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展开D 月球属于卫星,鹊桥中继卫星属于人造天体,地球属于行星,着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六号没有独立的运行轨道,不属于天体。
C 嫦娥六号属于地月系,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
B 保障地球上有生命的条件主要有五大方面,称为“金锁链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两方面。外部条件有两个:稳定的光照、安全的运行环境;内部(自身)条件有三个:适宜的温度范围、液态水的存在、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C大气厚度越薄,大气透明度越好,太阳辐射越强;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太阳高度越大,单位面积上接收的太阳辐射能越多。
C 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使得管道中的水被加热;煤球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羊八井地热电站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由于水循环的存在,水的势能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低处的水吸收太阳辐射先蒸发再降落到地表,所以水电站的能量最终也是来自太阳辐射。
B 太阳耀斑是色球层表面忽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A 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极光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而海南处于低纬度地区;“白夜”现象是由于大气散射作用导致,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大规模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过程,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
B 多形铲羊齿化石形成时间距今大约3.2亿至3.4亿年,在晚古生代。
C 化石所在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岩性相对疏松,具有层理构造、岩层上新下老等特点。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A 十堰市恐龙存在的地质年代属于中生代的白垩纪,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于新生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元古宙时蓝细菌大爆发。
A 由材料得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最可能位于地壳。
C C圈层为地壳,洋壳薄,陆壳厚;E圈层为地幔,由图可知,横波可以通过;G圈层为外核,是液态的金属物质;H圈层为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态金属球,超强的压力将铁原子和镍原子紧紧积压在一起。
A 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相对较慢,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间隔约12秒,横波到达后才倒塌。跟传播介质差异、人体的生理反应能力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关系不大。
D 由图得知,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
A 由图得知,③为生物圈,生物圈涉及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B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加,基本上都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森林面积缩小,会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D 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可以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速度,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D “长征七号甲”遥九运载火箭在进入预定轨道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在对流层,随着高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进入平流层后,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继续上升到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综上所述,气温经历降低-升高-降低-升高。
C 文昌处于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最接近17-18km。
B 平流层空气稀薄,不可能看到大雁南飞。
B 火山喷发后,大量火山灰能停留在大气当中,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表会出现明显的降温现象,图中序号②表示大气削弱作用。
D 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的原因是昼夜温差大。读图,①是太阳辐射,青藏地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使白天小麦的光合作用强烈。③是大气逆辐射,青藏地区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夜晚气温低,小麦的呼吸作用弱,所以①大③小,使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
C ①为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为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大气逆辐射、⑥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农民在地理烟熏使近地面的大气增温,从而使大气逆辐射增温,保温作用增强,使③增强,C正确。农民在地里熏烟主要在夜晚,对①、②影响不大,熏烟防霜冻使⑥减弱。
B 由图2可知,甲地气压差异大,说明甲地近地面是高压,高空为低压;乙地气压差异小,说明乙地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所以①地气压高于②地,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A 甲地近地面是高压,应为下沉气流,多晴天;乙地近地面为低压,应为上升气流,说明乙地气温较高;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由甲流向乙;乙地高空为高压,同一高度大气密度较甲地大。
D 城市中心区人口、工业密集,气温较高,近地面气压低,郊区近地面气压相对较高,所以甲为郊区,乙为市区;如果水泥厂、化工厂建设在郊区或郊区与市区之间,那么产生的空气污染会随着气流进入市区,不能保证市区空气质量;绿化带无论建设在何处都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A 陆地比热小,增温快降温快,而湖泊比热大,增温慢降温慢,因此造成湖泊和陆地出现冷热差异,引起热力环流,形成湖陆风。巢湖地区盛夏季节易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空气较为稳定,背景风(季风)干扰较小;夏季,湖泊水量大,湖面宽广,湖陆间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晴天相比于阴天,昼夜温差大,湖陆间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D 湖风为周边城市带来湿润空气,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可以降低昼温,使昼夜温差减小,湖风通常在白天增强而非夜间,因此不增加夜间风速。
C 若巢湖周边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导致陆地白天温度更高,增强了湖陆之间的温差,因此湖风会增强;当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后,陆地夜晚温度较高,与湖泊之间的温差减弱,因此陆风会减弱。
B 读图可知,图甲时,北京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指向西,在地转偏向力等作用下向右偏一个锐角,形成东南风,同理判断,图甲时,首尔为西南风、上海为东南风、台北为东北风,图乙时,北京为东北风、首尔为偏南风、上海为偏南风、台北为东北风,因此在图示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北京。
C风向主要由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决定,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受到摩擦力会减小,则三力的合力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夹角增大。
D 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A 北疆地区深居内陆,多内流河,早春出现的融雪性洪水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陆地内循环。
B 播种早春作物时,降水少,气温回升,覆盖地膜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作物生长,所以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
C 大量融冰随洪水而下切割河岸,改变了局部微地貌,反映了地表径流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二、主观题
(1)变化: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原因:强降雪后,城区清理积雪较为及时,积雪反射的太阳辐射比郊区少,城区降温不明显;城市降雪后取暖设备运行会排放更多的废热废气,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更明显。
(2)相同:风向相同,由郊区吹向城区;不同:风速不同。7时热岛效应强度较大,且强度变小,17时城市热岛强度较小,且强度变大,所以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
从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及城市发展等角度提出措施,如增加城市绿地、水体面积,建设城市绿色通风廊道;分散城市中心人口、产业等,合理即可。
(1)海陆间循环。依据:奎河水通过淮河流入海洋,海水蒸发并通过水汽输送将水从海洋带到陆地,在陆地上形成降水再对奎河进行补给。
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暴雨集中;路面硬化,下渗作用弱,地表径流增多;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建设海绵城市、花园城市;增加城市绿地、铺透水砖,增加雨水下渗;加强城市排水管道的建设与管理;建设城市雨水截留工程。
安徽省阜南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阜南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20242025年度上安徽阜南实验中学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pdf、地理期中考试答案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答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