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江苏省田家炳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考试试题
展开
江苏省田家炳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考试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物质是
A.神经递质 B.淋巴因子
C.胰蛋白酶 D.维生素
2.下图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间关系,其中物质进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葡萄糖 B.②尿素
C.③蛋白质 D.④氨基酸
3.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葡萄糖增加供能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4.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反射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若①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C.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D.④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5. 将灵敏电流计(R)的两个电极置于一足够长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给该神经一个适宜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6.下列有关高等动物脑的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和感觉中枢都位于下丘脑
B.大脑皮层V区受损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C.呼吸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位于脑干
D.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小脑
7.当兴奋传到某神经元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释放某种神经递质,导致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升高(已知细胞外Cl-浓度大于细胞内)。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神经递质时的膜电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神经递质后的膜电位以及信号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8.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有限资源和空间的情况下,种群数量最终都会稳定在K值附近
B.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提高环境容纳量,从而提高被保护动物的数量
C.使用金属粮仓可以降低老鼠的环境容纳量,从而降低其出生率
D.理想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无限大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9.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乙烯 B.吲哚乙酸
C.吲哚丁酸 D.2,4-D
10.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只能从植株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B.低浓度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C.生长素既能促进开花结实又能疏花疏果
D.果实产生的生长素可促进种子的发育
11.下列有关“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条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
C.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处理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D.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效果与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12.将20 ℃恒温下的四只小动物同时分别转移到恒温15 ℃、25 ℃条件下一小段时间,在改变温度的这段时间里,预测它们的耗氧量、产(散)热量变化情况(假设20 ℃条件下两只小鼠代谢水平相同,两只青蛙代谢水平相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产热量<乙的产热量
B.乙的散热量<甲的散热量
C.甲的产热量=甲的散热量
D.丁的耗氧量>丙的耗氧量
13.科学家在研究非洲沙漠时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看似毫无生机的沙丘,在一阵暴雨过后,很短的时间内就会长出各式各样的小草,并开出鲜艳的花朵引来各种昆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群落演替的必要条件 B.各种小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该沙丘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沙丘没有分解者不能称为生态系统
14.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是
A. 调节气候 B.旅游观赏
C.文艺创作 D.食用、药用
15.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部分),图中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
B. f、g、h都表示粪便中的能量
C.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b×100%
D.应在“消费者摄入”上方添加表示呼吸作用的箭头
16.下列有关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表达载体只能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复制
B.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
C.终止子使翻译在所需要的位置停止
D.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17.下图1列举了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箭头表示相关酶的切割位点)。下图 2是酶切后产生的几种末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amHⅠ切割的是磷酸二酯键, AluⅠ切割的是氢键
B.能被Sau3AⅠ识别的序列,一定也能被BamHⅠ识别
C.DNA连接酶能连接②、⑤,也能连接②、④
D.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都能连接①、③
18.科学家利用耐盐碱植物中的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阶段Ⅰ、Ⅱ分别采用DNA重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对耐盐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C.水稻细胞内检测到耐盐基因表达产物,并不能说明育种已成功
D.可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探针来检测细胞中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
19.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需加入
A.耐高温的解旋酶以保证DNA双链完全解开
B.2种已知核苷酸序列的引物以保证核苷酸链的延伸
C.4种足量的核糖核苷酸以保证目的基因的扩增
D.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以维持pH的稳定
20.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D.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不得分。
21.下图为人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X和Y具有甲状腺激素受体,Z具有TRH和TSH受体
B.寒冷刺激引起①过程加强,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
C.Z上的TSH受体损坏,造成TRH分泌增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造成④⑤过程加强,引起甲状腺增生
22.艾滋病是由HIV感染引起的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体免疫系统对HIV 没有任何作用
B.HIV入侵后不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C.效应T细胞能攻击被HIV侵染的T细胞
D.HIV能在T细胞内进行逆转录和翻译
23.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胚芽鞘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对胚芽鞘的处理方式
生长状况
1
黑暗
竖直生长
2
单侧光照射
向光弯曲生长
3
黑暗(一侧贴琼脂块)
竖直生长
4
黑暗(一侧贴含10-6 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向贴琼脂块对侧生长
5
黑暗(一侧贴含未知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
向贴琼脂块对侧生长且弯曲程度<4组
A.第1、2组实验结果证明了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向胚芽鞘背光侧移动
B.第1、3组实验结果说明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无影响
C.第5组所用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10-6 mol/L,也可能小于10-6 mol/L
D.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24. 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I、细胞II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图中细胞I、细胞II、细胞Ⅲ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
25.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图中箭头也可以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C.甲→乙→丙→丁表示一条食物链
D.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流向丁的能量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65分)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65分。
26.(8分)人体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交流协调的“语言”。请据图回答:
(1)甲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 细胞和 细胞。免疫系统中除抗原外还有 等信号分子(请举一例)。
(2)乙是由 分泌的,调控其分泌的结构是 ,该结构在 和内分泌系统之间架起了“桥梁”。
(3)当人看到美食时,唾液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唾液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 。
(4)由上图可知,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27.(8分)研究发现,某些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支上分布着许多串珠状的膨大结构,称为曲张体,内含突触小泡,曲张体分布于效应器细胞附近。当神经冲动到达曲张体时,曲张体释放出肾上腺素,通过扩散到达众多效应器细胞,使之发生反应。
(1)兴奋以 信号的形式传导到曲张体。
(2)曲张体中的突触小泡是由 (细胞器)产生的,以 方式释放肾上腺素。从所作用的受体细胞的数量角度看,曲张体相对于普通突触的优点在于 。
(3)肾上腺素可以使胃肠的血管平滑肌产生收缩效应,也可以使肝脏的血管平滑肌产生舒张效应,其原因是两种平滑肌细胞膜上的 不同。
(4)当人过度兴奋、恐惧、紧张时,机体分泌大量肾上腺素,使呼吸、心跳与血流加快,为机体提供更多能量,此时肾上腺素与 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5)肾上腺素还能使血糖升高,此时肾上腺素与 分泌
的 (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28.(8分) 某同学利用青蛙作为实验材料,从其体内剥离出生理完整性的反射弧进行相关实验,下图中神经元M、N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据图回答:
(1)神经元M上的位点1没有受到刺激时膜电位表现为 ,当位点1受刺激时,膜的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形成
电位,进而引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传导过程中细胞内ADP的含量将会 。
(2)现欲探究神经元M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
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1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
②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N上实验位点 ,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次,则神经元M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次,则神经元M为传入神经。
(3)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了兴奋在神经元间具有 传递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29.(8分)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甲、乙两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实验,定期采用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用血球计数器计数。血球计数器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它的形状如图A所示,它的规格有两种,一种叫希利格式(16×25型),另一种叫汤麦式(25×16型)如图B所示。
已知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为:
两组同学根据计算数据绘制出本组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如图C所示。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有 (填下列操作的序号)。( )
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2)上述计算公式中,b值含义是________ ____。
乘以104的理由是 。
(3)两组同学在计数时,将原液稀释成样液,取出如图A所示的血球计数器,吸取混合均匀的样液注入血球计数器的计数室内,装满整个计数室。若观察到有气泡,应______ __ 。
(4)请在上图一个中方格内填涂出统计的酵母菌数量。
(5)上图C曲线中,甲组与乙组酵母菌中数量达到的最大值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增殖方式以_________ _为主,分析甲组曲线该数值比乙组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__ (2分)
30.(8分)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方面的问题。
(1)下图表示ABCD四个生态系统中仅有的食物网,其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 。
(2)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 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动物种群自动调控模型,动物的数量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
①决定该动物种群密度在K值上下波动的直接因素是 ,其调节机制为 。
②为避免由于环境容纳量的剧烈变化影响牧民的经济收入,请你对牧民的放牧方式提出宝贵的建议 。
(4)下表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的同化量和生物体内重金属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已知水体中X的浓度为0.003 mg/L,请分析说明: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kJ
1.6×109
1.2×109
1.1×108
9.8×107
2.9×107
X含量/mg•L-1
0.037
0.036
0.35
0.39
3.40
①处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种群有 。
②若每一种生物都可被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捕食,请绘出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食物网。(请绘制在答题纸相应的方框内)
③该食物网中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
A. 7.4% B.9.9% C.13% D.无法确定
31.(8分)水蛭素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其对凝血酶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强凝血酶天然特异抑制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水蛭素的方法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需要的原料是 ,过程③必需的酶有 ,过程④为提高导入效率,常用 溶液处理大肠杆菌。
(2)过程②中可通过 技术大量扩增水蛭素基因,被扩增的水蛭素基因必须有一段核苷酸序列是已知的,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 。
(3)水蛭素基因不含质粒图谱中限制酶识别序列。为使水蛭素基因重组进该质粒,水蛭素基因两端需分别加入不同限制酶 和 的识别序列。
(4)在导入重组质粒后,过程⑤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一般需要用添加
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32. (7分)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其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c时间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种群数量刚达到最大的时间点是 。
(2)de时间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此过程中环境容纳量的变化是 。
(3)时间点f时,种群数量是否为0? 。
(4)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实验者将稀释100倍的酵母菌培养液 后从中吸取少量菌液滴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若实验者计数了25个中方格中的5个,共有44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色的有4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密度为 个/mL。
33. (10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下面是有关植物激素的知识及实验研究,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显著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
激素的相对浓度
部位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茎尖
+++
+++
+++
-
幼叶
+++
+++
-
-
伸长茎
++
++
-
-
侧芽
+
+
-
-
成熟叶
+
+
-
+++
根
+
+
-
-
根尖
++
++
+++
-
+++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 表示无
①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
②比较茎尖和伸长茎中各种激素的含量,从细胞角度分析植物的生长,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主要通过促进 来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主要通过促进 来促进生长。
(2)分析上表可知,成熟叶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而不含有细胞分裂素。科学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可知:脱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从而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以下是一个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作用的实验部分内容,请补充完整。
①实验原理:随着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因此,可通过_______ ____ ___ ____ _ _ 来证明。
②实验遵循______ __原则。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 叶片随机分成均等的两组,分别标记为甲、乙。
第二步: 。
第三步: 。
预测你认为最可能的实验结论: 。(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C
D
B
B
D
A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D
A
C
B
C
D
B
C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
22
23
24
25
BC
CD
BCD
ABC
A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65分)
26.(8分)(1)浆 记忆(顺序可以颠倒) 淋巴因子(答案合理即给分)
(2)垂体 下丘脑 神经系统 (3)神经递质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7.(8分)(1)电 (2)高尔基体 胞吐 可使众多效应器细胞发生反应(兴奋或抑制)
(3)受体 (4)甲状腺 (5)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
28.(8分)(1)外正内负 动作 增加 (2)② 4 2 1
(3)单向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9(8分)(1)①④⑤ (2)酵母菌原液稀释倍数 (3) 重新制片 (4)略
(5)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A组的培养温度(或pH)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环境阻力小(或A组添加的培养液多于B组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30(8分)(1)D (2)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缺一不可)
(3)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负反馈调节(或反馈调节)
②划区轮牧,控制放牧量(答案合理即给分)
(4)①甲和乙 ② ③A
31(8分)
(1)脱氧核苷酸(dNTP或dATP、dGTP、dCTP、dTTP)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CaCl2
(2)PCR 引物 (3)AscⅠ BamHⅠ (4)卡那霉素
32(7分)(1)S c
(2)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减少或代谢废物增多或有毒物质积累(答案合理即给分) 减小
(3)不一定 (4)摇匀 2×108
33、(1)①促进果实的成熟 ②细胞的伸长 细胞的分裂
(2)①用细胞分裂素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②对照性和单一变量 ③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
在甲组叶片上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喷洒等量的清水
观察并记录两组叶片失绿变黄的时间
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物质是
A.神经递质 B.淋巴因子
C.胰蛋白酶 D.维生素
2.下图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间关系,其中物质进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葡萄糖 B.②尿素
C.③蛋白质 D.④氨基酸
3.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葡萄糖增加供能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4.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反射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若①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C.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D.④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5. 将灵敏电流计(R)的两个电极置于一足够长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给该神经一个适宜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6.下列有关高等动物脑的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和感觉中枢都位于下丘脑
B.大脑皮层V区受损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C.呼吸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位于脑干
D.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小脑
7.当兴奋传到某神经元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释放某种神经递质,导致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升高(已知细胞外Cl-浓度大于细胞内)。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神经递质时的膜电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神经递质后的膜电位以及信号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8.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有限资源和空间的情况下,种群数量最终都会稳定在K值附近
B.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提高环境容纳量,从而提高被保护动物的数量
C.使用金属粮仓可以降低老鼠的环境容纳量,从而降低其出生率
D.理想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无限大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9.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乙烯 B.吲哚乙酸
C.吲哚丁酸 D.2,4-D
10.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只能从植株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B.低浓度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C.生长素既能促进开花结实又能疏花疏果
D.果实产生的生长素可促进种子的发育
11.下列有关“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条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
C.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处理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D.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效果与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12.将20 ℃恒温下的四只小动物同时分别转移到恒温15 ℃、25 ℃条件下一小段时间,在改变温度的这段时间里,预测它们的耗氧量、产(散)热量变化情况(假设20 ℃条件下两只小鼠代谢水平相同,两只青蛙代谢水平相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产热量<乙的产热量
B.乙的散热量<甲的散热量
C.甲的产热量=甲的散热量
D.丁的耗氧量>丙的耗氧量
13.科学家在研究非洲沙漠时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看似毫无生机的沙丘,在一阵暴雨过后,很短的时间内就会长出各式各样的小草,并开出鲜艳的花朵引来各种昆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群落演替的必要条件 B.各种小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该沙丘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沙丘没有分解者不能称为生态系统
14.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是
A. 调节气候 B.旅游观赏
C.文艺创作 D.食用、药用
15.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部分),图中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
B. f、g、h都表示粪便中的能量
C.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b×100%
D.应在“消费者摄入”上方添加表示呼吸作用的箭头
16.下列有关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表达载体只能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复制
B.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
C.终止子使翻译在所需要的位置停止
D.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17.下图1列举了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箭头表示相关酶的切割位点)。下图 2是酶切后产生的几种末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amHⅠ切割的是磷酸二酯键, AluⅠ切割的是氢键
B.能被Sau3AⅠ识别的序列,一定也能被BamHⅠ识别
C.DNA连接酶能连接②、⑤,也能连接②、④
D.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都能连接①、③
18.科学家利用耐盐碱植物中的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阶段Ⅰ、Ⅱ分别采用DNA重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对耐盐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C.水稻细胞内检测到耐盐基因表达产物,并不能说明育种已成功
D.可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探针来检测细胞中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
19.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需加入
A.耐高温的解旋酶以保证DNA双链完全解开
B.2种已知核苷酸序列的引物以保证核苷酸链的延伸
C.4种足量的核糖核苷酸以保证目的基因的扩增
D.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以维持pH的稳定
20.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D.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不得分。
21.下图为人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X和Y具有甲状腺激素受体,Z具有TRH和TSH受体
B.寒冷刺激引起①过程加强,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
C.Z上的TSH受体损坏,造成TRH分泌增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造成④⑤过程加强,引起甲状腺增生
22.艾滋病是由HIV感染引起的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体免疫系统对HIV 没有任何作用
B.HIV入侵后不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C.效应T细胞能攻击被HIV侵染的T细胞
D.HIV能在T细胞内进行逆转录和翻译
23.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胚芽鞘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对胚芽鞘的处理方式
生长状况
1
黑暗
竖直生长
2
单侧光照射
向光弯曲生长
3
黑暗(一侧贴琼脂块)
竖直生长
4
黑暗(一侧贴含10-6 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向贴琼脂块对侧生长
5
黑暗(一侧贴含未知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
向贴琼脂块对侧生长且弯曲程度<4组
A.第1、2组实验结果证明了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向胚芽鞘背光侧移动
B.第1、3组实验结果说明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无影响
C.第5组所用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10-6 mol/L,也可能小于10-6 mol/L
D.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24. 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I、细胞II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图中细胞I、细胞II、细胞Ⅲ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
25.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图中箭头也可以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C.甲→乙→丙→丁表示一条食物链
D.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流向丁的能量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65分)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65分。
26.(8分)人体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交流协调的“语言”。请据图回答:
(1)甲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 细胞和 细胞。免疫系统中除抗原外还有 等信号分子(请举一例)。
(2)乙是由 分泌的,调控其分泌的结构是 ,该结构在 和内分泌系统之间架起了“桥梁”。
(3)当人看到美食时,唾液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唾液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 。
(4)由上图可知,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27.(8分)研究发现,某些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支上分布着许多串珠状的膨大结构,称为曲张体,内含突触小泡,曲张体分布于效应器细胞附近。当神经冲动到达曲张体时,曲张体释放出肾上腺素,通过扩散到达众多效应器细胞,使之发生反应。
(1)兴奋以 信号的形式传导到曲张体。
(2)曲张体中的突触小泡是由 (细胞器)产生的,以 方式释放肾上腺素。从所作用的受体细胞的数量角度看,曲张体相对于普通突触的优点在于 。
(3)肾上腺素可以使胃肠的血管平滑肌产生收缩效应,也可以使肝脏的血管平滑肌产生舒张效应,其原因是两种平滑肌细胞膜上的 不同。
(4)当人过度兴奋、恐惧、紧张时,机体分泌大量肾上腺素,使呼吸、心跳与血流加快,为机体提供更多能量,此时肾上腺素与 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5)肾上腺素还能使血糖升高,此时肾上腺素与 分泌
的 (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28.(8分) 某同学利用青蛙作为实验材料,从其体内剥离出生理完整性的反射弧进行相关实验,下图中神经元M、N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据图回答:
(1)神经元M上的位点1没有受到刺激时膜电位表现为 ,当位点1受刺激时,膜的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形成
电位,进而引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传导过程中细胞内ADP的含量将会 。
(2)现欲探究神经元M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
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1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
②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N上实验位点 ,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次,则神经元M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次,则神经元M为传入神经。
(3)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了兴奋在神经元间具有 传递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29.(8分)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甲、乙两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实验,定期采用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用血球计数器计数。血球计数器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它的形状如图A所示,它的规格有两种,一种叫希利格式(16×25型),另一种叫汤麦式(25×16型)如图B所示。
已知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为:
两组同学根据计算数据绘制出本组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如图C所示。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有 (填下列操作的序号)。( )
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2)上述计算公式中,b值含义是________ ____。
乘以104的理由是 。
(3)两组同学在计数时,将原液稀释成样液,取出如图A所示的血球计数器,吸取混合均匀的样液注入血球计数器的计数室内,装满整个计数室。若观察到有气泡,应______ __ 。
(4)请在上图一个中方格内填涂出统计的酵母菌数量。
(5)上图C曲线中,甲组与乙组酵母菌中数量达到的最大值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增殖方式以_________ _为主,分析甲组曲线该数值比乙组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__ (2分)
30.(8分)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方面的问题。
(1)下图表示ABCD四个生态系统中仅有的食物网,其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 。
(2)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 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动物种群自动调控模型,动物的数量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
①决定该动物种群密度在K值上下波动的直接因素是 ,其调节机制为 。
②为避免由于环境容纳量的剧烈变化影响牧民的经济收入,请你对牧民的放牧方式提出宝贵的建议 。
(4)下表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的同化量和生物体内重金属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已知水体中X的浓度为0.003 mg/L,请分析说明: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kJ
1.6×109
1.2×109
1.1×108
9.8×107
2.9×107
X含量/mg•L-1
0.037
0.036
0.35
0.39
3.40
①处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种群有 。
②若每一种生物都可被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捕食,请绘出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食物网。(请绘制在答题纸相应的方框内)
③该食物网中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
A. 7.4% B.9.9% C.13% D.无法确定
31.(8分)水蛭素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其对凝血酶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强凝血酶天然特异抑制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水蛭素的方法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需要的原料是 ,过程③必需的酶有 ,过程④为提高导入效率,常用 溶液处理大肠杆菌。
(2)过程②中可通过 技术大量扩增水蛭素基因,被扩增的水蛭素基因必须有一段核苷酸序列是已知的,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 。
(3)水蛭素基因不含质粒图谱中限制酶识别序列。为使水蛭素基因重组进该质粒,水蛭素基因两端需分别加入不同限制酶 和 的识别序列。
(4)在导入重组质粒后,过程⑤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一般需要用添加
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32. (7分)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其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c时间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种群数量刚达到最大的时间点是 。
(2)de时间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此过程中环境容纳量的变化是 。
(3)时间点f时,种群数量是否为0? 。
(4)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实验者将稀释100倍的酵母菌培养液 后从中吸取少量菌液滴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若实验者计数了25个中方格中的5个,共有44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色的有4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密度为 个/mL。
33. (10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下面是有关植物激素的知识及实验研究,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显著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
激素的相对浓度
部位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茎尖
+++
+++
+++
-
幼叶
+++
+++
-
-
伸长茎
++
++
-
-
侧芽
+
+
-
-
成熟叶
+
+
-
+++
根
+
+
-
-
根尖
++
++
+++
-
+++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 表示无
①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
②比较茎尖和伸长茎中各种激素的含量,从细胞角度分析植物的生长,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主要通过促进 来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主要通过促进 来促进生长。
(2)分析上表可知,成熟叶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而不含有细胞分裂素。科学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可知:脱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从而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以下是一个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作用的实验部分内容,请补充完整。
①实验原理:随着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因此,可通过_______ ____ ___ ____ _ _ 来证明。
②实验遵循______ __原则。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 叶片随机分成均等的两组,分别标记为甲、乙。
第二步: 。
第三步: 。
预测你认为最可能的实验结论: 。(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C
D
B
B
D
A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D
A
C
B
C
D
B
C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
22
23
24
25
BC
CD
BCD
ABC
A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65分)
26.(8分)(1)浆 记忆(顺序可以颠倒) 淋巴因子(答案合理即给分)
(2)垂体 下丘脑 神经系统 (3)神经递质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7.(8分)(1)电 (2)高尔基体 胞吐 可使众多效应器细胞发生反应(兴奋或抑制)
(3)受体 (4)甲状腺 (5)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
28.(8分)(1)外正内负 动作 增加 (2)② 4 2 1
(3)单向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9(8分)(1)①④⑤ (2)酵母菌原液稀释倍数 (3) 重新制片 (4)略
(5)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A组的培养温度(或pH)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环境阻力小(或A组添加的培养液多于B组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30(8分)(1)D (2)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缺一不可)
(3)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负反馈调节(或反馈调节)
②划区轮牧,控制放牧量(答案合理即给分)
(4)①甲和乙 ② ③A
31(8分)
(1)脱氧核苷酸(dNTP或dATP、dGTP、dCTP、dTTP)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CaCl2
(2)PCR 引物 (3)AscⅠ BamHⅠ (4)卡那霉素
32(7分)(1)S c
(2)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减少或代谢废物增多或有毒物质积累(答案合理即给分) 减小
(3)不一定 (4)摇匀 2×108
33、(1)①促进果实的成熟 ②细胞的伸长 细胞的分裂
(2)①用细胞分裂素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②对照性和单一变量 ③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
在甲组叶片上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喷洒等量的清水
观察并记录两组叶片失绿变黄的时间
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