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课件第1页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课件第2页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课件第3页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课件第4页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课件第5页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课件第6页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课件第7页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课件第8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完美版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完美版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措施,学习目标,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判读“海绵城市”示意图,理解海绵城市的概念,了解海绵城市的构成;2、运用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3、运用案例,分析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理解建设海绵城市的重点是建立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海绵城市”,虽然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但是中国的推广速度并不慢。这个被称为能够逐步消除“城市病”的水生态管理新框架不仅是在给城市增添绿化,还为城市收集雨水,以自然的方式保护自然水系
    “海绵”不是一个虚的概念,它对应着的是实实在在的景观格局,构建海绵城市即是建立相应的水生态基础设施,这也是最为高效和集约的途径。如果说传统的城市开发斩断了雨水的自然循环路线,那么海绵城市建设,就是使城市的排水能模拟自然对雨水的吸收、储存、蒸发、使城市的排水系统遵循雨水循环规律。
    渗 减少硬质铺装、充分利用自然下垫面渗透作用,减少径流,涵养生态与环境,积存水资源
    蓄 降低峰值流量,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用 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和再生水,提高用水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
    滞 雨水花园、人工湿地及植草沟、滞留带等工程措施,控制城市内涝
    净 人工湿地建设、生态滤池建设,改善城市水环境
    排 构建灰绿结合的蓄排体系,避免内涝等灾害,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海绵城市建设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要求,将至少75%的降雨实现就地消纳和利用,城区有望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有效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彻底解决易涝路段积水问题,科学恢复重建水生态系统。
    屋顶绿化 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顶种植树木花卉、瓜果蔬菜,使屋面雨水得到滞留、利用,减缓排水压力,美化环境。
    下凹式绿地 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过滤、下渗使雨水得到净化,涵养地下水。
    透水铺装 利用透水材料铺设硬质地面,加快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加快排水。
    屋面集水 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收集引流到地表下渗,或者用储水箱收集储蓄。
    地下水箱 在建筑密度较高的区域,将储水设施埋于地下,将屋面收集的雨水导流到储水箱中,经过沉淀、净化后加以利用。
    收集雨水 灌溉绿地收集净化好的雨水可以应用于绿化灌溉、洗车、景观用水、冲厕等,缓解用水压力。
    下雨时吸水、储水、净水、渗水
    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A.减少雨水下渗 B.增加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蒸发 D.增加水汽输送2.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  )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B.“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D.“海绵城市”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洪能力
    不透水面指天然或人造的能阻止水渗透到地表以下的物质,如沥青、水泥地面等。监测和分析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不仅能了解城市化进程,而且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1990~2020年大湾区部分城市不透水面与绿地(林地与草地)空间比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990年~2020年,图示城市(   )A.不透水面比例不断增加B.绿地比例不断减少C.不透水面扩展速度不断上升D.绿地减少速度不断加快
    2.大湾区城市用地变化给该区域带来的影响最不可能的是(   )A.市民出行方便B.热岛效应加剧C.市区排水压力减轻D.地下水匮乏

    相关课件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十四节气概况,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与气象规律,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二十四节气与节庆民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教学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绵城市,城市内涝,开展地表水下渗实验,观点讨论,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屋面集水,地下水箱,收集雨水灌溉绿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