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人皆有不忍之心》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展开
这是一份4.3《人皆有不忍之心》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共2页。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2020QJ11YWTB15学科语文年级高二学期第一学期课题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 3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学习目标1.理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章句之意,了解孟子“性善论”的要义。2. 理解孟子的“大丈夫”概念,涵养“浩然之气”,砥砺独立人格。3. 赏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论说语言,探究孟子的论辩技巧。课前学习任务1. 熟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翻译这篇小文。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朗读下面的对话,并概括告子和孟子对“性”不同看法。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 (《孟子·告子上》)告子: 孟子: 【学习任务二】朗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课文,理解孟子“性善论”内涵。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孟子•告子上》第六章)孟子“性善论”的内涵是: 【学习任务三】朗读下面的文字,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内涵,并背诵划线部分文字。(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qiè,快,足)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浩然之气”的内涵是: 【学习任务四】根据下列章句,概括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精神特质。⑴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⑵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孟子•尽心下》)⑶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尽心上》)“大丈夫”的精神特质是: 推荐的学习资源徐复观《释的“仁”——孔学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