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选修)试题(解析版)
展开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选修)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g 24 Cl 35.5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坚定不移地打好包括污染防治在内的“三大攻坚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告别乱抛乱扔
B. 研发可降解塑料,控制白色污染产生
C. 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
D. 回收废医用塑料,深埋或就地焚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告别乱抛乱扔,利于治污,故A不选;
B. 白色污染难降解,研发可降解塑料,控制白色污染产生,故B不选;
C. 减少化肥的使用,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故C不选;
D. 回收废医用塑料,深埋或就地焚烧,均易产生污染,故D选;
故选D。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氮气分子的电子式: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I
D. HCO3-水解方程式:HCO3-+H2OH3O++CO3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两个氮原子各用3 个电子形成叁键,氮气分子的电子式:,故A错误;
B. 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得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的结构示意图:,故B正确;
C. 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质量数为53+78=131,原子符号为I,故C错误;
D. HCO3-在溶液中水解生成碳酸,使溶液呈碱性,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2OOH-+H2CO3,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B. Si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半导体
C. Fe2(SO4)3具有氧化性,可用作净水剂
D. Al(OH)3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液氨气化时吸热,可用作制冷剂,故A错误;
B. 晶体硅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是因为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与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无关,故B错误;
C. Fe2(SO4)3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可用作净水剂,故C错误;
D.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故D正确;
故选D。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 Ca2+、Cu2+、ClO-、Cl-
B. 0.1 mol·L-1 Na2CO3溶液:K+、AlO2-、Cl-、SO42-
C. 0.1 mol·L-1 FeSO4溶液中:H+、Al3+、Cl-、NO3-
D. Kw/c(H+)=0.1 mol·L-1的溶液中:Na+、NH4+、CH3COO-、CO3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为酸性酸性溶液,溶液中H+、ClO-反应生成弱酸HClO,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故A错误;
B.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K+、AlO2-、Cl-、SO42-之间不生成沉淀、气体、水等,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
C. 0.1 mol·L-1 FeSO4溶液中H+、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故C错误;
D. Kw/c(H+)=c(OH—)=0.1 mol·L-1的溶液为碱性溶液,溶液中NH4+、OH-反应生成弱电解质NH3·H2O,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盐酸与铁片反应:2Fe+6H+=2Fe3++3H2↑
B. 酸化NaIO3和NaI的混合溶液:I−+IO3-+6H+=I2+3H2O
C. 酸性KMnO4溶液和双氧水混合:2MnO4-+5H2O2=2Mn2++5O2↑+6OH-+2H2O
D. 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HCO3-+ Ca2++OH-=CaCO3↓+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盐酸与铁片反应生成亚铁盐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A错误;
B. NaIO3和NaI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碘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I−+IO3-+6H+=3I2+3H2O,故B错误;
C. 酸性条件下,酸性KMnO4溶液和双氧水反应生成锰离子、氧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故C错误;
D. NaHCO3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 Ca2++OH-=CaCO3↓+H2O,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和臭氧互为同系物
B. NH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C. 常温常压下,32 g O2中的所含的氧原子数为1.204×1024个
D. 金属钠在空气中切开后表面变暗是因为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氧气和臭氧是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 NH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反应生成的NH3·H2O是弱电解质,不是氨气自已电离,NH3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 常温常压下,32 g O2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的氧原子数为1.204×1024个,故C正确;
D. 金属钠在空气中切开后表面变暗,是因为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发生了化学腐蚀,故D错误;
故选C。
7.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A. SO2(NH4)2SO3Na2SO3
B. NaCl(aq)Na2CO3(aq)NaOH
C. FeOFe(NO3)2Fe(NO3)3
D. MgCO3MgCl2(aq)Mg
【答案】A
【解析】
【详解】A、SO2+2NH3·H2O=(NH4)2SO3,(NH4)2SO3+2NaOH=2NH3+H2O+Na2SO3,故A正确;
B、NaCl与CO2不能直接生成Na2CO3,故B错误;
C、FeO与HNO3反应生成Fe(NO3)3,故C错误;
D、MgCl2(aq)电解生成Mg(OH)2和氢气、氯气,故D错误;
故选A。
8.图是某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极b为电池负极
B. 电池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放电时a极处所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H2O=CO2↑+6H+
D. 放电时溶液中H+向a极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通入甲醇的电极是负极,在负极上是燃料甲醇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CH3OH-6e-+H2O=CO2↑+6H+,通入空气的电极是正极,正极上是的电子的还原反应O2+4H++4e-═2H2O,燃料电池工作过程中电流方向从正极流向负极,电解质里的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详解】A. 通入空气的电极是正极,正极上是的电子的还原反应O2+4H++4e-═2H2O,电极b为电池的正极,故A错误;
B. 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 通入甲醇的电极是负极,在负极上是燃料甲醇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CH3OH-6e-+H2O=CO2↑+6H+,故C正确;
D. 该燃料电池工作时H+移向正极,即a极室向b极室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9.现有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①2Br-+Cl2=Br2+2Cl−
②2Fe2++Br2=2Fe 3++2Br-
③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中的氧化剂是Br-
B. 反应②中Fe2+发生还原反应
C. 氧化性:MnO4-﹥Cl2﹥Br2﹥Fe 3+
D. 向FeBr2的溶液中滴加过量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MnO4-+5Fe2++8H+=Mn2++5Fe 3++4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①2Br-+Cl2=Br2+2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Br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②2Fe2++Br2=2Fe3++2Br-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B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③2MnO4-+10Cl-+16H+=2Mn2++5Cl2↑+8H2O中,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来解答。
【详解】A、①2Br-+Cl2=Br2+2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反应①中的氧化剂是Cl2,故A错误;
B、②2Fe2++Br2=2Fe3++2Br-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反应②中Fe2+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①2Br-+Cl2=Br2+2Cl-中,氧化性:Cl2﹥Br2,
②2Fe2++Br2=2Fe3++2Br-中,氧化性:Br2﹥Fe 3+,
③2MnO4-+10Cl-+16H+=2Mn2++5Cl2↑+8H2O中,氧化性:MnO4-﹥Cl2,所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氧化性:MnO4-﹥Cl2﹥Br2﹥Fe 3+,故C正确;
D、①2Br-+Cl2=Br2+2Cl-中,还原性:Br->Cl-,
②2Fe2++Br2=2Fe3++2Br-中,还原性:Fe2+>Br-,
③2MnO4-+10Cl-+16H+=2Mn2++5Cl2↑+8H2O中,还原性:Cl->Mn2+,所以还原性强弱顺序为:Fe2+>Br->Cl->Mn2+,
向FeBr2的溶液中滴加过量酸性KMnO4溶液,先发生反应:MnO4-+5Fe2++8H+=Mn2++5Fe 3++4H2O,过量的酸性KMnO4溶液又将Br-氧化,2MnO4-+10Br-+16H+=2Mn2++5Br2+8H2O,故D错误;
故选C。
10.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Z同主族且W原子的质子数是Z原子的一半,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r(Z)>r(Y)>r(W)
B.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Z
C. 由W、X形成的化合物只可能含有离子键
D.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Y的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X为Na,W与Z同主族且W原子的质子数是Z原子的一半,W为O,Z为S,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为Al。
【详解】由分析:W为O,X为Na,Y为Al,Z为S
A. 原子半径:r(Al)>r(S)>r(O),故A错误;
B.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S<O,故B错误;
C. 由W、X形成的化合物Na2O、Na2O2,Na2O2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错误;
D.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的碱性比Y的Al(OH)3强,故D正确;
故选D。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时,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含有5种官能团
B. 分枝酸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C. 1 mol分枝酸最多可消耗掉溴水中的3 mol Br2
D. 既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含有醇羟基、羧基、醚键、碳碳双键四种官能团,故A错误;
B. 分枝酸分子中与醇羟基相连的碳、与醚键相连的六元环上的碳,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故B错误;
C. 1 mol分枝酸中有三个碳碳双键,最多可消耗掉溴水中的3 mol Br2,故C正确;
D. 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没有酚羟基,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2.碱式硫酸铁[Fex(OH)y(SO4)z](其中Fe元素为+ 3价)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一种利用废铁屑(含Fe和少量Al2O3、Fe2O3)生产碱式硫酸铁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y、z一定符合关系式:x=y=z
B. “过滤”所得滤液中只含溶质FeSO4
C. “反应Ⅰ”中包含的反应类型有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D. 在实际生产中,反应Ⅱ常同时通入O2以减少NaNO2的用量,若有11.2 L(标准状况)的O2参与反应,则相当于节约2 mol NaNO2
【答案】CD
【解析】
【分析】废铁屑中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将过量废铁屑加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 Fe+H2SO4=FeSO4+H2↑、Al2O3+3H2SO4=Al2(SO4)3+3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Fe2(SO4)3+Fe=3FeSO4,然后反应I中加入NaHCO3并搅拌,调节溶液的pH,发生反应Al3++3HCO3-=Al(OH)3↓+3CO2↑,所以滤渣中成分是Al(OH)3,过滤得到硫酸亚铁,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和NaNO2,酸性条件下,NaNO2和Fe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NO,将溶液蒸发浓缩、过滤得到碱式硫酸铁。
【详解】A. [Fex(OH)y(SO4)z](其中Fe元素为+ 3价),化合价代数和为0,x、y、z一定符合关系式:3x=y+2z,故A错误;
B. “过滤”所得滤液中除含溶质FeSO4外还有Na2SO4,故B错误;
C. 由分析可知,“反应Ⅰ”中包含的反应类型有置换反应:Fe+H2SO4=FeSO4+H2↑、化合反应Fe2(SO4)3+Fe=3FeSO4和复分解反应Al2O3+3H2SO4=Al2(SO4)3+3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C正确;
D. 在实际生产中,反应Ⅱ常同时通入O2以减少NaNO2的用量,若参与反应的O2有11.2L(标准状况),反应过程中提供电子相等,则相当于节约NaNO2的物质的量= =2mol,故D正确;
故选CD 。
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非金属性:C>Si
B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MgCl2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氨水,出现白色沉淀
Ksp[Mg(OH)2]<
Ksp[Al(OH)3]
C
向硫酸铜溶液中投入铁片,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氧化性:Cu2+> Fe3+
D
将红褐色的Fe(OH)3胶体通过滤纸,过滤所得液体为红褐色
直径:Fe(OH)3胶体粒子<Fe(OH)3沉淀颗粒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说明酸性碳酸强于硅酸,说明非金属性:C>Si,故A正确;
B、Mg(OH)2和Al(OH)3均为白色沉淀,无法判断生成的是哪种沉淀,故B错误;
C、向硫酸铜溶液中投入铁片,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只能说明:氧化性:Cu2+> Fe2+,故C错误;
D、Fe(OH)3胶体粒子小于滤纸的孔隙,能透过滤纸,故D正确;
故选AD。
14.由合成气制备二甲醚的主要原理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 CO(g)+2H2(g)CH3OH(g) ΔH1=-90.7 kJ·mol-1
② 2CH3OH(g)CH3OCH3(g)+H2O(g) ΔH2=-23.5 kJ·mol-1
③ CO(g)+H2O(g)CO2(g)+H2(g) ΔH3=-41.2 kJ·mol-1
A. 将1mol CO(g)和2 mol H2(g)充分反应,反应会放出90.7 kJ能量
B. 反应①的ΔS>0
C. 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少
D. 反应3H2(g)+3CO(g)CH3OCH3(g)+CO2(g)的ΔH=-246.1 kJ·mol-1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将1mol CO(g)和2 mol H2(g)充分反应,由于是可逆反应,放出热量小于90.7 kJ能量,故A错误;
B. 反应①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ΔSHCOOH>CH3COOH>HSO3-,实现HCOONa→HCOOH的转化,只有通入S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O-+H2SO3=== HCOOH+HSO3-;
(3)Mn(OH)2是难溶物质,MnCl2+2NaOH→Mn(OH)2↓+2NaCl,Co(OH)2比Mn(OH)2更难溶,故选NaOH;
MnCO3难溶,MnCl2+Na2CO3=MnCO3↓+2NaCl,Mn(NO3)2易溶,不能用NaNO3,故选Na2CO3。
22.工业上用重铬酸钠(Na2Cr2O7)结晶后的母液(含少量杂质Fe3+)生产重铬酸钾(K2Cr2O7)。工艺流程如下:
⑴Na2Cr2O7可由FeO·Cr2O3先氧化、再酸化得到。其中FeO·Cr2O3发生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Cr2O3+7O2+20NaOH8Na2CrO4+4NaFeO2+10H2O。该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aFeO2,被Fe元素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⑵“调节pH=4”后,溶液中c(Fe3+)=4×10-8 mol·L-1,则该温度下Ksp[Fe(OH)3]=______。
⑶已知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反应Ⅰ的化学反应类型为______。实验室由质量分数为10%的K2Cr2O7溶液获取K2Cr2O7晶体的方法是______。
⑷为测定K2Cr2O7样品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实验过程为:准确称量一定质量样品,与足量酸性KI 溶液充分反应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物质转化关系分别为:Cr2O72-Cr3+ S2O32-S4O62-,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n(K2Cr2O7)∶n(Na2S2O3)=______。
【答案】(1). 0.25 (2). 4×10-38 (3). 复分解反应 (4). 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5). 1:6
【解析】
【分析】由流程可知,溶解后调节pH除去少量杂质Fe3+,过滤后蒸发结晶得到Na2Cr2O7,然后加入KCl发生Na2Cr2O7+2KCl═K2Cr2O7+2NaCl,结合溶解度图可知,低温下K2Cr2O7的溶解度较小,则冷却结晶得到K2Cr2O7,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由4FeO·Cr2O3+7O2+20NaOH8Na2CrO4+4NaFeO2+10H2O,由Fe元素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占1/(1+2×3)=1/7。该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aFeO2,被Fe元素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7mol÷7÷4=0.25mol;
(2)“调节pH=4”后,pH=4时c(OH-)=10-10 mol·L-1溶液中c(Fe3+)=4×10-8 mol·L-1,则该温度下Ksp[Fe(OH)3]=4×10-8×(10-10)3=4×10-38。
(3)加入KCl发生反应Ⅰ:Na2Cr2O7+2KCl═K2Cr2O7+2NaCl,结合溶解度图可知,低温下K2Cr2O7的溶解度较小,反应Ⅰ的化学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实验室由质量分数为10%的K2Cr2O7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先变成饱和溶液,再冷却结晶,获取K2Cr2O7晶体的方法是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4)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物质转化关系分别为:Cr2O72-Cr3+ S2O32-S4O62-,1molK2Cr2O7中Cr由+6降为+3价,共降6价,得6mol电子,1molNa2S2O3中S由+2价升为+2.5价,共升1价,失1mol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n(K2Cr2O7)∶n(Na2S2O3)=1:6。
23.盐酸氨柔比星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F是合成盐酸氨柔比星的三种中间体之一,其合成路线如下:
⑴化合物D的分子式为C12H14O2,请写出D的结构简式:______。
⑵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
Ⅰ.能发生银镜反应,且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Ⅱ.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氢。
⑶请写出以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例见本题题干。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或 (3). 或
【解析】
【分析】A在HF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B用NaBH4还原成C,C中含有醇羟基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D为,D在OsO4作用下氧化成E,引入两个羟基,最后在HCl作用下,转化为F。
【详解】(1)C中含有醇羟基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化合物D的分子式为C12H14O2,D的结构简式:。
(2)B的不饱和度为6,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Ⅰ.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醛基,且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含有酚羟基;Ⅱ.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说明分子对称,同分异构体可能为:或;
(3)为一个六元环和七元环,产物为两个六元环,要将酯基拆开,利用题干中A转化成B的信息,构建两个六元环,再将苯环及双键还原,再消去羟基得产品。合成路线流程 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