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9课 测量温度 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第20课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第21课 气体的热胀冷缩 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第22课 自制:小喷泉 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第23课 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8 感受冷和热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内容
感受冷和热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冷和热的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
2.通过描述日常生活中冷和热的现象,学习科学的描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亲身经历用感觉器官判断物体冷与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亲身经历用感觉器官判断物体冷与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的。
教学难点亲身经历用感觉器官判断物体冷与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每组两套三杯不同冷热程度的水,第一套标记①、②、③的号码,第二套标记热水、常温水、冷水的文字。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天气炎热,波波买了几根冰棍,琪琪妍妍发现了冰棍快融化了。
问题:怎么不赶紧把冰棍放进冰箱?
交流:对琪琪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寻找并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冷和热,知道冷和热的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哪里冷,哪里热
问题:冷和热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在不同的图片中找出哪里冷,哪里热。
出示:冬天、夏天、厨房场景图。
交流:学生对图中哪里冷、哪里热提出自己看法。
评价:对学生是否准确找出进行评价。
引导:你还能说说大自然界中哪里冷、哪里热吗?
交流:学生对自然界中哪里冷、哪里热的场景进行汇报。
评价:对学生的是否能正确找到自然界中哪里冷、哪里热进行相应的评价。
任务:找一找家里哪里冷、哪里热。
出示:家庭中多个冷热不同的例子,活动手册中的冷热框图。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将家里的冷和热分别进行归纳。
小结: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冷热程度不同的环境和物体。
2.活动2:冷热的感觉
提示: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
任务:冷热不同的三杯水,怎么判断它们的冷热程度?
出示:三杯水,标记有①、②、③。
要求:尽可能想多一些方法。并在活动记录手册上做好记录。
交流:学生将想到的观察方法进行交流。
评价:对学生的方法是否有依有据进行评价。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观察等方法判断三杯水的冷热程度。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大致知道物体是冷的还是热的。
提示:仅凭观察到的现象就能准确作出判断吗?
任务:,体验凭感觉能否准确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
要求:先将双手分别放在热水和冷水中一会儿,再把双手同时放在温水中。比较双手的感觉。并将发现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体验探究活动。
汇报:小组汇报在体验能否凭感觉判断冷热程度活动的发现。
评价:注意学生对冷热程度的描述。
小结:可以通过观察大致知道物体是冷还是热,但是不能凭观察到的现象就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作业设计思考怎么才能准确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板书设计
第18课 感受冷和热
发现:不能仅凭感觉就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科学1.感受空气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a href="/kx/tb_c16150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感受空气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新课探究探索,研讨交流,拓展,环保教育,课堂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8 感受冷和热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8 感受冷和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上册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册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