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精品随堂练习题
展开第四章水的运动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冰川融水补给
B.雨水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2.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流域降水量增加B.全球气候变暖
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D.大量修建水库
解析第1题,材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冬三季的径流量占全年的39%,则春季径流量占比最大,说明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故C项正确。第2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差异减小,说明是受到了人类活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所致,故D项正确。短时间内,流域降水量不会有明显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影响较小;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灌溉面积可能会增加。A、B、C三项错。
答案1.C 2.D
下图为我国新疆某年某河流流量过程线,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湖泊水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D.地下水
4.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冬季降雪量过大B.春夏季气温过低
C.夏季降水量偏多D.夏季融水量过大
解析第3题,该河流在我国新疆,河流水量大的时期是3—5月,判断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稳定,变化小;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在6—9月;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流量稳定。第4题,该河流由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说明冬季降雪量偏大,春季积雪融化后形成的径流量较大。
答案3.C 4.A
图1为长江流域H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图2为Q点河流水位和P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示湖泊补给河流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6.7、8月河流与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B.南水北调调水量大
C.上游水库的调节
D.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解析第5题,据图2可知,秋季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其他季节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湖泊补给河流的季节主要是秋季。选C项。第6题,农业用水量及南水北调对长江流域的河湖水位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两项错误;上游水库的调节会使河湖水位更加稳定,C项错误。该地河湖水位在7、8月份较低,主要原因是受伏旱天气的影响,即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选D项。
答案5.C 6.D
读某河流中游湖泊在一次洪水过程中,入、出湖径流量变化统计图,完成第7~8题。
7.体现湖泊蓄洪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湖泊水位最高时刻是(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第7题,湖泊蓄洪时段,入湖径流量大,出湖径流量小。根据图示曲线,体现湖泊蓄洪作用的时段是①③时段。C项正确。第8题,根据图示曲线形态,乙时刻之前,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一直上升。乙到丙时段,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下降。丙到丁时段,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又开始上升,但此时段入湖径流量较乙时刻之前小,出湖径流量较乙时刻之前大。所以湖泊水位最高时刻是乙时刻,B项正确。
答案7.C 8.B
9.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一水电站大坝下游某水文站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的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的补给形式,A是 补给,B是 补给,C是 补给。
(2)图中①②两曲线,哪一条是在修坝前测到的? ,判断理由是
。
(3)这条河流位于我国 地区,判断理由是 。
(4)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是 。
解析本题以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有关河流径流及其变化的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该处河流有三种补给形式,A补给较平稳,为地下水补给;B补给量最多时发生在夏季,为雨水补给;C补给量最多时发生在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第(2)题,两条全年流量曲线中一条比较平稳,一条变化较大,由水库具有调节作用即可判断出变化平稳的是修建水库之后的。第(3)题,图中河流有春、夏两个汛期,可判断出这条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第(4)题,读图可得出答案。
答案(1)地下水 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2)②曲线 全年流量很不稳定,径流量变化很大,显然没有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
(3)东北 有春汛和夏汛
(4)河流径流与地下水为互补关系
素养提升
下图是某地区水井多年水位(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地区井水水源补给的最主要类型是( )
A.雨水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D.湖泊水
2.1965、1966年,该地区发生了严重的( )
A.洪灾B.旱灾C.台风D.寒潮
解析第1题,该地区井水水位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大,水源补给的最主要类型是雨水。由于气温没有明显变化,故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水位的年际变化小;湖泊水补给水位的季节变化小。第2题,1965、1966年,该地区井水水位比一般年份低,应是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降水很少造成。发生洪灾,水位应比一般年份高;台风、寒潮对井水水位影响很小。
答案1.A 2.B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据此完成3~5题。
3.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份是( )
A.2月B.5月C.8月D.11月
4.近年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增大,主要是因为( )
A.夏季降水变多B.冬季降雪量增多
C.冰雪融化量增大D.冬季气温升高
5.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径流变差系数变小
C.径流量减少
D.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5月径流变差系数最大,说明该河流5月流量变化最大。第4题,新疆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境内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冰雪融化量增大,河流补给量增大。第5题,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大量融化,冰川会逐渐萎缩,夏季融化量会越来越少,其他季节会更少,总体而言该地区河流径流量将会减少。
答案3.B 4.C 5.C
读我国甲、乙、丙三条河流流量变化图,完成第6~7题。
6.甲、乙、丙三条河流所在地区依次是( )
A.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
B.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
7.乙河1、2月份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少,导致径流量小
B.气温高,蒸发强
C.气温低,冰川难以融化
D.东南季风难以到达
解析本组题以坐标图的形式展示了三条河流的径流量随季节的变化。甲河6—10月处于汛期,为夏汛,可能是南方地区的河流。乙河冬季河流断流,且流量与气温相关,可判断为西北地区的河流。丙河出现春、夏两个汛期,为东北地区的河流。
答案6.D 7.C
8.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考察家乡的河流水文状况,并结合所学的水循环原理进行分析。下面是他们查阅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绘成的家乡某河流域特征示意图(图甲)和①②两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年变化示意图(图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表示图甲中②水文站流量变化曲线的是图乙中的 ,理由是 。
(2)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3)图中④处近年来时有咸潮(枯水期河口海水上溯导致河流水变咸的现象)发生,其发生的季节大多在 季。
(4)图中③⑥处近年来地下水减少,说明与⑤处生态环境的关系。
(5)图中⑦处地下水易受人类污染,说明其自然原因。
解析图中②处河流流量经湖泊调节变得平缓,对应图乙中b曲线,则a曲线对应①水文站,由此可推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应为雨水补给;咸潮出现在枯水期,即冬春季;③⑥处地下水减少,可能与⑤处森林破坏有关;⑦处地下水为浅层地下水,易受污染。
答案(1)b 经过湖泊的调节,河流流量变得平缓
(2)雨水补给
(3)冬春
(4)⑤处森林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5)浅层地下水埋藏浅,易受地表下渗的污水影响。
高中地理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当堂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达标测试,共7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主要是,“一日一汛”反映了当地,L湖水位最高的时间可能是,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湖泊水补给河水的月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