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B. 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
C. MgCl2的电子式:
D. CO2的空间结构模型:
【答案】A
【解析】
【详解】A.已知N为7号元素,故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A正确;
B.已知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且Cl为17号元素,故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表示为:,B错误;
C.MgCl2是离子化合物,故其电子式为:,C错误;
D.CO2是直线形分子,且C的原子半径大于O,故CO2的空间结构模型为:,D错误;
故答案为:A。
2. 下列物质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浓硝酸久置后,显黄色
B. 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
C. 新制的白色氢氧化亚铁放置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
D. 向黄色的铬酸钾(K2CrO4)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变为橙红色(Cr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久置的浓硝酸显黄色,原因是硝酸发生分解生成了NO2和O2,N、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SO2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紫红色褪去,故B不符合题意;
C.新制的白色氢氧化亚铁放置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Fe(OH)2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OH)2,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向黄色的铬酸钾(K2CrO4)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变为橙红色(Cr2O),Cr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该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三氟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含氟有机中间体,其结构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中O和F的第一电离能:OCH4B. 热稳定性:HF>HCl
C. 硬度:金刚石>单晶硅D. 熔点:NaCl>K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SiH4和CH4都为分子晶体,范德华力越大沸点越高与化学键无关,A项符合题意;
B.HF和HCl都为分子晶体,其热稳定性与共价键键能有关,B项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单晶硅都为共价晶体,共价晶体共价键越稳定硬度越大,C项不符合题意;
D.NaCl和KCl都为离子晶体,离子键键能越大熔点越高,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下列分子或离子的模型与其空间结构不一致的是
A. B. C. SO2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的中心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4,由于孤电子对数是0,因此离子的模型及其空间结构都是正四面体形,二者一致,A不符合题意;
B.的中心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3,由于孤电子对数是0,因此离子的模型及其空间结构都是平面三角形,二者一致,B不符合题意;
C.SO2的价层电子对数是2+=3,SO2的模型是平面三角形;由于其孤电子对数是1,因此SO2的空间结构是V形,二者不一致,C符合题意;
D.中心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2+=2,由于孤电子对数是0,因此离子的模型及其空间结构都是直线形,二者一致,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6. 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
A. 实验室制氨气:NH4ClNH3↑+HCl↑
B. 利用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Fe+Cu2+=Fe2++Cu
C. 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4HNO3(浓)+Cu=Cu(NO3)2+2NO2↑+2H2O
D. 向氯化银浊液中滴加氨水,得到澄清溶液:Ag++2NH3=[Ag(NH3)2]+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室制氨气,不能用加热NH4Cl的方法,氯化铵加热分解成NH3和HCl,遇冷后又会生成NH4Cl,A错误;
B.利用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2Fe3++Cu2+=2Fe2++Cu,B错误;
C.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4HNO3(浓)+Cu=Cu(NO3)2+2NO2↑+2H2O,C正确;
D.氯化银为沉淀不能拆,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Ag(NH3)2]++Cl-,D错误;
故选C。
7.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H2S能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而使溴水褪色,乙炔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使溴水褪色,所以H2S干扰乙炔的检验,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A错误;
B.根据图知,四氯化碳能萃取碘水中的碘,说明碘在CCl4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的好,故B正确;
C.SO2、H2SO4都能和NaOH溶液反应,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SO2中的H2SO4酸雾,应该用饱和NaHSO3溶液,故C错误;
D.探究干燥的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应该先将干燥的氯气通入干燥的有色布条,然后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否则从湿润的有色布条中会带出水蒸气影响实验结果,故D错误;
故选:B。
8. 利用聚合反应合成的某凝胶被拉伸后可自行恢复,该过程如下图所示(表示链延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成该凝胶的反应为缩聚反应
B. 该凝胶片段中含有3种官能团
C. 该凝胶在碱性条件下可降解为小分子
D. 该凝胶的拉伸和恢复与氢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合成该凝胶的反应为加聚反应,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加聚反应增长碳链,故A项错误;
B.该凝胶片段中含有2种官能团,酰胺基和羧基,故B项错误;
C.凝胶片段中的酰胺基可以在酸性或者碱性条件下水解,但是水解得到的不是小分子,故C项错误;
D.由图可知,该凝胶的拉伸酰胺基与羧基之间的氢键断裂,恢复时氢键又形成,故D项正确;
故本题选D
9. 乙烯和氧气在Ag催化下生成环氧乙烷(EO)和乙醛(AA)的机理如下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粒子用*标注,TS表示过渡态(TS2和TS3的能量相差不大)。
注:表示Ag催化剂表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2H4(g)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过程需要吸收能量
B. OMC*→EO(g)和OMC*→AA(g)的过程中均形成了碳氧σ键
C. 测得平衡产率:AA>EO,其主要原因是AA比EO更稳定
D. EO(g)AA(g)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A. C2H4 (g)吸附在催化剂表面能量升高,该过程需要吸收能量, A正确;
B.从环氧乙烷和乙醛结构可知,OMC*→EO (g)的过程中均形成了碳氧σ键,而OMC*→AA (g)的过程中均形成了碳氧π键,B错误;
C.EO (g)能量高于AA (g),所以AA比EO更稳定,平衡产率: AA> EO,C正确;
D. EO(g)能量高于AA(g),则EO(g) = AA (g)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降低,D正确;
答案选B。
10. 下列结论可由实验事实推导出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浓度均为的溶液和溶液的,根据“越弱越水解”,说明酸性HNO2>HClO,则,故选A;
B.一种沉淀易转化为比它更难溶的沉淀,向固体中加入过量饱和溶液有生成,不能证明,故不选B;
C.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才能证明 小于苯酚,故不选C;
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溶液生成AgI沉淀,I-浓度降低,平衡向左移动,不能证明氧化性:,故D错误;
选A。
11. 采用惰性电极电解制备乙醛酸()的原理如下所示。E室电解液为盐酸和乙二醛()的混合溶液,F室电解液为乙二酸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为电源正极
B. H+从E室迁移至F室
C. 外电路中每通过2ml电子,理论上就有1ml乙醛酸生成
D. E室中乙二醛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H2O+Cl2++2HCl
【答案】C
【解析】
【分析】左侧电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为阳极,则a电极为正极;b为负极,右侧电极为阴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电源正极,故A正确;
B.电解池中H+向阴极移动,则H+从E室迁移至F室,故B正确;
C.由装置可知阴阳极区均有乙醛酸生成,则外电路中每通过2ml电子,理论上有2ml乙醛酸生成,故C错误;
D.阳极生成的氯气与反应生成乙醛酸,1ml氯气得2ml电子,1ml反应时失2m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元素守恒得反应方程式:H2O+Cl2++2HCl,故D正确;
故选:C。
12. 实验目的:测定HCl和CH3COOH混合溶液中的c(CH3COOH)。
实验过程:取ymL混合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用xml·L-1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测得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数据处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b过程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逐渐变大
B. b→c过程中发生反应:
C. c点存在:
D. 当加入y1mLNaOH溶液时,混合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NaOH溶液和HCl、CH3COOH混酸反应时,先与强酸反应,然后再与弱酸反应。ab段NaOH溶液和HCl反应生成NaCl和水,CH3COOH未发生反应,b点溶液的溶质为NaCl和CH3COOH;bc段NaOH溶液与CH3COOH反应,c点溶液溶质成分为NaCl、CH3COONa;c点后NaOH过量,溶质成分为NaCl、CH3COONa和NaOH,据此解答。
【详解】A.a→b过程中,NaOH与HCl反应,溶液中HCl减少。根据CH3COOH电离方程式:CH3COOHCH3COO-+H+,HCl减少,对醋酸的电离的抑制减弱,CH3COOH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b→c过程中NaOH溶液与CH3COO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c点溶液的溶质为NaCl和CH3COONa,根据质子守恒,可得,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当加入y1mLNaOH溶液时,HCl完全反应,CH3COOH未反应,溶液呈酸性;溶液呈无色,错误,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3. 某大环分子(BU[6])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其中,—BU—表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试剂b的名称是甲醛
B. 试剂a的结构简式是
C. F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峰面积之比1:1:3
D. 由E合成1ml BU[6]时,共有12ml H2O生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E与试剂a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F与试剂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U[6],据此回答,
【详解】A.根据分子式可知,b的名称为甲醛,A正确;
B.分子式为C3H8SN2,-BU-结构中有S,根据原子守恒,S来自试剂a,则试剂a的结构简式是,B正确;
C.根据结构简式可知,等效氢有三种,所以峰有三种,分别是①-NH-,②-CH3,③,C正确;
D.E生成F脱去2分子水,再脱氢缩合环化生成水,1ml-BU-脱3分子水,所以合成1ml BU[6]时,共有18ml H2O生成,D错误;
故选D。
14. 乙醇-水催化重整发生如下反应:
I.
Ⅱ.恒压条件下,当投料比时,体系达到平衡时和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i.的选择性(或2)
ii.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为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当时,平衡体系中和的物质的量:
C. 当时,体系中总反应:
D. 恒温恒压条件下,向体系中充入氩气,可以提高的平衡产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盖斯定律可知,I+2Ⅱ=,则,A正确;
B.当T=706℃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为1,则,平衡体系中CO的选择性大于CO2的选择性,CO的物质的量大于CO2,则H2和H2O的物质的量:n(H2)> n(H2O),B错误;
C.当T=500℃时,平衡时CO2和CO的选择性相等,则体系中总反应:,C正确;
D.恒温恒压条件下,向体系中充入氩气,各气体的分压减小,则反应I平衡正移,可以提高H2的平衡产率,D正确;
故选B。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 氟化镁()晶体广泛应用在光学、冶金、国防、医疗等领域。
I.氟化镁晶胞是长方体,其结构如上图所示:
(1)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_______区(填“s”“p”“d或“ds”)。
(2)晶胞示意图中:a.○表示_______(填离子符号)。b.离子半径:结合离子结构示意图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
(3)已知晶胞体积为啊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则其晶体密度=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Ⅱ.一种由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i.易溶于甲醇;
ii.,,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
(5)比较相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①与;②与。
a.小组同学预测化学反应速率:①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6)上述流程中开始转化为所需氟化物的浓度:。结合沉淀溶解平衡分析原因:__________。
【答案】(1)s (2) ①. ②. ,,二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核电荷数:Z(F-)”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原卷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下列结论可由实验事实推导出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