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
- 01《劝学》《师说》(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03《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04《琵琶行》(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05《短歌行》《归园田居》(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06《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02《赤壁赋》《登泰山记》(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02《赤壁赋》《登泰山记》(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02《赤壁赋》《登泰山记》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02《赤壁赋》《登泰山记》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赤壁赋》《登泰山记》
疏通文意,翻译全文
归纳整理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并熟记。
背诵默写全文
一 读懂原文,并翻译。
赤 壁 赋
(1)壬戌(rén xū)之秋,七月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兴起,产生)。举酒属(zhǔ)(劝请)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 tiǎ)之章(《诗经·陈风·月出》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的句子,所以称为“窈窕之章”)。少焉,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横(笼罩)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往),②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ɡ)虚(太空)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指飞升成仙)而登仙。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桂木做的棹)兮兰桨(木兰做的桨),击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兮溯(sù)流光(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①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而和(hè)之((用箫)随着歌声伴奏)。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 niǎ)(形容声音婉转悠长),不绝如缕(细丝)。②舞(使……起舞)幽壑之潜蛟,泣(使……落泪)孤舟之嫠(lí)妇(寡妇)。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3)苏子愀(qiǎ)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坐)而问客曰:“何为(为什么)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同“缭”,盘绕、围绕),郁乎苍苍(草木茂盛,一片苍翠),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 lú)(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斟酒)临江,横槊赋诗,固(本来)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捕鱼砍柴)于江渚(zhǔ)之上,侣(以……为伴)鱼虾而友(以……为友)麋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小船),举匏(pá)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以相属。②寄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③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一下子,很轻易地实现),托遗响(余音,指箫声)于悲风。”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4)苏子曰:“客亦知夫(fú)(那)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满)虚(缺)者如彼,而卒(终究)莫消长(消减和增长)也。①盖将(如果,表假设)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连……都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如果)非吾之所有,虽(即使)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ɡ)(宝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5)客喜而笑,洗盏更(ɡènɡ)(再)酌。肴核(菜肴和果品)既尽,杯盘狼籍(即“狼藉”,凌乱)。相与(互相)枕藉(jiè)(枕着垫着)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天明)。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二 理解文意
第(1)段:
段意概括:写作者与友人夜游赤壁的情景。
感悟·质疑:沐清风白露,赏月色天光。情感自然流泻,文句一气呵成,作者泛舟畅游之乐自笔下泉涌而出。以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俱佳。
第(2)段:
段意概括:写作者饮酒纵歌的欢乐和客人箫声的悲凉。
感悟·质疑:作者歌中的“美人”是指人吗?(是个人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箫声悲凉,使苏子的感情陡转,由乐入悲,文气随之跌宕。
第(3)段:
段意概括:写客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感悟·质疑:本段由景入事,主问客答。该如何认识、评价客的回答呢?(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这也是苏轼借客之口表露自己思想中消极的方面)这一段的主客问答,使文章的思想情感跌入低谷。
第(4)段:
段意概括:苏子针对客之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表达自己的见解。
感悟·质疑:苏子这段话集中表达了作者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且不把问题绝对化。这也是他身处逆境却仍豁达超脱、随缘自适的原因所在。
第(5)段:
段意概括:写客听了作者的观点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大家在舟中饮酒尽欢,兴尽睡去,竟不知天色渐明。
感悟·质疑:由开头的“乐”,到中间的“悲”,再到结尾的“喜”,是情感的变化,也是对历史、人生、宇宙一番思辨后的彻悟与圆通。
登 泰 山 记
(1)泰山之阳(山的南面),汶水西流;其阴(山的北面),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2)余以(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①自京师乘(冒)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界限),至于(到达)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ɡ)(石阶),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suì)(于是,就)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门槛)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背)雪,明烛(照)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城东南)如画,②而半山居(停留)雾若带然。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3)戊申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稍(逐渐)见云中①白若樗蒱(chū pú)(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蒱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数十立者,山也。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同“彩”)。②日上,正赤如丹(朱砂),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大红色和白色)驳色,而皆若偻(lǚ)(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4)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模糊或缺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5)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同“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缝隙),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6)桐城姚鼐记。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二 理解文意
第(1)段:
段意概括:介绍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感悟·质疑:描写对象一句一换,粗笔勾勒山、水、古长城、日观峰,富有层次感地描摹出泰山的概貌,为下文介绍登山路线和观日出做铺垫。
第(2)段:
段意概括:写登泰山的经过。
感悟·质疑:本段为什么没有写途中所见的景物?作者没有像寻常游记那样写途中所见景物,而是重点写登山的艰难和登上山顶之后所见的雄浑开阔,目的是突出泰山的高峻,亦暗含历经艰难后“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之情。
第(3)段:
段意概括:描写观日出的情景。
感悟·质疑: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先后写了待日出、日将出、日正出和日出后,衬以云天、东海、群峰,写出泰山日出的万千气象。
第(4)段:
段意概括:介绍泰山的名胜古迹。
感悟·质疑:由此段可见泰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第(5)、(6)段:
段意概括:介绍泰山冬季的景色。
赤壁赋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乘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同“缭”,盘绕、围绕
3.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失意的样子;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所思慕的人。
今义:美貌的女子。
4.一词多义
(1)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
②歌曰“桂棹兮兰桨……”(歌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韵律)
④诗言志,歌永言(能唱的诗)
(2)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
③日夜望将军至(盼望)
④德高望重(名望,声望)
⑤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念头)
(3)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往)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如同,好像)
③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表假设,如果)
④突如其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⑤自以为不如(及,比得上)
(4)属
①举酒属客(劝请)
②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③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辈)
⑥有情人终成眷属(家属,亲属)
(5)于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②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表被动)
④强于百万之师(介词,比)
⑤告之于帝(介词,向)
5.词类活用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②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③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④歌窈窕之章(名词用作动词,吟诵)
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⑦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⑧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⑨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⑩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6.文言句式
①固一世之雄也 判断句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
③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④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句
⑤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句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句
⑦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登泰山记
1.通假字
(1)须臾成五采 “采”同“彩”
(2)多平方,少圜 “圜”同“圆”
3.古今异义
(1)至于泰安
古义: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2)多平方
古义:平的方形的,指山石的形状。
今义:数学用语。
2.一词多义
(1)阴
①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
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天,没有阳光)
③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
④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阴影,树荫)
⑤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冷,寒冷)
⑥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光阴,时间)
(2)坐
①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坐在)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同“座”,座位)
③王曰:“何坐?”曰:“坐盗。”(因……而获罪)
④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
(3)及
①及既上(等到)
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
③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
(4)道
①循东谷入,道有天门(道路)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义)
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政策,方法)
④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⑤万户侯岂足道哉(称道)
(5)以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介词,在)
②余始循以入(连词,表顺承关系)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助词,表方位)
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
⑤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
⑥以刀劈狼首(介词,拿、用)
⑦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用来)
⑧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以为)
3.词类活用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名词用作动词,照)
(3)山多石,少土(形容词用作动词,多有;少有)
4.文言句式
(1)崖限当道者 定语后置句
(2)此东海也 判断句
一、文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知不可乎骤得 D.相与枕藉乎舟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 B.望美人兮天一方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寡妇听到箫声的表现和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京师乘风雪 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极天云一线异色 极天:天边。
B.道皆砌石为磴 蹬:石阶。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C.世皆谓之天门云 云:云气。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弥漫。
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负:背。
多松,生石罅 石罅:石缝。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A.余始循以入 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回视日观以西峰
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10.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
(1)《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 ,
”,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
(2)《登泰山记》中“ , ”两句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乙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注 唱黄鸡:因黄鸡可以报晓,故表示时光流逝。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望,“望”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是指农历每月十五的前一天。
B.斗牛,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斗宿和牛宿是北方玄武七宿中的二宿。
C.羽化,古代道教徒认为成仙能飞升变化,故把道士成仙或人死叫作羽化。
D.舳舻,“舳”是船尾,“舻”是船头,舳舻连称则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在月明之夜与友人们泛舟赤壁矶下的长江,他们享受着江天美景,饮酒放歌,快乐似神仙,暂时忘却了人世间一切不顺心的事。
B.苏轼乐极之后情绪变得低落,原因是有人倚歌吹着悲凉的洞箫应和,那洞箫声似乎有让深渊里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哭泣的魔力。
C.苏轼询问朋友为何感伤,朋友回答是英雄曹操及其业绩尚且消失不见,更何况你我凡夫俗子,平凡的生命难得像长江、明月般永恒。
D.苏轼被聋医庞安常治好病之后,与他一起游玩清泉寺和兰溪,看着兰芽浸溪、溪水向西流逝,听着子规鸟啼叫,作歌时悲从中来。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沙湖》是如何从侧面表现苏轼对庞安常的欣赏的?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5《短歌行》《归园田居》(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05《短歌行》《归园田居》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05《短歌行》《归园田居》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4《琵琶行》(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04《琵琶行》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04《琵琶行》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3《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03《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03《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课文自学+知识提要+巩固练习-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