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 大一统主朝的巩固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所谓“大一统”,简言之,即王权至上、国家统一、天下一家,它的核心是王权一统。 ——刘泽华主编《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
皇帝与中央政府建立起严密的政权组织结构,在政治、思想、经济、疆域等各个领域实施强有力的统一领导,构建了一个全面且高度集中的统治体系,此即所谓“大一统”的局面。
汉武帝如何巩固大一统的?
1.通过阅读教材,归纳汉武帝继位初期西汉面临的社会危机,提高提取有效信息和概括能力。(史料实证、时空观念)2.通过阅读教材、研读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学生能够掌握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并能够对这些措施进行初步评价,认识到它们对于西汉国力逐渐强盛的重要作用。(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通过列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明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大一统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思考国家大一统对于国家繁荣富强的意义。(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为汉武帝施展雄才大略奠定基础
(1)阅读材料,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呈现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指向目标1)
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出现“文景之治”,西汉国力增强。
材料一: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会从以逆京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四: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而去……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二: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汉书》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董仲舒《天人三策》
任务一:根据材料,归纳汉武帝继位初期西汉的社会局面(指向目标1)
(2)归纳汉武帝统治初期潜伏哪些危机?(指向目标1)
政治篇 ——集权强化固江山
任务二:根据史料及图片,归纳汉武帝在政治上加强大一统的措施(指向目标2)
(1)根据课本P67相关史事,思考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史记·粱孝王世家》
材料二:“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 ” ——《史记·平准书》
①王国问题:诸侯王势力强大
②豪强势力: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问题2: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诸侯王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问题3:根据P67内容及史料,概括汉武帝是如何削弱封国势力的?(指向目标2)
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问题4:根据P68相关史事,了解汉武帝是如何打击地主豪强的?(指向目标2)
经济篇 ——经济管控基石定
问题1:同学们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第68--69页内容,思考当时社会经济上面临的问题。
豪强地主掌握盐铁经营权,势力坐大
农民弃农从商,使农业遭到破坏,动摇国本,影响社会稳定
任务三:根据史料及课本,归纳汉武帝在经济上加强大一统的措施(指向目标2)
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实行盐、铁和酒的国家垄断经营制度,严禁私人铸铁煮盐。
设立均输官、平准官,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修建了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重农抑商,发明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影响: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问题2:根据课本P68-69,归纳汉武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是如何加强大一统的、有怎样的影响?(指向目标2)
思想篇 ——尊崇儒术正统立
汉初的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政策,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很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宁啊!
任务四:根据史料及课本,归纳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大一统的措施(指向目标2)
①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译文: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学术的学说都一律禁止,不许它们同样发展。)——《汉书·董仲舒传》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进入政权机构。
被采纳的原因:顺应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需要。影响: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特点:外儒内法
问题思考:为什么选择的是儒家呢?
请同学们通过思考与小组讨论,将汉武帝“尊崇儒术”和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异同点进行整合,共同完成以下表格。
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尊崇法家思想,焚书坑儒,手段极端,对文化造成极大破坏,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实现了思想上大一统,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巩固统治。
军事篇 ——北击匈奴拓疆域
结合地图和材料思考边疆存在怎样的困境?
♟汉武帝怎么处 理匈奴侵扰问题?
任务五:根据史料及课本,归纳汉武帝在军事上加强大一统的措施(指向目标2)
卫青、霍去病三次大战匈奴
漠北战役后,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
公元前127年,匈奴南进,派卫青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公元前121年派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退出河西走廊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汉派卫青霍去病出征。匈奴大败,无力与西汉对抗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经汉武帝的开拓,西汉的疆域较秦始皇时扩大了近一倍。汉民族形成。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逐步实现大一统,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对比西汉与秦朝的疆域图,看看有什么变化?
汉武帝的大一统核心:稳定社会经济、加强中央集权、 实现思想统一、巩固王朝统治
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与加强,西汉王朝步入鼎盛时期
任务六:列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明汉武帝为维护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所作的努力。(指向目标3)
1.阅读“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图,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检测目标1)A.西汉王朝四分五裂B.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C.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D.推恩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检测目标2)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盐铁专卖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设置西域都护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 大一统主朝的巩固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7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 大一统主朝的巩固课堂教学ppt课件</a>,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汉武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大国之势背景,大国之士措施,中央政府,诸侯王势大,豪强横行,诸侯王势力强大,诸侯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 大一统主朝的巩固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7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2课 大一统主朝的巩固课文ppt课件</a>,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 大一统主朝的巩固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7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2课 大一统主朝的巩固集体备课ppt课件</a>,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