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同步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课件).pptx
    • 教案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
    • 原卷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原卷版).docx
    • 解析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解析版).docx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课件)第1页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课件)第2页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课件)第3页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课件)第4页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课件)第5页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课件)第6页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课件)第7页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课件)第8页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第1页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第2页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第3页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原卷版)第1页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原卷版)第2页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原卷版)第3页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解析版)第1页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解析版)第2页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解析版)第3页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8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2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2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2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原卷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2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数据、类比等方法描述地球大小。
    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经纬度位置。
    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会用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描述地球的大小。
    利用经纬仪和地球仪,比较归纳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
    利用地球仪和地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学会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作用
    中国制作地球仪始于元代,在当时,球面就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后,亲自制作地球仪,向中国传授古希腊的“地圆说”,继明之后,清初康熙皇帝也命朝廷官员制作地球仪,使当朝的人们能及时了解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新知识,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认识水平。明、清两朝制造的地球仪现仅存3件,其中2件存于故宫博物院,1件存于伦敦英国博物馆。
    康熙朝地球仪,清康熙,清宫造办处制作,通高135厘米,球径70厘米。清宫旧藏。 球体中腰处的铜圈为地平圈,上刻四象限。与地平圈相交的铜圈为子午圈,上刻360°。球北极处附时盘,上刻十二时辰,分初、正。球面上绘黄道、赤道、经纬度,其中赤道绘以红色,黄道绘以黄色,经纬线每隔10°画一条。黄道上标有二十四节气名称、南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球面绘大陆行政区域,标注一些大城市的名称,如中国的“北京”、“太原”等,还绘有河流、湖泊、岛屿等。球面还标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如中国的“长城”。地球仪下端的一部分表现的是在宽阔的海域中有奇形怪状的水兽、大小帆船及航海线等。地球仪安放在工艺精湛的紫檀木雕花三弯腿支架上。
    在地球仪上,连接 的 ,叫经线。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提示:观察下图,完成表格。
    经线有无数条,我们该如何区分它们呢?
    经度:经度是二面角,即本初子午线平面和当地子午线平面的夹角。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理论上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被定为本初子午线,故此在历史上曾对此线有不同定位。1851年天文学家艾里在格林威治天文台并确定格林威治子午线。在1884年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国际本初子午线大会上正式定之为经度的起点。法国代表在投票时弃权,在1911年之前法国仍以巴黎子午线作为经度起点。
    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0˚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
    东西经180°重合了?怎么办?
    将它称为180°经线。
    45°E 90°E 135°E 180°
    180° 135°W 90°W 45°W
    东经和西经180°是 。
    由子午线向 和向 ,逐渐增大至 。
    中文: ( ) 和 ( ) (括号里标符号)
    A:西经100(100W)
    B:东经100(100E)
    C:东经500(500E)
    D:西经1700(1700W)
    判断东西经的方法1.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2.依据递变规律,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1、与0°经线的相对的是_________2、与30°W相对的经线是_________3、与30°E相对的经线是_________4、与60°W相对的经线是_________5、与60°E相对的经线是_________
    归纳总结:组成经线圈的经线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度数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
    提示:观察右图,在地球仪上寻找相对的经线
    那该如何划分东西半球?
    方案1:0° 和 180°方案2:20°w 和 160°E提示:比较这两个经线圈,哪一个穿过的陆地少。
    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按照由北到南的顺序,0°经线穿过英国、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加纳。 按照由北到南的顺序,180°经线穿过俄罗斯、美国、图瓦卢、斐济、新西兰。
    在地球仪上找出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如果以此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看看哪些国家被划分在两个半球。
    为什么东西半球图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建有本初子午线的标志,该标志以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线(图1.13)代表本初子午线。前去参观的人们往往会脚跨这条铜线,拍下“一只脚在东半球另一只脚在西半球”的照片。为什么他们会“一人跨东西两个半球”?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东西半球图是以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如果以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就会把欧洲、非洲大陆划分在两个半球。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大陆少,以此划分的东西半球图能呈现更多完整的大陆。
    图1.13 本初子午线标志
    原因:避免将欧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划分在东、西两个半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W和160°E
    40°E 80°E 120°E 160°E180°
    180° 120°W 60°W 20°W
    判断东西半球的秘诀: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小于20度的西经在东半球,大于160度的东经在西半球)
    结合课本P17页的图文内容,解决:1.赤道的概念2.在图1.15中描出赤道3.感知赤道的形状
    除极点是点外,每条纬线都是圆圈
    不相等,由赤道向两侧递减
    提示:阅读教材第17页,填下表。
    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
    南北纬90°是 。
    小练习:写出下面点的纬度。
    判断南北纬的方法1.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2.依据递变规律,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5.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
    赤道纪念碑座落在基多东北方的加拉加利镇,是为纪念1744年法国和厄瓜多尔地理测量考察团在此测出赤道线而建立的。赤道纪念碑,碑高30米,四方塔体坐落在一个直径为100米的大圆盘上。碑的四面刻有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西班牙文字母E、S、O、N,并书有“这里是地球的中心”字样。碑顶放置直径4.5米的铝质大地球仪,北极朝北,南极朝南,中间用白线标示的赤道从球面一直延伸到碑底部的石阶上。
    最火打卡方式——跨“世界之半”
    从0°经线向东西两侧递增
    1.与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千河”最为吻合的(    )A.北回归线 B.北极圈 C.南极点 D.赤道2.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线指的是(    )A.180°经线 B.0°纬线 C.0°经线 D.90°E经线3.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B.纬线的长度都相等C.每条经线各自成一个圆圈D.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读经纬度分布规律图,回答下面小题4.在地球仪上用字母表示,下列字母对应东、西、南、北排序正确的是(   )A.W、N、S、E B.E、W、S、NC.E、S、N、W D.S、N、W、E5.图上可以看出,经纬度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经度数字是北大东经,南大南经B.经度数字是东大东经,西大西经C.纬度数字是北大东纬,南大南纬D.纬度数字是北大北纬,南大南经
    6.图中A点的经度是(   )A.10°W B.10°E C.0° D.20°N7.C点位于B点的________方向(    )A.东南 B.正东 C.西北 D.东北8.四点中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相关课件

    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1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教学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1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1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原卷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1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章 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章 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2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教学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2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2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太空探索原卷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2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太空探索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1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1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地球在宇宙中原卷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1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地球在宇宙中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2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课件+同步教案+同步练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