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题型与战法精准训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解析)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题型与战法精准训练(新高考专用)1.2.2常用逻辑用语(针对练习)(原卷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题型与战法精准训练(新高考专用)1.2.2常用逻辑用语(针对练习)(原卷版+解析),共24页。
针对练习一 命题
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A.0是偶数吗?B.这个数学问题真难啊!
C.你,出去!D.x2+y2=0只有一组解
2.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有( )
①x2−3=0;②与一条直线相交的两直线平行吗?③3+1=5;④5x−3=6.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3.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
A.若a=b,则B.若,则a=b
C.若a=b,则ac=bcD.若ac=bc,则a=b
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a,b均是无理数,则a+b也是无理数;②50是10的倍数;
③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④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
其中是真命题的为( )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5.对于实数a,b,c,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若,则B.若,则ac2>bc2
C.若,则a2>b2D.若ac2>bc2,则
针对练习二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真假
6.下列四个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 )
A.任意x∈R,有x2+3<0B.任意x∈N,有x2>1
C.存在x∈Z,使x5<1D.存在x∈Q,使x2=3
7.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x>0,x2>x3B.∀x∈R,lnx>0
C.∃x∈R,sinx>−1D.∀x∈R,2x>0
8.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是真命题的是( )
A.∀x∈R,x2−2>0B.∀x∈N,x4≥1
C.∃x∈Z,x3<1D.∃x∈Q,x2=3
9.下列四个命题∶.
①∀x∈R,x2−x+14≥0
②∃x∈R,x2+2x+3<0
③∀n∈R,n2≥n
④至少有一个实数x,使得x3+1=0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0.下列命题中,是全称命题又是真命题的是( )
A.对任意的a,b∈R,都有a2+b2−2a−2b+2<0
B.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C.∃x0∈R,x02=x0
D.一次函数在上是单调函数
针对练习三 由命题的真假求参数
11.命题“∀x∈1,2,3x2−a≥0”为真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a≤2B.a≥2C.a≤3D.a≤4
12.已知命题“∃x∈12,2, 2x2−ax+1≤0”为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2213.已知命题“∀x∈R,a2−1x2−a−1x−1<0恒成立”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35或a>1B.−35C.−3514.命题 p:∃x0∈0,+∞使得 x02−λx0+1<0 成立,若是假命题,则实数λ取值范围是( )
A.(−∞,2]B.2,+∞C.−2,2D.−∞,−2∪[2,+∞)
15.若命题“存在,使x2+2x+a<0”为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1B.a<1C.a≤1D.a≥1
针对练习四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16.命题“∀x>1,x2+1>2”的否定为( )
A.∃x≤1,x2+1≤2B.∀x>1,x2+1≤2
C.∃x>1,x2+1≤2D.∀x≤1,x2+1≤2
17.命题:“对任意的x∈R,x2−2x−3≤0”的否定是( )
A.不存在x∈R,x2−2x−3≥0 B.存在x∈R,x2-2x-3≤0
C.存在x∈R,x2-2x-3>0D.对任意的x∈R,x2-2x-3>0
18.已知命题p:∀x∈[1,2],x2−x>0,则¬p为( )
A.∀x∉[1,2],x2−x>0B.∃x∈[1,2],x2−x>0
C.∀x∈[1,2],x2−x≤0D.∃x∈[1,2],x2−x≤0
19.命题:“∀x>0,2lnx+2x>0”的否定是( )
A.∀x>0,2lnx+2x<0B.∀x>0,2lnx+2x≤0
C.∃x>0,2lnx+2x≤0D.∃x>0,2lnx+2x<0
20.若p:∀x∈R,sinx≤1,则¬p为( )
A.B.∀x∈R,sinx≥1
C.∃x0∈R,sinx0≥1D.∀x∈R,sinx>1
针对练习五 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1.若a,b是正实数,则“ab≤1”是“a+b=2”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2.“x>6”是“x2−5x+6>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3.已知p:x−1≤2,q:x+1x−3≤0,则p是q的( )
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4.“x+y>0”是“x>0,y>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5.设x∈R,则“x<−2或x>1”是“x−2<1”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针对练习六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综合应用
26.已知数列an为等比数列,则“a5,a7是方程x2+2022x+1=0的两实根”是”a6=1,或a6=−1”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7.已知m,n不全为0,则“直线mx−ny−2=0与圆x2+y2=4相离”是“点在圆x2+y2=4内”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8.已知向量a=x,1,b=x,−9,则“x=3”是“a⊥b”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9.“0<λ<4”是“双曲线x24−y2λ=1的焦点在x轴上”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0.“a=2或a=1”是“直线l1:ax−y+a=0与直线l2:2x+a−3y+3a−1=0平行”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针对练习七 根据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求参数
31.已知m>0,p:−2≤x≤6,q:2−m≤x≤2+m,若p是q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0
C.0
A.a≤−2B.a≤2C.a≥2D.a≥−2
33.若不等式|x−1|A.{a∣a≥3}B.{a∣a≥1}C.{a∣a≤3}D.{a∣a≤1}
34.已知命题p:2x−3≤x,q:x2−2x+1−m2≤0,若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那么实数m的取值集合是( )
A.0B.2,+∞C.−2,2D.−∞,2
35.已知p:x−a<1,q:1x−2≥1.若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3B.2,3C.2,3D.2,3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
1.2.2 常用逻辑用语(针对练习)
针对练习
针对练习一 命题
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A.0是偶数吗?B.这个数学问题真难啊!
C.你,出去!D.x2+y2=0只有一组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构成命题的条件判断即可.
【详解】
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根据定义可知,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有( )
①x2−3=0;②与一条直线相交的两直线平行吗?③3+1=5;④5x−3=6.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命题的概念逐一判断.
【详解】
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是命题,由此可知:
①④没有x的范围,故不能判断真假,故①④不是命题;
②是疑问句,故不是命题;
③是陈述句,且错误,故是命题;
故选:C.
3.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
A.若a=b,则B.若,则a=b
C.若a=b,则ac=bcD.若ac=bc,则a=b
【答案】D
【解析】
【详解】
易知A,B,C均为真命题.对于D,当a=1,b=2,c=0时,ac=bc,但a≠b,D为假命题.
故选:D.
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a,b均是无理数,则a+b也是无理数;
②50是10的倍数;
③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④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
其中是真命题的为( )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举例可判定①为假命题;根据实数的性质,可得判定②为真命题;举例说明,可判定③假命题;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④是真命题.
【详解】
对于①中,若a,b均是无理数,则a+b可能是有理数,如,,
所以①为假命题.
对于②中,由50=10×5,所以50是10的倍数,所以②为真命题;
对于③中,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可能是钝角三角形,如三个内角分别为30°,30°,120°的三角形,所以③假命题;
对于④中,等边三角形都是60∘,所以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所以④是真命题.
故选:D.
5.对于实数a,b,c,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若,则B.若,则ac2>bc2
C.若,则a2>b2D.若ac2>bc2,则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判断不等式的真假,就是要考虑在不等式的变形过程中是否遵守不等式变形的规则.
【详解】
若,令a=2,b=1,1a=12,1b=1,1a<1b,故A错误;
若,令c=0,则ac2=bc2,故B错误;
若,令a=-1,b=-2,a2=1,b2=4,a2
故选:D.
针对练习二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真假
6.下列四个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 )
A.任意x∈R,有x2+3<0B.任意x∈N,有x2>1
C.存在x∈Z,使x5<1D.存在x∈Q,使x2=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不等式性质推证或举例子说明.
【详解】
由于对任意x∈R,都有x2≥0,因而有x2+3≥3,故A为假命题.
由于0∈N,当x=0时,x2>1不成立,故B为假命题.
由于−1∈Z,当x=−1时,x5<1,故C为真命题.
由于使x2=3成立的数只有±3,而它们都不是有理数,因此没有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平方等于3,故D是假命题.
故选:C
7.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x>0,x2>x3B.∀x∈R,lnx>0
C.∃x∈R,sinx>−1D.∀x∈R,2x>0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性质即可判断.
【详解】
解:对A:取x=12,则122>123成立,故选项A正确;
对B:当x≤0时,lnx没有意义,故选项B错误;
对C:取x=0,则sin0=0>−1成了,故选项C正确;
对D:由指数函数的性质有∀x∈R,2x>0成立,故选项D正确.
故选:B.
8.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是真命题的是( )
A.∀x∈R,x2−2>0B.∀x∈N,x4≥1
C.∃x∈Z,x3<1D.∃x∈Q,x2=3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特殊值一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对于A,当x=0时,x2−2>0不成立,所以命题“∀x∈R,x2−2>0”是假命题;
对于B,0∈N,当x=0时,x4≥1不成立,所以命题“∀x∈N,x4≥1”是假命题;
对于C,−1∈Z,当x=−1时,x3<1成立,所以命题“∃x∈Z,x3<1”是真命题;
对于D,使x2=3成立的数只有±3,而它们都不是有理数,因此,没有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平方等于3,
所以命题“∃x∈Q,x2=3”是假命题.
故选:C.
9.下列四个命题∶.
①∀x∈R,x2−x+14≥0
②∃x∈R,x2+2x+3<0
③∀n∈R,n2≥n
④至少有一个实数x,使得x3+1=0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结合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对于①,x2−x+14=x−122≥0,当x=12时等号成立,①正确,
对于②,由于x2+2x+3=x+12+2≥2>0,故②错误,
对于③,当n=12时,n2
所以正确的为①④.
故选:D.
10.下列命题中,是全称命题又是真命题的是( )
A.对任意的a,b∈R,都有a2+b2−2a−2b+2<0
B.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C.∃x0∈R,x02=x0
D.一次函数在上是单调函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运用全称量词的定义对四个选项进行判定,并进行辨别是否为真命题.
【详解】
选项A,含有全称量词“任意”,因为a2+b2−2a−2b+2=(a−1)2+(b−1)2≥0,所以A是假命题;
选项B,叙述上没有全称量词,实际上是指“所有的”,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所以B是假命题;
选项C,是特称命题;
选项D,叙述上没有全称量词,实际上是指“所有的”, 一次函数在上或为增函数,或为减函数,故D是真命题.
故选:D
针对练习三 由命题的真假求参数
11.命题“∀x∈1,2,3x2−a≥0”为真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a≤2B.a≥2C.a≤3D.a≤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不等式恒成立求出命题为真命题时a的范围,再选择其真子集即可求解.
【详解】
若“∀x∈1,2,3x2−a≥0为真命题,得a≤3x2对于x∈1,2恒成立,
只需a≤3x2min=3,
所以a≤2是命题“∀x∈1,2,3x2−a≥0为真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12.已知命题“∃x∈12,2, 2x2−ax+1≤0”为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22【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设可知,∀x∈12,2, 2x2−ax+1>0为真命题,即∀x∈12,2, 2x+1x>a恒成立.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2x+1xmin,即可得到实数a的取值范围.
【详解】
由题知,命题“∃x∈12,2, 2x2−ax+1≤0”为假命题,
则∀x∈12,2, 2x2−ax+1>0为真命题,即∀x∈12,2, 2x+1x>a恒成立.
又2x+1x≥22,当且仅当2x=1x≥22,即x=22等号成立,所以a<22.
故选:B
13.已知命题“∀x∈R,a2−1x2−a−1x−1<0恒成立”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35或a>1B.−35C.−35【答案】D
【解析】
【分析】
设函数fx=a2−1x2−a−1x−1,分别讨论a=−1,a=1时,fx<0是否恒成立,当a≠±1时,由Δ<0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即可求解.
【详解】
设函数fx=a2−1x2−a−1x−1,
由题设条件关于x的不等式a2−1x2−a−1x−1<0的解集为R,
可得对任意的x∈R,都有fx<0,
当a=1时,fx=−1<0,满足题意,
当a=−1时,fx=2x−1<0不恒成立,不符合题意,
又当a≠±1时,函数fx是关于x的抛物线,故抛物线必开口向下,且于x轴无交点,
故满足a2−1<0Δ=a−12+4a2−1<0,
解得:−35故选:D.
14.命题 p:∃x0∈0,+∞使得 x02−λx0+1<0 成立,若是假命题,则实数λ取值范围是( )
A.(−∞,2]B.2,+∞C.−2,2D.−∞,−2∪[2,+∞)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是假命题,则命题的否定为真命题,写出命题的否定,利用分离参数的方法求解即可.
【详解】
命题p:∃x0∈0,+∞,使得x02−λx0+1<0成立,若是假命题,
则命题的否定为:∀x∈0,+∞,成立,为真命题.
所以λ≤x+1x在x>0上恒成立,
由,当且仅当x=1时取得等号,
所以 .
故选:A
15.若命题“存在,使x2+2x+a<0”为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1B.a<1C.a≤1D.a≥1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命题的否定为真命题,据此求解a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
解:因为命题“存在,使x2+2x+a<0”为真命题,
所以Δ=4−4a>0,解得:a<1.
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B
针对练习四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16.命题“∀x>1,x2+1>2”的否定为( )
A.∃x≤1,x2+1≤2B.∀x>1,x2+1≤2
C.∃x>1,x2+1≤2D.∀x≤1,x2+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若,则q”的否定为“且¬q”
【详解】
根据命题的否定形式可得:原命题的否定为“”
故选:C
17.命题:“对任意的x∈R,x2−2x−3≤0”的否定是( )
A.不存在x∈R,x2−2x−3≥0 B.存在x∈R,x2-2x-3≤0
C.存在x∈R,x2-2x-3>0D.对任意的x∈R,x2-2x-3>0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全称命题的否定为存在命题,分析即得解
【详解】
由全称命题的否定为存在命题,
“对任意的x∈R,x2−2x−3≤0”的否定是“存在x∈R,x2-2x-3>0”
故选:C
18.已知命题p:∀x∈[1,2],x2−x>0,则¬p为( )
A.∀x∉[1,2],x2−x>0B.∃x∈[1,2],x2−x>0
C.∀x∈[1,2],x2−x≤0D.∃x∈[1,2],x2−x≤0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全称命题的否定为存在命题,分析即得解
【详解】
由题意,命题p:∀x∈[1,2],x2−x>0
由全称命题的否定为存在命题,可得:
¬p为∃x∈[1,2],x2−x≤0
故选:D
19.命题:“∀x>0,2lnx+2x>0”的否定是( )
A.∀x>0,2lnx+2x<0B.∀x>0,2lnx+2x≤0
C.∃x>0,2lnx+2x≤0D.∃x>0,2lnx+2x<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形式,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可得答案.
【详解】
命题:“∀x>0,2lnx+2x>0”是全称命题,
它的否定是特称命题:∃x>0,2lnx+2x≤0,
故选:C
20.若p:∀x∈R,sinx≤1,则¬p为( )
A.B.∀x∈R,sinx≥1
C.∃x0∈R,sinx0≥1D.∀x∈R,sinx>1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是特称量词命题即可求解.
【详解】
该命题的否定:
故选:A.
针对练习五 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1.若a,b是正实数,则“ab≤1”是“a+b=2”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基本不等式、充分、必要条件的知识确定正确选项.
【详解】
ab≤1时,如a=b=12,则a+b=1≠0.
a+b=2时,ab≤a+b22=1,当且仅当a=b=1时等号成立.
所以“ab≤1”是“a+b=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22.“x>6”是“x2−5x+6>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解不等式x2−5x+6>0,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不等式x2−5x+6>0可得x<2或x>3,
因为xx>6xx<2或x>3,所以,“x>6”是“x2−5x+6>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23.已知p:x−1≤2,q:x+1x−3≤0,则p是q的( )
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绝对值不等式求得,解分式不等式求得q,由此判断充分、必要条件.
【详解】
x−1≤2,−2≤x−1≤2,−1≤x≤3⇒p:−1≤x≤3.
x+1x−3≤0,x+1x−3≤0x−3≠0,−1≤x<3⇒q:−1≤x<3.
所以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C
24.“x+y>0”是“x>0,y>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即可;
【详解】
解:由x+y>0得不到x>0,y>0,如x=10,y=−1,满足x+y>0,但是x>0,y<0,故充分性不成立;
由x>0,y>0则x+y>0,故必要性成立,故“x+y>0”是“x>0,y>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25.设x∈R,则“x<−2或x>1”是“x−2<1”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不等式,再由集合的包含关系结合充分和必要条件的定义作出判断.
【详解】
∵x−2<1,∴−1
故选:B
针对练习六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综合应用
26.已知数列an为等比数列,则“a5,a7是方程x2+2022x+1=0的两实根”是”a6=1,或a6=−1”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利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在等比数列中,若a5,a7是方程x2+2022x+1=0的两实根,
,,则,a7<0,
则,则a6=1或a6=−1,即充分性成立,
当a6=1,或a6=−1时,能推出,但无法推出,即必要性不成立,
即“a5,a7是方程x2+2022x+1=0的两实根”是“a6=1,或a6=−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27.已知m,n不全为0,则“直线mx−ny−2=0与圆x2+y2=4相离”是“点在圆x2+y2=4内”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直线mx−ny−2=0与圆x2+y2=4相离求得m,n的关系,再根据点在圆x2+y2=4内得出m,n的关系,再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因为直线mx−ny−2=0与圆x2+y2=4相离,
所以圆心0,0到直线mx−ny−2=0的距离d=−2m2+n2>2,
所以m2+n2<1,
所以点在圆x2+y2=4内,
若点在圆x2+y2=4内,
则m2+n2<4,不能推出m2+n2<1,
即不能推出直线mx−ny−2=0与圆x2+y2=4相离,
所以“直线mx−ny−2=0与圆x2+y2=4相离”是“点在圆x2+y2=4内”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28.已知向量a=x,1,b=x,−9,则“x=3”是“a⊥b”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平面向量垂直的性质,结合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充分性、必要性的定义进行求解判断即可.
【详解】
当a⊥b时,有a⋅b=0⇒x2−9=0⇒x=±3,
显然由x=3⇒a⊥b,但是由a⊥b不一定能推出x=3,
故选:A
29.“0<λ<4”是“双曲线x24−y2λ=1的焦点在x轴上”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双曲线x24−y2λ=1的焦点在x轴上得到λ的范围,进而求得答案.
【详解】
由双曲线x24−y2λ=1的焦点在x轴上可知,λ>0.于是“0<λ<4”是“双曲线x24−y2λ=1的焦点在x轴上”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30.“a=2或a=1”是“直线l1:ax−y+a=0与直线l2:2x+a−3y+3a−1=0平行”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通过题意给的直线方程,可以求解出两直线平行时,a的值,将计算出a的值再代入直线方程验证是否满足,即可做出判断.
【详解】
当直线l1:ax−y+a=0与直线l2:2x+a−3y+3a−1=0平行时,有a(a−3)+2=0,解得,a=1或a=2,
当a=1时,直线l1:x−y+1=0,直线l2:2x−2y+2=0,两直线重合,不满足题意,而当a=2时,直线l1:2x−y+2=0,直线l2:2x−y+5=0,两直线平行,满足题意,故a=1或a=2是直线l1:ax−y+a=0与直线l2:2x+a−3y+3a−1=0平行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针对练习七 根据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求参数
31.已知m>0,p:−2≤x≤6,q:2−m≤x≤2+m,若p是q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0
C.0
【解析】
【分析】
设满足条件p,q的集合分别为集合A,B,由p是q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可得答案.
【详解】
由p:−2≤x≤6,设A=−2,6
设满足q:2−m≤x≤2+m的集合为B
由p是q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所以2−m≤2+m2−m≤−22+m≥6,解得m≥4
当m=4时,,此时不满足条件
所以m>4
故选:B
32.已知命题:lg2x<1,命题q:x+2x+a<0,若命题是命题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的取值范围为( )
A.a≤−2B.a≤2C.a≥2D.a≥−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求对应x的范围,再由充分不必要条件知q:−2
由题意,:0
故选:A.
33.若不等式|x−1|A.{a∣a≥3}B.{a∣a≥1}C.{a∣a≤3}D.{a∣a≤1}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已知中不等式|x−1|【详解】
解:∵不等式|x−1|设不等式的解集为A,则x0
当a>0时,A={x∣1−a
34.已知命题p:2x−3≤x,q:x2−2x+1−m2≤0,若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那么实数m的取值集合是( )
A.0B.2,+∞C.−2,2D.−∞,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解不等式2x−3≤x,x2−2x+1−m2≤0,再利用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列出不等式组,解之即得.
【详解】
由2x−3≤x得,2x−3≥02x−3≤x或2x−3<0−2x+3≤x,
解得1≤x≤3,即p:x∈[1,3];
由x2−2x+1−m2≤0得(x−1+m)(x−1−m)≤0,
∴当m>0时,x∈[1−m,1+m],当m=0时,x=1,当时,x∈[1+m,1−m];
又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m>01−m≥11+m≤3或m=0或m<01+m≥11−m≥3,且不等式组中等号不同时成立,
∴m=0,即实数m的取值集合0.
故选:A.
35.已知p:x−a<1,q:1x−2≥1.若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3B.2,3C.2,3D.2,3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然后由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列不等式组可求出a的取值范围
【详解】
由x−a<1,解得a−1
所以a−1≤2a+1>3,解得2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8.3.2双曲线(针对练习)-备战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题型与战法精准训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832双曲线针对练习-备战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题型与战法精准训练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832双曲线针对练习-备战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题型与战法精准训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1.2 集合(针对练习)-备战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题型与战法精准训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112集合针对练习-备战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题型与战法精准训练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112集合针对练习-备战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题型与战法精准训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9.2.2统计模型(针对练习)-备战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题型与战法精准训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922统计模型针对练习-备战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题型与战法精准训练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922统计模型针对练习-备战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题型与战法精准训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