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 5 黄河颂 教学设计 教案 5 次下载
- 6 最后一课 教学设计 教案 4 次下载
- 8 木兰诗 教学设计 教案 4 次下载
- 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案 5 次下载
- 10 老王 教学设计 教案 6 次下载
语文七年级下册7*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7*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整体感知,品味语言,板书,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并掌握“炽痛、嗥鸣、斑斓、谰语、亘古、默契”等词语;背诵精彩片断,理解修辞的运用;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朗读、背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教学重点: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分组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离开那片曾生养过他们、给过他们幸福与快乐的黑土地的?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二、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 1912—1996 ),原名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 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 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三、字音字词
怪诞( dàn ) 亘古( gân ) 默契(qì ) 污秽(huì ) 挚痛( zhì ) 嗥鸣( há ) 谰语( lán ) 田垄( lǒng ) 蚱蜢( zhà měng )
辘 辘( lù ) 镐( gǎ ) 四、整体感知 (小组讨论)
(一)学生齐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明确:文章分为两部分 1、思念故乡。 2、发出誓言。
(二)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 言”? 明确: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 “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三)面对土地,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 (1)我必须回去
(2)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四)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坚定信念。
(五)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产物?
明确:白桦林、马群、蒙古狗、红高粱、豆粒、黑土地、山雕、鹿群、煤块、足金、车铃„„
1、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2、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
(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 人称的恰当运用。
(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3.在研读赏析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运用朗读的技巧来表达自己对课文情感的把握。 五、品味语言
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这个词的确切含义?
明确:“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
这里表现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一发不可收拾
2、“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埋葬”这个词的确切含义? 明确:“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
作者昔日的欢笑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 这里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六、板书:
土地的誓言
思念故乡 ———— 热爱、怀念、眷恋 发出誓言 ———— 忧伤、愤怒 七、拓展延伸
历史不容忘记
展示图片:被日军残杀的同胞累累白骨是对日本法西斯暴行无声的控诉
讨论:说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做才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提示,学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7*土地的誓言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7*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了解背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预习检测,扫清障碍,再读课文,自主探究,品味上联,印象东北,合作交流,把握重点,走出课文,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梳理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