由中国第2位女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老师,航天员聂海胜配合,航天员张晓光负责摄像,进行了约51分钟的太空授课,获得圆满成功。
2、农业科技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研究过程
①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②1973年,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并大面积推广,增产20%;
③2001,获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意义
①中国: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有利于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②世界: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
3、计算机技术与生物工程
(1)计算机技术:1983年12月22日,中国第1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功。
(2)生物工程:1965年9月17日,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这项成果获1982年中国自然科学一等奖。
二、建国以来科技成就的作用
1、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
2、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大大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3、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有利于我们国际地位的提高。
4、计算机技术加速了国家的信息化发展,生物技术有利于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
三、建国以来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3、经济实力的增强;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和推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3课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3课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佛教盛行,三教合一,当堂检测,课堂释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7课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7课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材P3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7课 毛泽东思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7课 毛泽东思想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合作探究,课外查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