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数学同步备好课之题型全归纳(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专题40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原卷版+解析)
展开对于在区间[a,b]上图象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它的零点所在区间一分为二,使所得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知识点二 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给定精确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y=f(x)零点x0的近似值的一般步骤如下:
(1)确定零点x0的初始区间[a,b],验证f(a)f(b)<0.
(2)求区间(a,b)的中点C.
(3)计算f(c),并进一步确定零点所在的区间:
①若f(c)=0(此时x0=c),则c就是函数的零点;
②若f(a)f(c)<0(此时x0∈(a,c)),则令b=c;
③若f(c)f(b)<0(此时x0∈(c,b)),则令a=C.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若|a-b|<ε,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或b);否则重复步骤(2)~(4).
知识点三 新知拓展
1.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仅适用于函数的变号零点(曲线通过零点时,函数值的符号变号),对函数的不变号零点(曲线通过零点时,函数值的符号不变号)不适用.如求函数f(x)=(x-1)2的零点近似值就不能用二分法.
2.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近似值时,要根据函数的性质尽可能地找到含有零点的更小的区间,这样可以减少用二分法的次数,减少计算量.
3.二分法采用逐步逼近的思想,使区间逐步缩小,使函数零点所在的范围逐步缩小,也就是逐渐逼近函数的零点.当区间长度小到一定程度时,就得到近似值.
4.由|a-b|<ε,可知区间[a,b]中任意一个值都是零点x0的满足精确度ε的近似值.为了方便,这里统一取区间端点a(或b)作为零点的近似值.精确度与精确到是不一样的概念.比如得数是1.25或1.34,精确到0.1都是通过四舍五入后保留一位小数得1.3.而“精确度为0.1”指零点近似值所在区间[a,b]满足|a-b|<0.1,比如零点近似值所在区间[1.25,1.34].若精确度为0.1,则近似值可以是1.25,也可以是1.34.
5.在第一步中要使区间[a,b]的长度尽量小,且f(a)·f(b)<0.
6.由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我们可用二分法来求方程的近似解.对于求形如f(x)=g(x)的方程的近似解,可以通过移项转化成求形如F(x)=f(x)-g(x)=0的方程的近似解,然后按照用二分法求函数F(x)零点近似值的步骤求解.
题型一 二分法的适用条件
1.下列图象与x轴均有交点,其中不能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是( )
2.已知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零点的个数与可以用二分法求解的个数分别为( )
A.4,4 B.3,4 C.5,4 D.4,3
3.下列函数图象中表示的函数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是( )
4.下列函数图象与x轴均有交点,其中不能用二分法求图中函数零点的是( )
A B C D
5.已知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能利用二分法求解的零点是________.
6.用二分法求如图所示的函数f(x)的零点时,不可能求出的零点是( )
A.x1 B.x2 C.x3D.x4
7.下列函数中不能用二分法求零点近似值的是( )
A.f(x)=3x-1 B.f(x)=x3
C.f(x)=|x| D.f(x)=ln x
8.用二分法求函数f(x)在区间[a,b]内的零点时,需要的条件是( )
①f(x)在区间[a,b]上是连续不断的;②f(a)·f(b)<0;③f(a)·f(b)>0;④f(a)·f(b)≥0.
A.①② B.①③ C.①④D.②
9.下列函数不宜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是( )
A.f(x)=x3-1B.f(x)=ln x+3
C.f(x)=x2+2eq \r(2)x+2D.f(x)=-x2+4x-1
题型二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函数零点的近似值)
1.下面关于二分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二分法可求所有函数零点的近似值
B.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的任一位
C.二分法无规律可循,无法在计算机上完成
D.只能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
2.关于“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法正确的是( )
A.“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定可将y=f(x)在[a,b]内的所有零点得到
B.“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有可能得不到y=f(x)在[a,b]内的零点
C.应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y=f(x)在[a,b]内有可能无零点
D.“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可能得到f(x)=0在[a,b]内的精确解
3.用二分法求函数f(x)=x3+5的零点可以取的初始区间是( )
A.[-2,-1]B.[-1,0]
C.[0,1]D.[1,2]
4.函数f(x)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曲线,在用二分法求方程f(x)=0在(1,2)内近似解的过程可得f(1)<0,f(1.5)>0,f(1.25)<0,则方程的解所在区间为( )
A.(1.25,1.5) B.(1,1.25)
C.(1.5,2) D.不能确定
5.用二分法求函数f(x)=2x+3x-7在区间[0,4]上的零点近似值,取区间中点2,则下一个存在零点的区间为( )
A.(0,1) B.(0,2)
C.(2,3) D.(2,4)
6.在用二分法求函数f(x)的一个正实数零点时,经计算,f(0.64)<0,f(0.72)>0,f(0.68)<0,则函数的一个精确到0.1的正实数零点的近似值为( )
A.0.68 B.0.72
C.0.7 D.0.6
7.用二分法求函数y=f(x)在区间[2,4]上零点的近似值,经验证有f(2)·f(4)<0.取区间的中点x1=eq \f(2+4,2)=3,计算得f(2)·f(x1)<0,则此时零点x0∈________(填区间).
8.在用“二分法”求函数f(x)零点近似值时,第一次所取的区间是[-2,4],则第三次所取的区间可能是()
A.[1,4] B.[-2,1]
C.eq \b\lc\[\rc\](\a\vs4\al\c1(-2,\f(5,2))) D.eq \b\lc\[\rc\](\a\vs4\al\c1(-\f(1,2),1))
9.若函数f(x)=x3+x2-2x-2的一个正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用二分法计算,其参考数据如下:
那么方程x3+x2-2x-2=0的一个近似根(精确度为0.05)可以是( )
A.1.25 B.1.375
C.1.42 D.1.5
10.用二分法求函数f(x)=3x-x-4的一个零点,其参考数据如下:
据此数据,可得方程3x-x-4=0的一个近似解(精确度为0.01)可取________.
11.在用二分法求方程f(x)=0在[0,1]上的近似解时,经计算,f(0.625)<0,f(0.75)>0,f(0.687 5)<0,即得出方程的一个近似解为________.(精确度为0.1)
12.用二分法求方程ln(2x+6)+2=3x的根的近似值时,令f(x)=ln(2x+6)+2-3x,并用计算器得到下表:
由表中的数据,求方程ln(2x+6)+2=3x的一个近似解(精确度为0.1).
13.用二分法研究函数f(x)=x3+3x-1的零点时,第一次经过计算得f(0)<0,f(0.5)>0,可得其中一个零点x0∈________,第二次应计算________.
14.已知函数f(x)=ln x+2x-6有一个零点,求这个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使这个区间的长度不超过eq \f(1,4)(不能用计算器).
15.已知方程2x+2x=5.
(1)判断该方程解的个数以及所在区间;
(2)用二分法求出方程的近似解(精确度0.1).
参考数值:
16.用二分法求方程x2-5=0的一个近似正解.(精确度为0.1)
17.求方程lg x=2-x的近似解.(精确度为0.1)
18.求函数f(x)=x3-3x2-9x+1的一个负零点(精确度0.01).
19.若函数y=f(x)在区间(a,b)内的零点用二分法按精确度为ε求出的结果与精确到ε求出的结果相等,则称函数y=f(x)在区间(a,b)内的零点为“和谐零点”.试判断函数f(x)=x3+x2-2x-2在区间(1,1.5)上按ε=0.1用二分法逐次计算求出的零点是否为“和谐零点”.
(参考数据:f(1.25)≈-0.984,f(1.375)≈-0.260,f(1.4375)≈0.162,f(1.4065)≈-0.052)
题型三 二分法的实际应用
1.已知函数f(x)=3ax2+2bx+c,a+b+c=0,f(0)>0,f(1)>0,证明a>0,并利用二分法证明方程f(x)=0在区间[0,1]内有两个实根.
2.已知函数f(x)=eq \f(1,3)x3-x2+1.
(1)证明方程f(x)=0在区间(0,2)内有实数解;
(2)使用二分法,取区间的中点三次,指出方程f(x)=0(x∈[0,2])的实数解x0在哪个较小的区间内.
3.在26枚崭新的金币中,有一枚外表与真金币完全相同的假币(质量小一点),现在只有一架天平,则应用二分法的思想,最多称________次就可以发现这枚假币.
4.现有12个小球,从外观上看完全相同,除了1个小球质量不合标准外,其余的小球质量均相同,用同一架天平(无砝码),限称三次,把这个“坏球”找出来,并说明此球是偏轻还是偏重.如何称?
f(1)=-2
f(1.5)=0.625
f(1.25)=-0.984
f(1.375)=-0.260
f(1.437 5)=0.162
f(1.406 25)=-0.054
f(1.600 0)≈0.200
f(1.587 5)≈0.133
f(1.575 0)≈0.067
f(1.562 5)≈0.003
f(1.556 2)≈-0.029
f(1.550 0)≈-0.060
x
1.00
1.25
1.375
1.50
f(x)
1.079 4
0.191 8
-0.360 4
-0.998 9
x
1.187 5
1.125
1.25
1.312 5
1.375
1.5
2x
2.278
2.181
2.378
2.484
2.594
2.83
专题40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知识点一 二分法的概念
对于在区间[a,b]上图象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它的零点所在区间一分为二,使所得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知识点二 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给定精确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y=f(x)零点x0的近似值的一般步骤如下:
(1)确定零点x0的初始区间[a,b],验证f(a)f(b)<0.
(2)求区间(a,b)的中点C.
(3)计算f(c),并进一步确定零点所在的区间:
①若f(c)=0(此时x0=c),则c就是函数的零点;
②若f(a)f(c)<0(此时x0∈(a,c)),则令b=c;
③若f(c)f(b)<0(此时x0∈(c,b)),则令a=C.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若|a-b|<ε,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或b);否则重复步骤(2)~(4).
知识点三 新知拓展
1.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仅适用于函数的变号零点(曲线通过零点时,函数值的符号变号),对函数的不变号零点(曲线通过零点时,函数值的符号不变号)不适用.如求函数f(x)=(x-1)2的零点近似值就不能用二分法.
2.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近似值时,要根据函数的性质尽可能地找到含有零点的更小的区间,这样可以减少用二分法的次数,减少计算量.
3.二分法采用逐步逼近的思想,使区间逐步缩小,使函数零点所在的范围逐步缩小,也就是逐渐逼近函数的零点.当区间长度小到一定程度时,就得到近似值.
4.由|a-b|<ε,可知区间[a,b]中任意一个值都是零点x0的满足精确度ε的近似值.为了方便,这里统一取区间端点a(或b)作为零点的近似值.精确度与精确到是不一样的概念.比如得数是1.25或1.34,精确到0.1都是通过四舍五入后保留一位小数得1.3.而“精确度为0.1”指零点近似值所在区间[a,b]满足|a-b|<0.1,比如零点近似值所在区间[1.25,1.34].若精确度为0.1,则近似值可以是1.25,也可以是1.34.
5.在第一步中要使区间[a,b]的长度尽量小,且f(a)·f(b)<0.
6.由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我们可用二分法来求方程的近似解.对于求形如f(x)=g(x)的方程的近似解,可以通过移项转化成求形如F(x)=f(x)-g(x)=0的方程的近似解,然后按照用二分法求函数F(x)零点近似值的步骤求解.
题型一 二分法的适用条件
1.下列图象与x轴均有交点,其中不能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是( )
[解析]按定义,f(x)在[a,b]上是连续的,且f(a)·f(b)<0,才能不断地把函数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进而利用二分法求出函数的零点.故结合各图象可得选项B,C,D满足条件,而选项A不满足,在A中,图象经过零点x0时,函数值不变号,因此不能用二分法求解.故选A.
2.已知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零点的个数与可以用二分法求解的个数分别为( )
A.4,4 B.3,4 C.5,4 D.4,3
[解析]图象与x轴有4个交点,所以零点的个数为4;左右函数值异号的零点有3个,
所以用二分法求解的个数为3,故选D.
3.下列函数图象中表示的函数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是( )
[解析]由于只有C满足图象连续,且f(a)·f(b)<0,故只有C能用二分法求零点.
4.下列函数图象与x轴均有交点,其中不能用二分法求图中函数零点的是( )
A B C D
[解析]二分法的理论依据是零点存在定理,必须满足零点两侧函数值异号才能求解.而选项B图中零点两侧函数值同号,即曲线经过零点时不变号,称这样的零点为不变号零点.另外,选项A,C,D零点两侧函数值异号,称这样的零点为变号零点.答案为B
5.已知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能利用二分法求解的零点是________.
[解析]因为x3左右两侧的函数值同号,故其不能用二分法求解.
6.用二分法求如图所示的函数f(x)的零点时,不可能求出的零点是( )
A.x1 B.x2 C.x3D.x4
[解析]由二分法的原理可知,x3不能用二分法求出,因为其左右两侧的函数值同负.
7.下列函数中不能用二分法求零点近似值的是( )
A.f(x)=3x-1 B.f(x)=x3
C.f(x)=|x| D.f(x)=ln x
[解析]对于选项C而言,令|x|=0,得x=0,即函数f(x)=|x|存在零点,但当x>0时,f(x)>0;当x<0时,f(x)>0,所以f(x)=|x|的函数值非负,即函数f(x)=|x|有零点,但零点两侧函数值同号,所以不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近似值.
8.用二分法求函数f(x)在区间[a,b]内的零点时,需要的条件是( )
①f(x)在区间[a,b]上是连续不断的;②f(a)·f(b)<0;③f(a)·f(b)>0;④f(a)·f(b)≥0.
A.①② B.①③ C.①④D.②
[解析] 由二分法的定义知①②正确.
9.下列函数不宜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是( )
A.f(x)=x3-1B.f(x)=ln x+3
C.f(x)=x2+2eq \r(2)x+2D.f(x)=-x2+4x-1
[解析]因为f(x)=x2+2eq \r(2)x+2=(x+eq \r(2))2≥0,不存在小于0的函数值,所以不能用二分法求零点.
题型二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函数零点的近似值)
1.下面关于二分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二分法可求所有函数零点的近似值
B.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的任一位
C.二分法无规律可循,无法在计算机上完成
D.只能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
[解析]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近似值,需要有端点函数值符号相反的区间,故选项A错误;二分法是一种程序化的运算,故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故选项C错误;求函数零点的方法还有方程法、函数图象法等,故D错误,故选B.
2.关于“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法正确的是( )
A.“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定可将y=f(x)在[a,b]内的所有零点得到
B.“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有可能得不到y=f(x)在[a,b]内的零点
C.应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y=f(x)在[a,b]内有可能无零点
D.“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可能得到f(x)=0在[a,b]内的精确解
[解析]二分法求零点,则一定有且能求出,故B,C不正确;零点左侧与右侧的函数值符号相同的零点不能用二分法得到,故A不正确,故选D.
3.用二分法求函数f(x)=x3+5的零点可以取的初始区间是( )
A.[-2,-1]B.[-1,0]
C.[0,1]D.[1,2]
[解析]∵f(-2)=-3<0,f(-1)=4>0,f(-2)·f(-1)<0,可取[-2,-1]作为初始区间,用二分法逐次计算.
4.函数f(x)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曲线,在用二分法求方程f(x)=0在(1,2)内近似解的过程可得f(1)<0,f(1.5)>0,f(1.25)<0,则方程的解所在区间为( )
A.(1.25,1.5) B.(1,1.25)
C.(1.5,2) D.不能确定
[解析]由于f(1.25)·f(1.5)<0,则方程的解所在区间为(1.25,1.5).
5.用二分法求函数f(x)=2x+3x-7在区间[0,4]上的零点近似值,取区间中点2,则下一个存在零点的区间为( )
A.(0,1) B.(0,2)
C.(2,3) D.(2,4)
[解析] 因为f(0)=20+0-7=-6<0,f(4)=24+12-7>0,
f(2)=22+6-7>0,所以f(0)·f(2)<0,所以零点在区间(0,2)内.
6.在用二分法求函数f(x)的一个正实数零点时,经计算,f(0.64)<0,f(0.72)>0,f(0.68)<0,则函数的一个精确到0.1的正实数零点的近似值为( )
A.0.68 B.0.72
C.0.7 D.0.6
[解析]已知f(0.64)<0,f(0.72)>0,则函数f(x)的零点的初始区间为[0.64,0.72],又0.68=eq \f(1,2)(0.64+0.72),
且f(0.68)<0,所以零点在区间[0.68,0.72],且该区间的左、右端点精确到0.1所取的近似值都是0.7,因此,0.7就是所求函数的一个正实数零点的近似值.答案C
7.用二分法求函数y=f(x)在区间[2,4]上零点的近似值,经验证有f(2)·f(4)<0.取区间的中点x1=eq \f(2+4,2)=3,计算得f(2)·f(x1)<0,则此时零点x0∈________(填区间).
[解析]因为f(2)·f(3)<0,所以零点在区间(2,3)内.
8.在用“二分法”求函数f(x)零点近似值时,第一次所取的区间是[-2,4],则第三次所取的区间可能是()
A.[1,4] B.[-2,1]
C.eq \b\lc\[\rc\](\a\vs4\al\c1(-2,\f(5,2))) D.eq \b\lc\[\rc\](\a\vs4\al\c1(-\f(1,2),1))
[解析]∵第一次所取的区间是[-2,4],∴第二次所取的区间可能为[-2,1],[1,4],
∴第三次所取的区间可能为eq \b\lc\[\rc\](\a\vs4\al\c1(-2,-\f(1,2))),eq \b\lc\[\rc\](\a\vs4\al\c1(-\f(1,2),1)),eq \b\lc\[\rc\](\a\vs4\al\c1(1,\f(5,2))),eq \b\lc\[\rc\](\a\vs4\al\c1(\f(5,2),4)).答案D
9.若函数f(x)=x3+x2-2x-2的一个正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用二分法计算,其参考数据如下:
那么方程x3+x2-2x-2=0的一个近似根(精确度为0.05)可以是( )
A.1.25 B.1.375
C.1.42 D.1.5
[解析]由表格可得,函数f(x)=x3+x2-2x-2的零点在(1.406 25,1.437 5)之间.结合选项可知,方
程x3+x2-2x-2=0的一个近似根(精确度为0.05)可以是1.42.故选C.
10.用二分法求函数f(x)=3x-x-4的一个零点,其参考数据如下:
据此数据,可得方程3x-x-4=0的一个近似解(精确度为0.01)可取________.
[解析] f(1.562 5)≈0.003>0,f(1.556 2)≈-0.029<0,方程3x-x-4=0的一个近似解在(1.556 2,1.562 5)上,且满足精确度为0.01,所以所求近似解可取为1.562 5.
11.在用二分法求方程f(x)=0在[0,1]上的近似解时,经计算,f(0.625)<0,f(0.75)>0,f(0.687 5)<0,即得出方程的一个近似解为________.(精确度为0.1)
[解析]∵f(0.625)<0,f(0.75)>0,f(0.687 5)<0,∴方程的解在(0.687 5,0.75)上,而|0.75-0.687 5|<0.1,
∴方程的一个近似解为0.687 5.(答案不唯一)
12.用二分法求方程ln(2x+6)+2=3x的根的近似值时,令f(x)=ln(2x+6)+2-3x,并用计算器得到下表:
由表中的数据,求方程ln(2x+6)+2=3x的一个近似解(精确度为0.1).
[解析]因为f(1.25)·f(1.375)<0,故根据二分法的思想,知函数f(x)的零点在区间(1.25,1.375)内,但区间(1.25,1.375)的长度为0.125>0.1,因此需要取(1.25,1.375)的中点1.312 5,两个区间(1.25,1.312 5)和(1.312 5,1.375)中必有一个满足区间端点的函数值符号相异,又区间的长度为0.062 5<0.1,因此1.312 5是一个近似解.
13.用二分法研究函数f(x)=x3+3x-1的零点时,第一次经过计算得f(0)<0,f(0.5)>0,可得其中一个零点x0∈________,第二次应计算________.
[解析] ∵f(0)<0,f(0.5)>0,∴x0∈(0,0.5),故第二次应计算f(0.25).
14.已知函数f(x)=ln x+2x-6有一个零点,求这个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使这个区间的长度不超过eq \f(1,4)(不能用计算器).
[解析] ∵f(2)<0,f(3)>0,∴f(x)的零点x0∈(2,3).取x1=eq \f(5,2),∵feq \b\lc\(\rc\)(\a\vs4\al\c1(\f(5,2)))=ln eq \f(5,2)-1=ln eq \f(5,2)-ln e<0,
∴feq \b\lc\(\rc\)(\a\vs4\al\c1(\f(5,2)))f(3)<0,∴x0∈eq \b\lc\(\rc\)(\a\vs4\al\c1(\f(5,2),3)).取x2=eq \f(11,4),∵feq \b\lc\(\rc\)(\a\vs4\al\c1(\f(11,4)))=ln eq \f(11,4)-eq \f(1,2)=ln eq \f(11,4)-ln e eq \s\up15( eq \f (1,2)) >0,
∴feq \b\lc\(\rc\)(\a\vs4\al\c1(\f(11,4)))feq \b\lc\(\rc\)(\a\vs4\al\c1(\f(5,2)))<0,∴x0∈eq \b\lc\(\rc\)(\a\vs4\al\c1(\f(5,2),\f(11,4))).而eq \b\lc\|\rc\|(\a\vs4\al\c1(\f(11,4)-\f(5,2)))=eq \f(1,4)≤eq \f(1,4),∴eq \b\lc\(\rc\)(\a\vs4\al\c1(\f(5,2),\f(11,4)))即为符合条件的一个区间.
15.已知方程2x+2x=5.
(1)判断该方程解的个数以及所在区间;
(2)用二分法求出方程的近似解(精确度0.1).
参考数值:
[解析](1)令f(x)=2x+2x-5.因为函数f(x)=2x+2x-5在R上是增函数,
所以函数f(x)=2x+2x-5至多有一个零点.因为f(1)=21+2×1-5=-1<0,f(2)=22+2×2-5=3>0,
所以函数f(x)=2x+2x-5的零点在(1,2)内.
(2)用二分法逐次计算,列表如下:
因为|1.375-1.25|=0.125>0.1,且|1.312 5-1.25|=0.062 5<0.1,
所以函数的零点近似值为1.312 5,即方程2x+2x=5的近似解可取为1.312 5.
16.用二分法求方程x2-5=0的一个近似正解.(精确度为0.1)
[解析]令f(x)=x2-5,因为f(2.2)=-0.16<0,f(2.4)=0.76>0,所以f(2.2)·f(2.4)<0,
即这个函数在区间(2.2,2.4)内有零点x0,
取区间(2.2,2.4)的中点x1=2.3,f(2.3)=0.29,因为f(2.2)·f(2.3)<0,所以x0∈(2.2,2.3),
再取区间(2.2,2.3)的中点x2=2.25,f(2.25)=0.062 5,因为f(2.2)·f(2.25)<0,
所以x0∈(2.2,2.25),由于|2.25-2.2|=0.05<0.1,所以原方程的近似正解可取为2.25.
17.求方程lg x=2-x的近似解.(精确度为0.1)
[解析]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y=lg x,y=2-x的图象如图所示,
可以发现方程lg x=2-x有唯一解,记为x0,并且解在区间(1,2)内.
设f(x)=lg x+x-2,则f(x)的零点为x0.用计算器计算得f(1)<0,f(2)>0⇒x0∈(1,2);
f(1.5)<0,f(2)>0⇒x0∈(1.5,2);f(1.75)<0,f(2)>0⇒x0∈(1.75,2),
f(1.75)<0,f(1.875)>0⇒x0∈(1.75,1.875);f(1.75)<0,f(1.8125)>0⇒x0∈(1.75,1.8125).
∵|1.8125-1.75|=0.0625<0.1,∴方程的近似解可取为1.8125.
18.求函数f(x)=x3-3x2-9x+1的一个负零点(精确度0.01).
[解析] 确定一个包含负数零点的区间(m,n),且f(m)·f(n)<0.因为f(-1)>0,f(-2)<0,
所以可以取区间(-2,-1)作为计算的初始区间,当然选取在较大的区间也可以.用二分法逐步计算,
列表如下:
由于|-1.929 687 5+1.937 5|=0.007 812 5<0.01,所以函数的一个负零点近似值可取为-1.929 687 5.
19.若函数y=f(x)在区间(a,b)内的零点用二分法按精确度为ε求出的结果与精确到ε求出的结果相等,则称函数y=f(x)在区间(a,b)内的零点为“和谐零点”.试判断函数f(x)=x3+x2-2x-2在区间(1,1.5)上按ε=0.1用二分法逐次计算求出的零点是否为“和谐零点”.
(参考数据:f(1.25)≈-0.984,f(1.375)≈-0.260,f(1.4375)≈0.162,f(1.4065)≈-0.052)
[解析] 函数f(x)=x3+x2-2x-2在区间(1,1.5)上有f(1)=-2<0,f(1.5)>0,故f(x)在(1,1.5)内有零点.
又f(x)=0,即x3+x2-2x-2=0,所以(x+1)(x-eq \r(2))(x+eq \r(2))=0,
所以f(x)在(1,1.5)内的零点为eq \r(2),故精确到ε=0.1的零点为1.4.
而根据二分法,将(1,1.5)分为(1,1.25),(1.25,1.5),因f(1.25)≈-0.984<0,故f(x)的零点在(1.25,1.5)内,此时区间长度为0.25>ε,继续下去,f(x)的零点在(1.375,1.4375)内,此时区间长度为0.0625<ε,此时零点的近似解可取1.375或1.4375,显然不等于1.4,故求出的零点不为“和谐零点”.
题型三 二分法的实际应用
1.已知函数f(x)=3ax2+2bx+c,a+b+c=0,f(0)>0,f(1)>0,证明a>0,并利用二分法证明方程f(x)=0在区间[0,1]内有两个实根.
[解析] ∵f(1)>0,∴3a+2b+c>0,即3(a+b+c)-b-2c>0.
∵a+b+c=0,∴-b-2c>0,则-b-c>c,即a>c.∵f(0)>0,∴c>0,则a>0.
在区间[0,1]内选取二等分点eq \f(1,2),则feq \b\lc\(\rc\)(\a\vs4\al\c1(\f(1,2)))=eq \f(3,4)a+b+c=eq \f(3,4)a+(-a)=-eq \f(1,4)a<0.
∵f(0)>0,f(1)>0,∴函数f(x)在区间eq \b\lc\(\rc\)(\a\vs4\al\c1(0,\f(1,2)))和eq \b\lc\(\rc\)(\a\vs4\al\c1(\f(1,2),1))上各有一个零点.
又f(x)最多有两个零点,从而f(x)=0在[0,1]内有两个实根.
2.已知函数f(x)=eq \f(1,3)x3-x2+1.
(1)证明方程f(x)=0在区间(0,2)内有实数解;
(2)使用二分法,取区间的中点三次,指出方程f(x)=0(x∈[0,2])的实数解x0在哪个较小的区间内.
[解析](1)∵f(0)=1>0,f(2)=-eq \f(1,3)<0,∴f(0)·f(2)=-eq \f(1,3)<0,
由函数的零点存在性定理可得方程f(x)=0在区间(0,2)内有实数解.
(2)取x1=eq \f(1,2)(0+2)=1,得f(1)=eq \f(1,3)>0,由此可得f(1)·f(2)=-eq \f(1,9)<0,下一个有解区间为(1,2).
再取x2=eq \f(1,2)(1+2)=eq \f(3,2),得feq \b\lc\(\rc\)(\a\vs4\al\c1(\f(3,2)))=-eq \f(1,8)<0,∴f(1)·feq \b\lc\(\rc\)(\a\vs4\al\c1(\f(3,2)))=-eq \f(1,24)<0,下一个有解区间为eq \b\lc\(\rc\)(\a\vs4\al\c1(1,\f(3,2))).
再取x3=eq \f(1,2)eq \b\lc\(\rc\)(\a\vs4\al\c1(1+\f(3,2)))=eq \f(5,4),得feq \b\lc\(\rc\)(\a\vs4\al\c1(\f(5,4)))=eq \f(17,192)>0,∴f eq \b\lc\(\rc\)(\a\vs4\al\c1(\f(5,4)))·f eq \b\lc\(\rc\)(\a\vs4\al\c1(\f(3,2)))<0,下一个有解区间为eq \b\lc\(\rc\)(\a\vs4\al\c1(\f(5,4),\f(3,2))).
故f(x)=0的实数解x0在区间eq \b\lc\(\rc\)(\a\vs4\al\c1(\f(5,4),\f(3,2)))内.
3.在26枚崭新的金币中,有一枚外表与真金币完全相同的假币(质量小一点),现在只有一架天平,则应用二分法的思想,最多称________次就可以发现这枚假币.
[解析]从26枚金币中取18枚,将这18枚金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天平两端,(1)若天平不平衡,则假币一定在质量小的那9枚金币里面.从这9枚金币中拿出6枚,然后将这6枚金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天平两端,若天平平衡,则假币一定在剩下的那3枚金币里;若不平衡,则假币一定在质量小的那3枚金币里面,从含有假币的3枚金币里取两枚,分别放在天平两端,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一枚是假币,若不平衡,则质量小的那一枚是假币.(2)若天平平衡,则假币在剩下的8枚金币里,从这8枚金币中取6枚,将这6枚金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天平两端,若天平平衡,假币在剩下的两枚里,若天平不平衡,假币在质量小的3枚里.在含有假币的金币里取2枚分别放在天平左右,即可找到假币.综上可知,最多称3次就可以发现这枚假币.故填3.
4.现有12个小球,从外观上看完全相同,除了1个小球质量不合标准外,其余的小球质量均相同,用同一架天平(无砝码),限称三次,把这个“坏球”找出来,并说明此球是偏轻还是偏重.如何称?
[解析] 先在天平左右各放4个球.有两种情况:
(1)若平,则“坏球”在剩下的4个球中.
取剩下的4个球中的3个球放天平的一端,取3个好球放天平的另一端,
①若仍平,则“坏球”为4个球中未取到的那个球,将此球与1个好球放上天平比一比,即知“坏球”是轻还是重;
②若不平,则“坏球”在天平一端的3个球之中,且知是轻还是重.任取其中2个球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端,无论平还是不平,均可确定“坏球”.
(2)若不平,则“坏球”在天平上的8个球中,不妨设天平右端较重.
从右端4个球中取出3个球,置于一容器内,然后从左端4个球中取3个球移到右端,再从外面好球中取3个补到左端,看天平,有三种可能.
①若平,则“坏球”是容器内3个球之一且偏重;
②若左端重,“坏球”已从左端换到右端,因此,“坏球”在从左端移到右端的3个球中,并且偏轻;
③若右端重,据此知“坏球”未变动位置,而未被移动过的球只有两个(左右各一),“坏球”是其中之一(暂不知是轻还是重).
显然对于以上三种情况的任一种,再用天平称一次,即可找出“坏球”,且知其是轻还是重.
f(1)=-2
f(1.5)=0.625
f(1.25)=-0.984
f(1.375)=-0.260
f(1.437 5)=0.162
f(1.406 25)=-0.054
f(1.600 0)≈0.200
f(1.587 5)≈0.133
f(1.575 0)≈0.067
f(1.562 5)≈0.003
f(1.556 2)≈-0.029
f(1.550 0)≈-0.060
x
1.00
1.25
1.375
1.50
f(x)
1.079 4
0.191 8
-0.360 4
-0.998 9
x
1.187 5
1.125
1.25
1.312 5
1.375
1.5
2x
2.278
2.181
2.378
2.484
2.594
2.83
区间
中点的值
中点函数值符号
(1,2)
1.5
f(1.5)>0
(1,1.5)
1.25
f(1.25)<0
(1.25,1.5)
1.375
f(1.375)>0
(1.25,1.375)
1.312 5
f(1.312 5)>0
(1.25,1.312 5)
端点(中点)
端点或中点的函数值
取值区间
f(-1)>0,f(-2)<0
(-2,-1)
x0=eq \f(-1-2,2)=-1.5
f(x0)=4.375>0
(-2,-1.5)
x1=eq \f(-1.5-2,2)=-1.75
f(x1)≈2.203>0
(-2,-1.75)
x2=eq \f(-1.75-2,2)=-1.875
f(x2)≈0.736>0
(-2,-1.875)
x3=eq \f(-1.875-2,2)=-1.937 5
f(x3)≈-0.097 4<0
(-1.937 5,-1.875)
x4=eq \f(-1.875-1.937 5,2)=-1.906 25
f(x4)≈0.328 0>0
(-1.937 5,-1.906 25)
x5=eq \f(-1.937 5-1.906 25,2)=-1.921 875
f(x5)≈0.117 4>0
(-1.937 5,-1.921 875)
x6=eq \f(-1.937 5-1.921 875,2)=-1.929 687 5
f(x6)≈0.010 5>0
(-1.937 5,-1.929 687 5)
高一数学同步备好课之题型全归纳(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专题38不同函数增长的差异(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高一数学同步备好课之题型全归纳(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专题38不同函数增长的差异(原卷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种函数模型的性质,几种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2万公顷、0,322,206 7,593 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数学同步备好课之题型全归纳(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专题35对数的运算(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高一数学同步备好课之题型全归纳(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专题35对数的运算(原卷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的换底公式,由换底公式推导的重要结论,求下列各式的值,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数学同步备好课之题型全归纳(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专题34对数的概念(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高一数学同步备好课之题型全归纳(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专题34对数的概念(原卷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数的定义,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指数与对数的互化,对数的基本性质,若lg有意义,求x的取值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