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一年级上册(2024)第1课 月亮,你好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美术一年级上册(2024)第1课 月亮,你好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小学,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特别是对色彩和形状有着天然的敏感性。 他们对美术课程充满热情,喜欢观察天空中的月亮,对月亮有着丰富的想象。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模仿力,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他们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月亮,你好》是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欣赏不同形状、颜色的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月亮的基本特征,并学会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月亮,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兴趣和想象,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月亮。同时,通过欣赏关于月亮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月亮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月亮。
能够发挥想象,为月亮添加背景和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欣赏、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绘画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
1.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月亮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2.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月亮,学习用绘画和手工的方式表现月亮。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为月亮添加背景和故事。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个性的月亮作品。五、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儿歌、讲述月亮的故事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示范教学:教师进行绘画和手工的示范,边示范边讲解方法和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掌握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月亮的方法。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关于月亮的音乐、故事等,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绘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评价激励: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月亮,你好》板书
月亮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满月 新月
上弦月 下弦月
月亮的特征: 1.形状:圆形、半圆形、月牙形
2.颜色:黄色、白色、蓝色
表现方法: 1.绘画:圆形工具画圆,涂色
2. 手工:彩纸剪贴、黏土塑形
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月亮:圆形 半圆形 波浪线
作品展示:学生作品(预留空间)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和图形表现月亮,并为月亮添加背景和故事。通过展示评价环节,让学生互相欣赏作品,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的绘画技能还比较薄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在时间安排上,实践操作环节时间过长,导致展示评价环节时间比较紧张。在以后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 谜语导入: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2. 引出课题《月亮,你好》。
1. 教师出谜语,引导学生猜出谜底是月亮。
2. 教师提问:“同学们见过月亮吗?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
1. 学生积极思考,猜出谜语谜底是月亮。
2. 学生回答见过月亮,描述月亮的形状等。
通过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初步感知
1. 欣赏不同形状的月亮图片,如新月、满月、弯月等。
2. 播放关于月亮的动画短片,让学生感受月亮的变化和美丽。
1. 教师展示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不同形状。
2. 播放动画短片后,提问:“短片中的月亮有哪些变化?”
1.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说出不同形状月亮的特点。
2. 学生观看动画短片后,回答教师的问题。
让学生对月亮的形状和变化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基础。
(三)、深入了解
1. 介绍月亮的科学知识,如月亮的形成、月亮与地球的关系等。
2. 讲述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和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
1.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月亮的科学知识。
2. 教师生动地讲述神话故事和传说。
1. 学生认真听讲,了解月亮的科学知识。
2. 学生被神话故事吸引,感受月亮的神秘。
增加学生对月亮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作品欣赏
1. 展示以月亮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包括儿童画、油画、水彩画等。
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色彩运用和创意。
1. 教师逐一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2. 提问:“这幅画用了什么颜色?是怎么表现月亮的?你觉得这幅画的创意在哪里?”
1. 学生仔细观察作品,欣赏不同风格的绘画。
2.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分析作品的特点。
通过欣赏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五)、创作指导
1. 提出创作要求:以 “月亮,你好” 为主题,创作一幅画,可以用任何绘画工具和材料。
2. 指导学生进行构图、色彩搭配等。
1. 教师明确创作要求。
2. 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1. 学生明确创作任务。
2. 学生开始创作,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构图和色彩搭配。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创作中表达对月亮的感受。
(六)、展示评价
1.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3.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1. 教师组织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或其他展示区域。
2. 提问:“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提出改进的建议。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展示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七)、课堂总结
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月亮的形状、变化、科学知识、神话故事以及绘画作品欣赏和创作。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大自然,用画笔记录美好的事物。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教师对学生提出鼓励和期望。
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鼓励。
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观察兴趣。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回家后观察晚上的天空,看看月亮有什么变化,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告诉爸爸妈妈并记录下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第2课 彩绘玩具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苏少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第3课 表达我们的感觉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苏少版一年级上册9 太阳和月亮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