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一线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复习教学案:专项突破17 “等效平衡”在平衡状态比较中的应用
展开专项突破(十七) “等效平衡”在平衡状态比较中的应用
1.等效平衡的概念
在相同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类型
等效类型 | ① | ② | ③ | |
条件 | 恒温、恒容 | 恒温、恒容 | 恒温、恒压 | |
反应的特点 | 任何可 逆反应 |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 | 任何可逆反应 | |
起始投料 | 换算为化学方程式 同一边物质,其“量”相同 | 换算为化学方程式 同一边物质,其“量”符合同一比例 | 换算为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物质,其“量”符合同一比例 | |
平衡 特点 | 质量分 数(w%) | 相同 | 相同 | 相同 |
浓度(c) | 相同 | 成比例 | 相同(气体) | |
物质的量(n) | 相同 | 成比例 | 成比例 | |
3.实例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可逆反应:2A(g)+B(g)3C(g)+D(g) ΔH=-Q kJ·mol-1(Q>0),起始物质的量如表所示:
序号 | A | B | C | D |
① | 2 mol | 1 mol | 0 | 0 |
② | 4 mol | 2 mol | 0 | 0 |
③ | 1 mol | 0.5 mol | 1.5 mol | 0.5 mol |
④ | 0 | 1 mol | 3 mol | 1 mol |
⑤ | 0 | 0 | 3 mol | 1 mol |
(1)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互为等效平衡的是哪几组?
①③⑤。
(2)达到平衡后,①放出的热量为Q1 kJ,⑤吸收的热量为Q5 kJ,则Q、Q1、Q5的定量关系为Q1+Q5=Q。
(3)其他条件不变,当D为固体时,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互为等效平衡的是哪几组?①②③⑤。
(4)将“恒温恒容”改为“恒温恒压”,a.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互为等效平衡的是哪几组?①②③⑤。b.达平衡后①②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和Q2,则Q1与Q2的关系Q2=2Q1。
4.平衡状态比较的三种思维模板
(1)构建恒温恒容平衡思维模式
新平衡状态可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并压缩而成,相当于增大压强。
(2)构建恒温恒压平衡思维模式(以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为例,见图示)
新平衡状态可以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压强不变,平衡不移动。
(3)恒温恒容与恒温恒压条件平衡比较模式(起始量相同)
1.(2019·石家庄模拟)同温度下,体积均为1 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92.6 kJ·mol-1。测得数据如表:
容器 编号 |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 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 ||
N2 | H2 | NH3 | ||
① | 2 | 3 | 0 | 27.78 kJ |
② | 1.6 | 1.8 | 0.8 | Q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容器①、②中反应达平衡时压强相等
B.容器②中反应开始时v(正)>v(逆)
C.容器②中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Q为9.26 kJ
D.若条件为“绝热恒容”,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时n(NH3)<0.6 mol
B [根据容器①中反应达到平衡时能量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中转化的N2为=0.3 mol,因此根据三段式法可得
N2(g)+ 3H2(g)2NH3(g)
起始/(mol) 2 3 0
转化/(mol) 0.3 0.9 0.6
平衡/(mol) 1.7 2.1 0.6
故平衡常数K=≈0.023<≈0.069,因此容器②中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B项错误;容器①和容器②中平衡为等效平衡,A项正确;容器②中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1 mol N2,因此吸收的热量为92.6 kJ/mol×0.1 mol=9.26 kJ,C项正确;若条件改为“绝热恒容”,容器①中反应放热,达平衡时比原来①中温度高,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容器①中反应达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小于0.6 mol,D项正确。]
2.将4.0 mol PCl3和2.0 mol 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PCl3(g)+Cl2(g)PCl5(g)。达到平衡时,PCl5为0.8 mol,如果此时移走2.0 mol PCl3和1.0 mol 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
A.0.8 mol B.0.4 mol
C.小于0.4 mol D.大于0.4 mol,小于0.8 mol
C [已知:
3.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若开始时通入1 mol A和1 mol B,达到平衡时生成a mol C。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开始时通入3 mol A和3 mol B,达到平衡时,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为3a mol
B.若开始时通入4 mol A、4 mol B和2 mol C,达到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4 mol
C.若开始时通入2 mol A、2 mol B和1 mol C,达到平衡时,再通入3 mol C,则再次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D.若在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1 mol A和1 mol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 [选项A,开始时通入3 mol A和3 mol B,由于容器体积膨胀,保持恒压,相当于将三个原容器叠加,各物质的含量与原平衡中的相同,C的物质的量为3a mol;选项B,无法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不能确定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4 mol;选项C,根据题给数据可算出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选项D,这种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4.有甲、乙两容器,甲容器容积固定,乙容器容积可变。一定温度下,在甲中加入2 mol N2、3 mol H2,反应N2(g)+3H2(g) 2NH3(g)达到平衡时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为m mol。
(1)相同温度下,在乙中加入4 mol N2、6 mol H2,若乙的压强始终与甲的压强相等,乙中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从下列各项中选择,只填字母,下同);若乙的容积与甲的容积始终相等,乙中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A.小于m B.等于m C.在m~2m之间
D.等于2m E.大于2m
(2)若开始时甲、乙两容器的容积相同,甲保持恒温恒容达到平衡,乙保持恒温恒压通入2 mol 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两容器平衡时,转化率α(N2),甲________乙(填“>”“<”或“=”)。
解析:(1)由于甲容器定容,而乙容器定压,当它们的压强相等达到平衡时,乙的容积应该为甲的两倍,生成的NH3的物质的量应该等于2m mol。当甲、乙两容器的体积相等时,相当于将建立等效平衡后的乙容器压缩,故乙中NH3的物质的量大于2m mol。(2)起始加入量相同,平衡时乙中的压强大,反应程度大,α(N2)大。
答案:(1)D E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