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高考模拟)试题
展开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高考模拟)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不属于未来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太阳能 C.生物质能 D.风能
2. 改变下列条件,化学平衡一定会发生移动的是( )
A.浓度 B.压强 C.催化剂 D.温度
3.下列仪器使用前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的是( )
A.分液漏斗 B.容量瓶 C.冷凝管 D.滴定管
4.已知某化学反应A2(g)+2B2(g)===2AB2(g)( AB2的分子结构为B—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C.该反应的ΔH=-(E1-E2) kJ· mol-1
D.由2 mol A(g)和4 mol B(g)形成4 mol A—B键吸收E2 kJ能量
5.10 mL浓度为1 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量的是( )
A.NaCl B.H2SO4 C.CuSO4 D.Na2CO3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稀溶液中,1 mol H2SO4(aq)与1 mol Ba(OH)2(aq)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表明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C.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焓变是一个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因素,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其体系的混乱程度越大,熵值越大
C.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焓变和熵变的共同影响有关
D.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8.在298 K、100 kPa时,已知:2H2O(g)===O2(g)+2H2(g) ΔH1
Cl2(g)+H2(g)===2HCl(g) ΔH2 2Cl2(g)+2H2O(g)===4HCl(g)+O2(g) ΔH3
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3=ΔH1-2ΔH2 B.ΔH3=ΔH1+ΔH2
C.ΔH3=ΔH1+2ΔH2 D.ΔH3=ΔH1-ΔH2
9.M、N、P、E四种金属,已知:①M+N2+===N+M2+;②M、P用导线连接放入硫酸氢钠溶液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③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E2++2e-===E,N-2e-===N2+。则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P>M>N>E B.E>N>M>P
C.P>N>M>E D.E>P>M>N
10.如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④②①③⑥
C.⑤④③①②⑥ D.⑤③②④①⑥
11.已知室温时,0.1 mol·L-1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溶液的pH=4
B.此酸的电离常数约为1×10-7
C.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
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 (H+)的106倍
12.下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B.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C. 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
D.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
13.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表示的是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C.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D.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14.下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
A.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 B.A、B、C、D均为气体
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达平衡后,v(A)正 =2 v(C)逆
15.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
B.H2S的电离方程式:H2S+H2O??H3O++HS-
C.CO的水解方程式:CO+2H2O??H2CO3+2OH-
D.HS-的水解方程式:HS-+H2O??S2-+H3O
16. 常温下,将a L 0.1 mol·L-1的NaOH溶液与 b L 0.1 mol·L-1的CH3COOH溶液混合。下列有关混合溶液的说法一定不正确是( )
A.a<b时,c(CH3COO-)>c (Na+)>c(H+)>c(OH-)
B.a=b时,c(CH3COOH)+c(H+)=c(OH-)
C.无论a、b有何关系,均有c(H+)+c(Na+)=c(CH3COO-)+c(OH-)
D.a>b时,c(CH3COO-)>c(Na+)>c(OH-)>c(H+)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C.水解反应NH+H2O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盐类水解反应的逆反应是中和反应
18.25 ℃时,5种银盐的溶度积常数(Ksp)如表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gCl | Ag2SO4 | Ag2S | AgBr | AgI |
1.8×10-10 | 1.4×10-5 | 6.3×10-50 | 5.0×10-13 | 8.3×10-17 |
A.将浅黄色溴化银浸泡在饱和NaCl溶液中,会有少量白色固体生成
B.AgCl、AgBr和AgI的溶解度依次增大
C.将Ag2SO4溶于水后,向其中加入少量Na2S溶液,不可能得到黑色沉淀
D.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
19.用电解法可提纯含有某些含氧酸根杂质的粗KOH溶液,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通电后阴极区附近溶液pH会增大 B.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C.纯净的KOH溶液从b出口导出 D.K+通过交换膜从阴极区移向阳极区
20.已知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的pH如表:
溶质 | NaF | Na2CO3 | NaClO | NaHCO3 |
pH | 8.1 | 11.6 | 9.7 | 8.4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H2CO3<HClO<HF
B.若将CO2通入0.1 mol·L-1 Na2CO3溶液至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2c(CO)+c(HCO)=0.2mol·L-
C.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溶液与NaF溶液中离子总数大小:N前 =N后
D.向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的HF气体,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F===CO2+H2O+2NaF
二、非选择题 (每空2分,共40分)
21.按(10分)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HClO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解释铁盐可用于净水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NaOH 溶液中逐渐加入稀醋酸至溶液呈中性,则所得溶液中c(Na+)_______c(CH3COO-)
(填“>”“<”或“=”下同)。
(4).相同pH的NH4Cl溶液与NH4HSO4溶液中NH4+浓度的大小关系:前者_______后者。
(5).用惰性电极电解500mL某浓度的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CuSO4刚好反应完,需要加入16gCuO才能复原,则原CuSO4溶液的物质量浓度为___________。
22.(10分)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若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使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测得反应放出热量为Q1。
(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Q1________92 kJ(填“>”“<”或“=”)。
(3).曲线a和曲线b中,加了催化剂的是________。
(4).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H2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若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 kJ,则2Q1与Q2的关系为: Q2 ______2Q1(“>”、“=”或“<”)。
23.(10分)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电化学相关知识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将开关K与a连接,则乙电极上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结束后,该研究小组的同学决定在乙电极表面上镀金属锌以防止铁被腐蚀,这种金属保护的原理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开关K与b连接,则甲为________极(填“正”“负”“阳”或“阴”);
(4).对于实验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溶液中Na+向甲极移动
B.从甲极处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C.反应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盐酸可恢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的浓度
(5).当乙电极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mL气体,若剩余溶液体积为200 mL,则电解后所得溶液在常温下的pH为________。
24.(10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化学反应有重要意义。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①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上述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平衡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②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v逆 ________ (填“>”“<”或“=”)v正。
(2)课本里介绍的合成氨技术叫哈伯法:N2(g)+3H2(g)2NH3(g) ΔH<0,应用此法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高。
①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措施是________(填编号)。
A.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及时分离出氨气 D.升高温度
②若在某温度下,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合成氨的反应,图2表示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用H2表示0~1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H3)=______________;从第11 min起,升高温度,则n(N2)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填编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5:ADCBA 6-10:BDCAB 11-15:CCDAB 16-20:DCADB
二、(每空2分,共40分)。
21.(1) HClO H+ + ClO-
(2)Fe3++3H2O Fe(OH)3(胶体) + 3H+
(3)=
(4)>
(5)0.4mol·L-1
22.(1) N2(g)+3H2(g)2NH3(g) ΔH= -92 kJ·mol-1
(2)< (3) 曲线b (4) 减小 (5) >
23.(1)Fe - 2e- = Fe2+ (2)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3) 阳 (4)B (5)13
24.(1) 向左 < (2) B 0.04mol·L-1 ·min-1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