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型15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模型 (讲练)-【巧解题】最新高考物理模型全归纳
展开碰撞类型正碰(对心碰撞)和斜碰(非对心碰撞)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1弹性碰撞:两个物体发生碰撞过程,系统的机械能没有损失。
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2.非弹性碰撞:两个物体发生碰撞过程,系统的机械能有损失。
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减少。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粘合在一起,机械能损失最多。
二、碰撞现象的三个原则
系统动量守恒;不违背能量守恒;物理情景可行性
①若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碰后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若碰后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
②碰前两物体相向运动,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
深化拓展:(1)碰撞过程中 作用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所以满足动量守恒.
(2)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碰撞只能发生-次且碰后的能量不比碰前的能量大.
【模型解题】
一、打击类问题
1.打击类问题模型也是“碰撞”的一种类型。由于在“打击”瞬间,其它外力相对于打击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参与“打击”的物体系统动量守恒。
2.“打击”时,一般有机械能的损失,属于“非弹性碰撞”类型,其中子弹“打击”木块,并留在木块中时,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多。
3.“打击”完毕后,一般还有其它过程,注意“多过程”问题的分析。
二、含弹簧的类碰撞问题模型
(1)当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或被拉伸至最长时,二物体速度相同、动量守恒,此时弹性势能Ep最大. Ep等于二物体的动能的减少量.
(2)当弹簧再次恢复自然长度时,一个物体的速度最大,另一物体的速度最小,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零.
【模型训练】
【例1】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小球发生正碰,小球的质量分别为和,图乙为它们碰撞后的图像,已知.由此可以判断( )
A.碰前匀速,加速运动
B.碰后和都向右运动
C.
D.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变式1.1质量为和的两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正碰,其位置坐标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碰撞前的速度4m/sB.碰撞后做减速运动
C.的质量为3kgD.上述碰撞为非弹性碰撞
变式1.2A、B两滑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发生正碰,它们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已知A的质量为2kg,碰撞时间不计.则( )
A.B的质量为2kg
B.碰撞后A、B速度相同
C.A、B发生的碰撞是弹性碰撞
D.A、B发生的碰撞是非弹性碰撞
【例2】如图所示,用等长的轻绳将大小相同的弹性小球A、B悬挂于同一高度,静止时两球恰能接触且悬绳竖直,已知两球质量分别为mA、mB. 现将A球向左拉至某一高度 h后由静止释放(悬绳始终保持伸直状态,不计空气阻力), 使其与B球发生弹性碰撞,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若mA=mB,碰撞后, A球静止, B球摆起的高度等于h
B.若mA>mB,碰撞后, A、B都向右摆动,且B球摆起的高度小于h
C.若mA
变式2.1如图所示,A、B是两个用等长细线悬挂起来的大小可忽略不计的小球,mB=5mA。B球静止,拉起A球,使细线与竖直方向偏角为30°,由静止释放,在最低点A与B发生弹性碰撞。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碰后两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静止,B向右,且偏角小于30°
B.A向左,B向右,且偏角等于30°
C.A向左,B向右,A球偏角大于B球偏角,且都小于30°
D.A向左,B向右,A球偏角等于B球偏角,且都小于30°
变式2.2用如图所示的“牛顿摆”装置来研究小球之间的碰撞,5个完全相同的小钢球用轻绳悬挂在水平支架上,5根轻绳互相平行,5个钢球彼此紧密排列,球心等高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用1、2、3、4、5分别标记5个小钢球.如图甲,当把小球1向左拉起一定高度后由静止释放,使它在极短时间内撞击其他小球,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中,可观察到球5向右摆起,且达到的最大高度与球1的释放高度相同
B.上述碰撞过程中,5个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
C.如图乙所示,如果同时向左拉起小球1、2、3到相同高度后,再同时由静止释放,经碰撞后,小球4、5起向右摆起,且上升的最大高度大于小球1、2、3的释放高度
D.如图丙所示,若只用小球1、2进行实验,将它们分别向左、右各拉起一个较小的高度,且小球1的高度是小球2的两倍,由静止释放,可观察到发生碰撞后两小球均反弹并返回初始高度
【例3】如图所示为大球和小球叠放在一起、在同一竖直线上进行的超级碰撞实验,可以使小球弹起并上升到很大高度。将质量为()的大球(在下),质量为m的小球(在上)叠放在一起,从距地面高h处由静止释放,h远大于球的半径,不计空气阻力。假设大球和地面、大球与小球的碰撞均为完全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球一起下落过程中,小球对大球的弹力大小为
B.大球与地面第一次碰撞过程中,地面对大球平均作用力的冲量大小为
C.无论k取什么值,大球与小球碰撞后大球的速度均不能为0
D.若大球的质量远大于小球的质量,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约为9h
变式3.1如图为“子母球”表演的示意图,弹性小球A和B叠放在一起,从距地面高度为h处自由落下,h远大于两小球直径,小球B的质量是A质量的3倍。假设所有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且都发生在竖直方向,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下落过程中两个小球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B.A与B第一次碰后小球B的速度为零
C.A与B第一次碰后小球A弹起的最大高度是2h
D.A与B第一次碰后小球A弹起的最大高度是4h
变式3.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教室内做“子母球”的实验,将两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弹性小球A、B叠放在一起,从课桌边缘自由落下,落地瞬间,B先与地面碰撞,后与A碰撞,所有的碰撞均为竖直方向内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均可忽略不计。已知两个弹性小球m2=4m1,课桌边缘离地面高度为h=0.75m,天花板离地面3.6m,则( )
A.A小球弹起能打到天花板
B.B小球弹起能超过桌子一半高度
C.在碰撞的总过程,两个小球动量变化量等大反向
D.在碰撞的总过程,A小球机械能守恒
【例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两个物体的质量都是m,碰撞前乙物体静止,甲物体以速度2m/s向它撞去。碰撞后两个物体粘在一起,成为一个质量为2m的物体,以一定速度继续前进。则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
A.mB.0.5mC.2mD.1.5m
变式4.1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A球和B球,A球用细线吊起,B球放在悬点正下方的光滑水平面上。现将A球拉到高距离地面高度为处由静止释放,摆到最低点时与B球碰撞,碰后两球粘在一起共同上摆,则两球上摆的最大高度(空气阻力不计)( )
A.等于B.等于C.介于和之间D.有可能大于
变式4.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2023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排成一条直线,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第一个小球初动能Ek,使它正对其他小球运动。若小球间的所有碰撞都是完全非弹性的,则整个碰撞过程中因为碰撞损失的机械能总量为( )
A.EkB. Ek
C.EkD. Ek
【例5】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一个质量为2kg、内侧带有光滑弧形凹槽的滑块,凹槽的底端切线水平,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小物块以的水平速度从滑块的底端沿槽上滑,恰好能到达滑块的顶端,随后下滑至底端二者分离。重力加速度取,不计空气阻力。在小物块沿滑块滑行的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对滑块的冲量为零
B.小物块沿滑块上滑的最大高度为0.6m
C.滑块对小物块做的功为
D.合力对滑块的冲量大小为16Ns
变式5.1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一个质量为2kg的内侧带有光滑弧形凹槽的滑块M,凹槽的底端切线水平,离地高度为5cm,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小物块m以的水平速度从滑块M的底端沿槽上滑,恰好能到达滑块M的顶端,然后滑下离开凹槽。重力加速度取,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物块落地时与槽左端的水平距离为30cm
B.小物块m离开槽后做自由落体运动
C.弧形凹槽的高度为45cm
D.小物块对滑块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变式5.2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一个质量为2kg的内侧带有光滑弧形凹槽的滑块 M,凹槽的底端切线水平,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小物块m 以 的水平速度从滑块 M 的底端沿槽上滑,恰好能到达滑块 M 的顶端。重力加速度取 不计空气阻力。在小物块 m 沿滑块 M 滑行的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物块 m 沿滑块 M 上滑的最大高度为0.3m
B.小物块 m 沿滑块 M 上滑的最大高度为 0.6m
C.合力对滑块 M 的冲量大小为 8N·s
D.合力对滑块 M 的冲量大小为 16 N·s
【例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B两小球与轻质弹簧拴接,弹簧处于原长,两小球静止。某时刻给A球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对应初动能为,设此后运动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最大值为。已知A球质量为m,若 ,则B球质量为( )
A.mB.2mC.3mD.4m
变式6.1物块a、b中间用一根轻质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a的质量为1.2kg,如图甲所示。开始时两物块均静止,弹簧处于原长,时对物块a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时撤去,在0~1s内两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整个运动过程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b物块的质量为1.0kg
B.时弹簧伸长量最大
C.时a的速度大小为0.8m/s
D.弹簧伸长量最大时,a的速度大小为0.6m/s
变式6.2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1和m2的两物块A、B相连接,并且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中m2=4kg。现使m1瞬时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并以此刻为计时零点,两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从图像信息可得( )
A.在t1时刻A与B两物块的动能之比为2:1
B.在t4时刻A与B两物块间的弹簧处于伸长状态
C.从t3到t4时刻弹簧由伸长状态逐渐恢复原长
D.从0到t4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7.5J
【例7】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两滑块A、B用橡皮筋连接,A的质量为m。开始时橡皮筋松弛,B静止,给A向左的初速度v0,一段时间后,B与A同向运动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碰撞后的共同速度是碰撞前瞬间A的速度的两倍,也是碰撞前瞬间B的速度的一半。则物体B的质量为( )
A.B.C.mD.2m
变式7.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木板A,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与质量2m的足够长的木板B连接。质量为m可看成质点的物块C静止在木板B右端。开始时,A、B、C均静止,绳未拉紧。现在使木板A以的速度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系统达到稳定状态。绳子拉直绷紧后瞬间,A、B同速,在绳子绷紧后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板A的速度大小为B.木板B的速度大小为
C.物块C的速度大小为0D.木板A、B、C共速
模型21 对称模型 (讲练)-【巧解题】最新高考物理模型全归纳: 这是一份模型21 对称模型 (讲练)-【巧解题】最新高考物理模型全归纳,文件包含模型21对称模型原卷版docx、模型21对称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弹性碰撞模型-动量守恒的十种模型-高考物理专题: 这是一份弹性碰撞模型-动量守恒的十种模型-高考物理专题,文件包含弹性碰撞模型解析版pdf、弹性碰撞模型学生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非弹性碰撞模型-动量守恒的十种模型-高考物理专题: 这是一份非弹性碰撞模型-动量守恒的十种模型-高考物理专题,文件包含非弹性碰撞模型解析版-动量守恒的十种模型pdf、非弹性碰撞模型学生版-动量守恒的十种模型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