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步入化学的殿堂,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幅与物质有关的美丽的画卷,它将告诉你化学研究的内容: 各种各样的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是用什么方法来制取和合成的? 会发生那些变化?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内层最暗;石蜡慢慢融化,时间长了会逐渐变短甚至消失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观察现象
5、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教材图1-14所示方式置于火焰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6、吹灭蜡烛,观察实验现象
石蜡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现 象
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属于化学变化。1.水的三态变化;2.汽油的挥发;3.煤油的燃烧;4.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5.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6.金刚石加工成钻石;7.植物的光合作用。
现在大家想一下,蜡烛在燃烧时都发 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区别?
点燃时,蜡烛发生哪些变化?
⑴起始, ;
⑵点燃后, ,火焰上的白瓷 板表面有_____ __,蜡烛逐渐 变短 ;
⑶刚熄灭时, ;
⑷熄灭后一段时间, 。
烟与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
在空气中的“燃烧”常有氧气参加
例1.(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纺纱织布B.伐木制舟C.烧制陶瓷D.海水晒盐
【答案】C【解析】A、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伐木制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井冈山红色研学之旅体验的下列项目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稻草编鞋B.粗布裁衣C.竹子制筒D.红米煮饭【答案】D【解析】A、草鞋编制,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粗布裁衣,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竹子制筒改变竹子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红米煮饭,加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例2.(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井冈山红色研学之旅体验的下列项目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稻草编鞋B.粗布裁衣C.竹子制筒D.红米煮饭
【答案】D【解析】A、草鞋编制,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粗布裁衣,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竹子制筒改变竹子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红米煮饭,加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例3.(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冰雪融化C.粮食酿酒D.光合作用
【答案】B【解析】A、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C、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光合作用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例4.(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星火燎原C.积土成山D.沙里淘金
【答案】B【解析】A、滴水成冰是物质状态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星火燎原发生了燃烧,过程中有物质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积土成山,是物质形状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归纳二: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
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一个过程,它的发生需要时间
在描述时常会用到“是”“能”“会”“易”“具有”“可以”等词语
归纳三: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比较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稳定性、毒性等
归纳四:常见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有些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有些化学变化以热能、光能、电能等形式释放出能量。
如:石蜡、酒精燃烧时都发光,并放出热量;干电池在放电时内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释放出电能。
有些化学变化,需要外界提供一定能量。
如:绿色植物要吸收太阳能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空气是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多种成分的气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的实验。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
①仪器: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导气管、 乳胶管、弹簧夹、烧杯、酒精灯及火柴②药品:红磷、水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 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③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 中,并把塞子塞紧;④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有大量白烟生成,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 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①红磷要过量; ②装置必须密封;③完全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④插入燃烧匙的速度要快;⑤弹簧夹要夹紧; ⑥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⑦实验所用药品一般为红磷,不能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
1.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样的性质?
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溶于水。
2、红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可以说“大量白雾”吗?
答:不能,烟是固体微粒;雾是小液滴。
3.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
答:(1)装置漏气;(2)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3)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消耗
1、下图是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可观察到的主要实验现象是什么?
(2)燃烧后,钟罩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结合本实验推测氮气能不 能支持燃烧?为什么?
红磷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有大量白烟生成,冷却后钟罩内水面上升,约占钟罩体积的1/5。
不能。若氮气能支持燃烧,红磷会继续燃烧,玻璃钟罩内的水面会上升更高 。
例.(2023年云南省中考)仿照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定量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匙中应盛放的药品是( )
A.铁丝B.木炭C.红磷D.硫粉
【答案】C【解析】A.因为铁丝不能在空气燃烧,故A错误;B.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导致两边压强变化不明显,故B错误;C.红磷燃烧会消耗氧气,集气瓶中的液面会上升五分之一,故C正确;D.硫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导致两边压强变化不明显,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等分别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它们都是。
像空气那样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像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这样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保存着各自的化学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组成固定
由多种物质组成;组成不固定
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没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各物质保持着各自的化学性质
混合物都是由纯净物组成的
区分:(1)不能与物质的名称混淆。如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物质的名称,属于纯净物,而不能认为“氧”“磷”代表两种物质。(2)不要被一些字眼所迷惑,如“清新、清澈、洁净、混合等”,如清新的空气属于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则属于纯净物。
例6.(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河水C.苏打水D.蒸馏水
【答案】D【解析】A、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和水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河水中含有泥沙、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苏打水中含有碳酸钠和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蒸馏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故选D。
取少量葡萄糖、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完全烧焦,观察发生的现象。试讨论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这些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
总结:不同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成分--元素。人们不断地探索物质的组成,终于发现世间万物仅仅由100多种元素组成。如氧气、氮气、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铵等。 物质的组成——元素:(1)世间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有些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有些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2)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但反应物及生成物所含元素相同。
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 构成的,各种物质都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物质 的不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差异。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构成的。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研究物质的化学反应,可以揭示物质之间转化的规律。以此为基础,科学家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自然资源,生产出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的各种用品,并不断拓展着各种物质的使用范围。
请指出下列用途中,哪些是金刚石的用途,哪些是石墨的用途,并说明该用途分别利用了金刚石或石墨的哪些性质。1.制作钻石 ;2.作为电池的电极;3.制作铅笔的笔芯;4.切割玻璃 。
观察下列图片,想一想,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例6.(2022年陕西省中考B卷)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B.氦气通电发出粉红色的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的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D.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杂质
【答案】A【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则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该选项说法正确;B.氦气通电时发出粉红色的光,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出现白雾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煮沸能使硬水软化,是因为煮沸时能除去大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但不能除去所有的杂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
例.(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氧气常用于人工降雨B.金刚石可用于裁玻璃C.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电光源D.小苏打可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答案】A【解析】A.干冰升华吸热,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选项说法错误;B.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裁玻璃,选项说法正确;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可用于制作电光源,选项说法正确;D.小苏打加热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以及会与发酵产生的酸反应,可用于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例.(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D.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2.(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衡阳市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南岳剪纸B.石市竹木雕C.常宁版画D.未阳糯米酒
小结:1、化学研究物质的哪六个方面?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3、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4、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
1.完成配套练习册;2.预习第3节。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79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教学ppt课件</a>,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一等奖课件ppt,文件包含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课件沪教版pptx、01空气_人类的保护神wmv、02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wmv、03稀有气体通电发光54秒mp4、04灼烧葡萄糖面粉砂糖wmv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课件沪教版pptx、01对蜡烛燃烧的探究wmv、02蜡烛熄灭再点燃慢镜头wmv、03顺着白烟点燃蜡烛wmv、04蜡烛罩白瓷板wmv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