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图片课件ppt
展开第10课 往事依依
还记得年少时的你吗?像朵娇嫩而羞涩的花,如今经历了风吹雨打,在慢慢变化,在渐渐长大…… “童年”是个回忆不尽的宝库,是个说不完的话题。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于漪老师的回忆,一起步入她的金色年华。
于漪,女,生于1929年,江苏镇江人。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代表作品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于漪文集》等。
《往事依依》是作者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邀请写的,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7期“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文章题目显示了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深深怀恋之情。
(1)于漪( )(2)素娥( )(3)婵娟( )(4)雕镂( )(5)铭刻( )(6)浩渺( )(7)镌刻( )(8)谆谆教导( )(9)chánɡ yánɡ( )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根据意思写词语。(1)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依:____________________(3)徜徉:________________(4)谆谆教导:__________________(5) :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6) :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7)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8) :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或事业繁荣兴旺。(9)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1.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2.找出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怀有“依依”之情的句子。
答案 ①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②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请在梳理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请将下面田字格中的字词书写三遍。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往事依依》,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几件留恋的往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 ①小时候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历其境。②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③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④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
2.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答案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作者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1.你觉得作者小时候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时有趣吗?可以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答案 有趣。“百看不厌”“凝视”“徜徉”“津津有味”等词语表现了“我”看画入迷的情景;“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表明“我”看画入神;“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身历其境”等词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形象地写出了“我”看画入神时的感受。
2.第3段中“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与第5段中的哪一句遥相呼应?这两句话有什么关系?
答案 (1)与第5段中的“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一句遥相呼应。(2)后一句是对前一句内容的进一步解释,强调了读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
3.作者为什么说“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1)因为国文老师的这一肢体语言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引起了“我”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将“我”引领到文学的天地中;也正是这一肢体语言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影响了“我”的一生。(2)这句话照应题目,突出了“往事难忘,意义重大”这一主题。
4.第6段引述老师的话的重点在哪里?“我”为什么对此“铭刻在心”且“一生受用不尽”?
答案 (1)老师的话的重点在于“做人”。(2)在作者看来,“当时老师并不说多少大道理,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于漪语)。作者正是按老师的谆谆教导去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从中获益匪浅。所以说“我”对此“铭刻在心”且“一生受用不尽”。
5.本文语言优美,赏析下面的句子,注意加下划线的字词。
以“流水”比喻年华,慨叹岁月不驻,往事如烟,时光接连不断地消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把“几件事”与“不少事情”作对比,反差强烈;突出主要内容,引起读者想往下看的念头。
一个“竟”字,说明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却觉得诧异,不容易解释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是作者小时候对这幅画会凝视入神。一个“乐”字,令作者几十年不忘,可见作者心地光明,开朗乐观,得益于很早接受艺术的陶冶。
1.作者回忆的几件事,为什么都与读书(画)有关?
答案 因为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时代,回忆起来,当然离不开读书。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才对学生时代有关读书(画)的这些往事印象深刻,产生了“依依”之情。
2.文章通过“我”对求学生涯中一些萦绕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案 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热爱家乡、热爱老师的深情。
本文写了两位国文老师讲课时的情态,很是精彩,不仅刻画了老师诵读诗歌时的神态动作,而且还写了“我”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和感受。请你仿照这种写法,写一位你的老师讲课时的情态。(200字左右)
答案 (示例)在夕阳的余晖中,老师的身影映在黑板上,由于板书十分用力,粉笔灰洋洋洒洒地飘在她的头发上,令她似乎平添了几缕白发。她满不在乎,关心的只是要把这一篇篇美文、一句句道理深深地刻在每个学生的心里。她上起课来极有趣,站在讲台前,目光如炬,语调高亢激昂,似乎整个身心都沉浸在美好的文学世界中。讲到精彩处,她便用手臂在空中划出一个大圆圈,人也不停地走来走去,双目炯炯地盯着我们,几乎要我们把讲课的全部内容刻在脑海中。
下列句子中加红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马拉松活动期间,在北京到处都能听到人们津津有味的谈论。B.家乡的风景优美,总能让我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C.读书跟吃东西一样要细嚼慢咽,慢慢品味,不能囫囵吞枣。D.缺乏自信的人说话总是吞吞吐吐,做事也是蹑手蹑脚。
A项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B项心旷神怡:性情舒畅,精神愉快。C项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D项“蹑手蹑脚”形容动作很轻,与自信无关。
课文通过“我”对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并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表现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1.熟读课文。2.完成晚练。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9284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论语十二章教学演示ppt课件</a>,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熟读课文梳理文意,悟读课文感受魅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论语十二章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a href="/yw/tb_c9284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论语十二章多媒体教学ppt课件</a>,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知人论世,走近作者,了解《论语》,基础梳理,初读感知,朗读课文,初读思考,理清结构,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第三单元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a href="/yw/tb_c405078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多媒体教学课件ppt</a>,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字音字形,多音字,形近字,向上或向前跳,使“我”一生受用,国文老师,代课国文老师,都是国文老师,宋词古,现代诗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