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展开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第I卷 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有关事实,与水解反应无关的是( )A. 热的纯碱溶液用于清洗油污B. 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C. 加热蒸干氯化铁溶液,不能得到氯化铁晶体D. 用TiCl4和大量水反应,同时加热制备TiO2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42-、Cl-B. KW/c(H+)=1×10-13mol·L−1的溶液中:NH4+、Ca2+、Cl-、NO3-C. 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42-D. 水电离出的c(H+)=1×10-12 mol·L-1的溶液中:Na+、Mg2+、Cl-、SO42-3、某温度下向含AgCl固体的AgCl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gCl的溶解度、 Ksp均减小 B. AgCl的溶解度、 Ksp均不变C. AgCl的溶解度减小、Ksp不变 D. AgCl的溶解度不变、Ksp减小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Al3+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A B. 1 L 1 mol·L-1醋酸溶液中CH3COO-数目小于NAC. 7.8g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0.3NA D. 标准状况下,2.24L CCl4中的原子总数为0.5NA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测得0.1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3.0,则HA一定为弱电解质B. 25℃时,将0.1 mol·L-1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所得溶液的pH=11.0C. 25℃时,0.1 mol·L-1 HA溶液加水稀释至pH=4.0,所得溶液c(OH-)=1×10-10 mol·L-1D. 0.1 mol·L-1 HA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一定等于7.06、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 mL,其中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强C. a=5时,A是强酸,B是弱酸D.若a小于5,则A. B都是弱酸,且A的酸性弱于B7、25 ℃时,在20 mL 0.1 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2 mol·L-1CH3COOH溶液,所加入的溶液的体积(V)和混合液中pH变化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若B点的横坐标a=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间任意一点都满足c(Na+)>c(OH-)>c(CH3COO-)>c(H+)B. B点时,c(Na+)>c(CH3COO-)+c(CH3COOH)C. C点时,c(Na+)>c(CH3COO-)>c(H+)=c(OH-)D. A~D间任意一点都满足c(Na+)+c(H+)=c(CH3COO-)+c(OH-)8、t ℃时,水的离子积为Kw,该温度下将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要使混合液呈中性,必要的条件是( )A. 混合液中c(H+)= B. 混合液的pH=7C. a=b D. 混合液中c(B+)=c(A-)+c(OH-)9、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NaClO溶液和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B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1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向10mL 0.2mol/L 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mol/L 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 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证明在相同温度下Ksp:Mg(OH)2>Fe(OH)3D等体积pH=2的HX和HY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铁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HX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证明HX酸性比HY强10、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A. 同温度同物质的量浓度时,HF比HCN易电离,则NaF溶液的pH比NaCN溶液大B. 0.2 mol·L-1NH4Cl和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c(Cl-)>c(Na+)>c(OH-)>c(H+)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和NaHS混合溶液中:c(Na+)+c(H+)=c(S2-)+c(HS-)+c(OH-)D. 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2SO4. ②NH4Cl. ③CH3COONH4. ④NH3·H2O;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④11、25 ℃时,5种银盐的溶度积常数(Ksp)如表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gClAg2SO4Ag2SAgBrAgI1.8×10-101.4×10-56.3×10-505.0×10-138.3×10-17A. AgCl、AgBr和AgI的溶解度依次增大B. 将Ag2SO4溶于水后,向其中加入少量Na2S溶液,不可能得到黑色沉淀C. 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D. 将浅黄色溴化银浸泡在饱和NaCl溶液中,会有少量白色固体生成1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图①,放置于干燥空气中的铁钉不易生锈B. 图②,用酒精灯加热具支试管,可以更快更清晰地观察到液柱上升C. 图③,利用了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钢闸门不被腐蚀D. 图④,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钢铁输水管不被腐蚀13、根据如图回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此装置用于铁表面镀铜时,a为铁B. 此装置用于电镀铜时,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变C. 燃料电池中正极反应为O2+4e-+4H+2H2OD. 若用该装置进行粗铜的精炼,当有1 mol水生成时,可得到64 g精铜1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①乙烯的最简式C2H4 ②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③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④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 ⑤乙烷的结构式CH3CH3 ⑥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OH.A. 全对 B. 全错 C. ③④⑤ D. ③④⑥15、有关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B. 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 12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D. 12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16、贝诺酯是一种新型抗炎、解热、镇痛药,其结构如下所示。下列对该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A. 贝诺酯分子式C17H14O5NB. 贝诺酯属于芳香烃C. 贝诺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 已知贝诺酯的水解产物之一为对氨基乙酰酚(),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对氨基乙酰酚有5种峰第II卷 非选择题二、填空题(共22分)17、(10分)根据要求填空:(1)下列各组物质:①金刚石和C60 ②H、D和T ③和④CH3(CH2)2CH3 和 (CH3)2CHCH3 ⑤正戊烷和异戊烷 ⑥和 ⑦H2O、T2O和D2O互为同位素的是(填序号,下同)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 __,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 ___。(2)书写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①2,6-二甲基-4-乙基辛烷:_________________②2-甲基-1-戊烯:____________________(3)按要求填空:①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写出该芳香烃的结构简式: ______;②C6H13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请写出结构中仅含有四个甲基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③用系统命名法命名18、(12分)I、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 Cu(s)== Cu2+(aq)+ 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2)银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 _。(3)图中所示连接的盐桥(U型管中装有饱和KNO3溶液)装置,将其放置于电解质溶液中,此时盐桥中的K+移向 (填“CuSO4溶液”或“Y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构成原电池。II、如图所示,甲、乙为相互串联的两个电解池。请回答:(1)甲池若为用电解原理精炼铜的装置,则A电极为________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溶液中的c(Cu2+)与电解前相比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乙池中Fe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若在乙池中滴入少量酚酞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铁极附近呈__________色。(3)若甲池A极增重12.8 g,则乙池C(石墨)极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三、实验题(10分)19、某学生用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B. 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C.用酸式滴定管取稀盐酸20.00 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酚酞; D.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的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0”刻度以上2~3 cm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完成以下填空:(1)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2)操作F中应该选择图中________滴定管(填标号)。(3)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__。A. 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滴定终点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滴定结果如表所示:滴定次数待测溶液体积/mL标准溶液的体积/mL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1201.0221.032202.0025.003200.6020.60滴定中误差较大的是第________次实验,造成这种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A. 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2~3次B. 滴定开始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终点读数时未发现气泡C. 滴定开始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没有气泡,在滴定终点读数时发现尖嘴部分有气泡D. 达到滴定终点时,仰视溶液凹液面最低点读数E. 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摇荡得太剧烈,以致有些液滴飞溅出来(5)该盐酸的浓度为________mol/L。(6)如果准确移取20.00 mL 0.1000 mol/L NaOH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酚酞指示剂,然后用未知浓度的盐酸(装在酸式滴定管中)滴定,是否也可测定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填“是”或“否”)。四、综合题(12分)20、某兴趣小组用镀锌铁皮按下列流程制备七水合硫酸锌(ZnSO4·7H2O)相关信息如下:①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相关pH范围。②ZnSO4的溶解度(物质在100g水中溶解的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金属离子pH开始沉淀完全沉淀Fe3+1.52.8Fe2+5.58.3Zn2+5.48.2请回答:(1)①镀锌铁皮上的油污可用Na2CO3溶液去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步骤Ⅰ,可用于判断镀锌层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Ⅱ,需加入过量H2O2,理由是____(请简述理由,并且写出对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3)步骤Ⅲ,合适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步骤Ⅳ,需要用到下列所有操作:a.蒸发至溶液出现晶膜;b.在60℃蒸发溶剂;c.冷却至室温;d.在100℃蒸发溶剂;e.过滤。请给出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操作可重复使用)。(5)步骤Ⅴ,某同学采用不同降温方式进行冷却结晶,测得ZnSO4·7H2O晶体颗粒大小分布如下图所示。根据该实验结果,为了得到颗粒大小相对均一的较大晶粒,宜选择_______方式进行冷却结晶。A. 快速降温 B. 缓慢降温 C. 变速降温五、计算题(8分)21、12.0g某液态有机化合物A完全燃烧后,生成14.4g H2O和26.4g CO2。测得有机化合物A的蒸气对H2的相对密度是30,求:(1)有机物A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2)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有机物A的分子结构,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数据均已换算为标准状况):a mL(密度为ρ g/cm3)的有机物A与足量钠完全反应后,量筒液面读数为b mL,若1mol A分子中有x mol氢原子能跟金属钠反应,则x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可以不化简,写出计算过程)。(3)已知该有机物能够与金属钠或钾发生反应,并对有机物进行核磁共振操作,发现核磁共振氢谱图上有三组吸收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1:1,请写出该物质的结构简式: 。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B2、B3、C4、B5、D6、C7、D8、A9、B10、D11、D12、B13、A14、B15、D16、D二、填空题(共22分)17、(每空1分,共10分)(1)② ① ⑥ ④⑤(2) (3)① ②17 、③2-甲基-4-乙基庚烷18、(共12分)I、(1)铜(Cu)(1分) AgNO3溶液(1分)(2)2Ag+ + 2e- = 2Ag(1分) Cu - 2e- = Cu2+(1分)(3)Y溶液(1分)II、(1)阴(1分) Cu2++2e-===Cu(1分) 变小 (1分)(2)2H++2e-===H2↑(1分) 红(1分) (3)4.48L(2分)三、实验题(共10分)19、(1)EABCFGD(2分) (2)乙(1分) (3)B(1分) 无色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1分) (4)2(1分) A、B、D(1分)(5)0.1000(2分) (6)是(1分)四、综合题(12分)20、(1)Na2CO3水解,溶液呈碱性,促使油脂水解(2分)产生气泡的速率显著变慢(2分)(2)2H+ + 2Fe2+ + H2O2 = 2Fe3+ +2H2O,使Fe2+尽可能转化为Fe3+,H2O2易分解(Fe3+催化加速分解)(2分) (3)2.8~5.4(2分) (4)dabace(2分) (5)C(2分)五、计算题(共8分,第(1)(2)两小题各3分,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第(3)小题2分)21、(1)C3H8O (2)x= 或 x= (3)具体过程如下:(1)由n==可知,ρ==,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该化合物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则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2=60,则:n(有机化合物)= =0.2mol,n(H2O)= =0.8mol,n(CO2)= =0.6mol,12.0g有机物中含有:m(C)=0.6mol×12g/mol=7.2g,m(H)=2×0.8mol×1g/mol=1.6g,则m(O)=12.0g-7.2g-1.6g=3.2g,n(O)= =0.2mol,所以有机物中含有:N(C)= =3,N(H)= =8,N(O)= =1,则有机物分子式为C3H8O,故答案为:C3H8O;(2)amL(密度为ρg/cm3)的有机物A的质量为:m=aρ g,物质的量为: =mol,量筒液面读数为bml,即生成氢气的体积为bml,则n(H2)= mol,则C3H8O+xNa→C3H(8-x)ONa+H2↑1 molmol mol解之得:x=或x=,故答案为: 或。(3)由核磁共振氢谱信息以及所给信息可知,结构简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