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硫及其化合物(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课时跟踪检测(十六)硫及其化合物
1.如图有关硫元素循环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煤、石油中的硫元素燃烧时能生成SO2
B.动物尸体腐败过程产生的H2S气体会进入大气
C.循环过程中硫元素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D.大气中的硫元素会全部转化成H2SO4随雨水降到土壤里
解析:选D D项,大气中的硫元素部分转化成H2SO4随雨水降到土壤里,错误。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可用CS2溶解除去,也可用热的NaOH溶液除去
B.硫单质与变价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
C.汞蒸气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
D.单质硫或含硫物质燃烧时,氧气少量时生成SO2,氧气足量时生成SO3
解析:选D 硫能溶于CS2,且能与NaOH反应生成可溶性的Na2S和Na2SO3,A项正确;硫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SO2,D项错误。
3.(2020·佛山质检)硫是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硫循环(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A.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
B.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均为无机物
C.上述硫循环中硫元素均被氧化
D.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解析:选A 硫酸盐和亚硫酸盐等在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作用下缓慢转化成植物中的R1—S—R2,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故A正确;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中有含硫有机物,不全是无机物,故B错误;硫循环中硫元素有时被氧化,有时被还原,如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将硫酸盐、亚硫酸盐还原成R1—S—R2,故C错误;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的产生,但生成二氧化碳,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故D错误。
4.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SO2的性质。实验时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现象 | 解释 |
A | Ba(OH)2溶液变浑浊 | SO2与Ba(OH)2溶液反应产生了BaSO3沉淀 |
B | Na2S溶液变浑浊 | SO2与Na2S溶液反应产生了S单质 |
C | KMnO4溶液褪色 | SO2具有还原性 |
D | 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解析:选D A项,SO2+Ba(OH)2===BaSO3↓+H2O,正确;B项,SO2溶于水生成H2SO3,进而与Na2S溶液反应生成S单质,正确;D项,SO2中和了NaOH溶液,不是漂白性,错误。
5.下列四种溶液中一定存在SO的是( )
A.向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向乙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C.向丙溶液中加入盐酸使之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向丁溶液中加入硝酸使之酸化,再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选C 甲溶液中可能存在SO、CO或Ag+;乙溶液中可能存在Ag+;丁溶液用硝酸酸化,若溶液中存在SO或HSO会被氧化成SO,从而造成误判。
6.如图是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向装置中缓慢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K,品红溶液无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品红溶液褪色。据此判断,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
选项 物质 | A | B | C | D |
X | H2S | SO2 | CO2 | Cl2 |
Y | 浓硫酸 | NaHCO3 饱和溶液 | Na2SO3 溶液 | NaHSO3 溶液 |
解析:选B H2S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A错误。SO2可与NaHCO3饱和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溶液无变化,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溶液褪色,B正确。二氧化碳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打开活塞K,品红溶液不会褪色,C错误。关闭活塞K,Cl2与NaHSO3反应,将其氧化,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D错误。
7.用下列两种途径制取H2SO4,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途径①:SH2SO4
途径②:SSO2SO3H2SO4
A.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较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因为途径②比途径①的污染相对较小且原子利用率较高
B.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电子
C.途径①反应中体现了浓HNO3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D.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的浓度来提高SO2的转化率
解析:选C 途径①S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氮和水,有副产物二氧化氮,而且二氧化氮会污染大气,所以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A项正确;途径①和②都是由S来制备H2SO4,S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6价,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 e-,B项正确;途径①反应属于浓硝酸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产物中无盐生成,因此浓硝酸只表现强氧化性而不表现酸性,C项错误;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所以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浓度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从而降低成本,D项正确。
8.为确定某纯净的气体X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几种实验,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现象) | 结论 |
A | 闻X气味(有刺激性)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X一定是SO2 |
B | 闻X气味(有刺激性)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X一定是SO2 |
C | X品红溶液(褪色) 变红色 | X一定是SO2 |
D | X紫色石蕊溶液 (先变红色后褪色) | X一定不是SO2 |
解析:选A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还有HCl等,A项错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有CO2、SO2,但前者无气味,B项正确;使品红溶液褪色且加热又恢复红色的只有SO2,C项正确;SO2不能漂白紫色石蕊溶液,D项正确。
9.葡萄酒中常加入亚硫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为检测某葡萄酒样品中亚硫酸盐的含量(通常以酒样中SO2的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还原性:SO>I->C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试剂A选择氯水,则试剂B可选择NaOH标准溶液
B.通入N2和煮沸的目的是为了将产生的气体从溶液中全部赶出
C.葡萄酒中加亚硫酸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氧化,利用了亚硫酸盐的还原性
D.若试剂A选择碱液,调节吸收后溶液为中性,则试剂B可选择I2标准溶液
解析:选A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氯水氧化为硫酸,但是氯水也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此时不能选择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A项错误;根据分析可知,氮气不溶于水,通氮气是为了将生成的二氧化硫从溶液中全部赶出,B项正确;亚硫酸根离子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根离子,葡萄酒中加亚硫酸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葡萄酒被氧化,利用了亚硫酸盐的还原性,C项正确;若试剂A选择碱液,与二氧化硫反应得到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该盐可以被碘单质氧化为硫酸盐,试剂B可选择I2标准溶液,D项正确。
10.为研究加热条件下某铁钉(碳素钢)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生成气体Y的成分,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及夹持仪器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中可依次盛放品红溶液、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
B.装置⑧可以换成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气体Y的成分可能有3种
D.在加热装置⑥之前,必须收集⑧处排出的气体并点燃,检验气体的纯度
解析:选A 碳素钢暗示反应产生的气体中会有SO2和CO2,一定量的浓硫酸暗示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会逐渐变小,稀硫酸可与Fe反应产生H2,所以气体Y的成分可能有SO2、CO2和H2三种气体,C项正确;由于SO2的存在会对CO2的检验(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生干扰,所以必须先检验SO2,并且保证SO2除干净后才能检验CO2,故①、②、③、④中的试剂分别为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能吸收CO2,故A项错误;⑧中碱石灰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⑦中,避免干扰H2的检验,若换成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则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B项正确;加热或点燃H2前,必须检验其纯度,防止爆炸,D项正确。
11.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C中产生淡黄色的沉淀,体现了SO2的氧化性
B.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C.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后加热又变红色,可验证SO2溶于水显酸性
D.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
解析:选C 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为SO2+2H2S===3S↓+2H2O,产生的淡黄色沉淀为S,该反应体现了SO2的氧化性,故A正确;装置E中的试剂为NaOH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故B正确;品红溶液褪色后加热又变红色,体现SO2的漂白性,故C错误;导管a的作用是使装置A中内外压强相同,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故D正确。
12.硫的多种化合物在工业中有重要应用。
(1)Na2S2可以作制革工业中原皮的脱毛剂,写出Na2S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2)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又称保险粉,可作木浆造纸的漂白剂,其水溶液性质不稳定,有极强的还原性。
①Na2S2O4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
②将甲酸(HCOOH)和NaOH溶液混合,再通入SO2气体,会得到保险粉,此时甲酸被氧化为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2S2O4暴露于空气中易吸收氧气和水蒸气而变质,发生反应时,当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铬会造成环境污染,某酸性废水中含有Cr2O,处理时可用焦亚硫酸钠(Na2S2O5)将Cr2O转化为毒性较低的Cr3+,再调节pH至8,使铬元素沉降,分离出污泥后测得废水中Cr3+浓度为0.52 mg·L-1,达到排放标准。
①写出Na2S2O5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理后的废水中Cr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硫酸和亚硫酸是两种弱酸。
①0.1 mol·L-1 H2SO4与0.2 mol·L-1 H2S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S2-浓度为_________mol·L-1。(已知氢硫酸Ka1=1.0×10-8、Ka2=1.0×10-15,忽略H2S和H2O电离产生的H+)
②已知亚硫酸的Ka1=1.0×10-2、Ka2=6.0×10-13,设计实验证明亚硫酸第一步不完全电离。(可用实验用品:0.1 mol·L-1亚硫酸、0.1 mol·L-1 NaHSO3溶液、0.1 mol·L-1 Na2SO3 溶液、广泛pH试纸、pH计)
操作简述 |
|
现象或数据 |
|
结论 | H2SO3第一步不完全电离 |
解析:(1)Na2S2是离子化合物,硫原子间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电子式类似过氧化钠的电子式。(2)①因为Na为+1价,O为-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S为+3价。②SO2气体被还原成Na2S2O4,方程式为HCOOH+2SO2+2NaOH===Na2S2O4+CO2+2H2O。③Na2S2O4暴露于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则氧化剂为O2,还原剂为Na2S2O4,又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设Na2S2O4被氧化后硫的化合价为+x价,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1×4=2×2×(x-3),解得x=4,又有水蒸气参与反应,所以产物为NaH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O2+2H2O===4NaHSO3。(3)①焦亚硫酸钠(Na2S2O5)将Cr2O转化为毒性较低的Cr3+,同时Na2S2O5被氧化为Na2S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2O+2Cr2O+10H+===6SO+4Cr3++5H2O。②分离出污泥后测得废水中Cr3+浓度为0.52 mg·L-1,c(Cr3+)==1×10-5 mol·L-1。
(4)①H2SH++HS-,Ka1=,
HS-H++S2-,Ka2=,
Ka1×Ka2=,忽略H2S和H2O电离产生的H+,c(H+)=0.1 mol·L-1,c(H2S)=0.1 mol·L-1,c(S2-)=1.0×10-22 mol·L-1。②实验证明亚硫酸第一步不完全电离,可以选择用pH计测定0.1 mol·L-1亚硫酸溶液的pH,若pH>1,说明亚硫酸第一步不完全电离。
答案:
(2)①+3 ②HCOOH+2SO2+2NaOH===Na2S2O4+CO2+2H2O ③2Na2S2O4+O2+2H2O===4NaHSO3
(3)①3S2O+2Cr2O+10H+===6SO+4Cr3++5H2O
②1×10-5 mol·L-1
(4)①1.0×10-22 ②用pH计测定0.1 mol·L-1亚硫酸溶液的pH pH>1
13.(2020·济宁一中考试)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易被氧化)。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焦亚硫酸钠,并探究SO2的性质(夹持装置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前已除去装置中的空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K2、K3,打开K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到装置C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前,装置E中所用蒸馏水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闭K1、K3,打开K2,一段时间后装置E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验证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所需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装置A中产生的SO2进入装置B中,SO2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SO4、FeCl2和HCl,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H+;装置C中SO2与Na2S溶液反应生成S单质和Na2SO3,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S)生成。
(3)SO2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可用NaOH溶液吸收。因此装置D和F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4)装置E用于制备焦亚硫酸钠(Na2S2O5),但水中存在溶解的氧气,具有氧化性,影响焦亚硫酸钠(Na2S2O5)的制备,因此装置E中所用蒸馏水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去除水中溶解的氧气,制备焦亚硫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SO2+Na2SO3===Na2S2O5。
(5)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O4,用盐酸、氯化钡溶液检验样品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即可验证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
答案:(1)分液漏斗
(2)2Fe3++SO2+2H2O===2Fe2++SO+4H+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3)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4)去除水中溶解的氧气 SO2+Na2SO3===Na2S2O5
(5)稀盐酸、BaCl2溶液
14.某校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Na2SO4与焦炭高温加热后的产物。回答下列问题。
(1)Na2SO4与焦炭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先通入N2,然后加热,直至反应结束,整个过程中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认为气体产物中可能含有CO2、CO及SO2,并进行验证,选用上述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实验装置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装置H中黑色粉末是________。
②能证明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含有SO2,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3)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固态产物,能证明固态产物中含有Na2S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中发现固态产物完全反应后,锥形瓶底部还产生少量黄色沉淀,说明固体产物中除含有Na2S外,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填一种可能的物质)。
解析:(1)①碳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碳的氧化物,为了防止氧气对实验的干扰,先通入N2,然后加热,直至反应结束,可以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并将生成的气体吹出。②Na2SO4与焦炭高温加热后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硫等易溶于水的气体,装置B可以防止倒吸,为安全瓶。
(2)①气体中可能含有CO2、CO及SO2,由于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先检验SO2,然后除去SO2后再检验CO2,最后除去CO2后再检验CO,故实验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为A、B、F、E、C、D、G、H、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金属氧化物,故装置H中黑色粉末可以是氧化铜。②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产物中有CO。③二氧化硫能够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3)若存在Na2S,则Na2S能够与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硫化氢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铜沉淀;锥形瓶底部还产生少量黄色沉淀,该黄色沉淀是硫单质,可能是硫化氢与+4价的硫的化合物反应生成的,说明固体产物中除含有Na2S外,还可能含有少量的Na2SO3。
答案:(1)①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并将生成的气体吹出
②安全瓶
(2)①FECDGHC CuO ②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3)试管中出现黑色沉淀 Na2S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