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政治 复习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政治 复习课件01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政治 复习课件02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政治 复习课件03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政治 复习课件04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政治 复习课件05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政治 复习课件06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政治 复习课件07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政治 复习课件08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政治 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政治 复习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概览,重点详解,链接中考,血缘关系,考点3分封制,知识拓展,西周分封制,西欧封建制度,王权强盛,王权有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1:梳理中国古代朝代更迭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考点1.2:结束大分裂实现大一统的王朝
    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
    元朝结束了辽宋夏金的分裂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
    西晋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
    考点1.3:中国古代史分期、阶段特征及表现
    1.(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A.嬴政B.刘邦C.刘秀D.杨坚2.(2023·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②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考点2: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禅让制——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世袭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 夏朝,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1.(2023•无锡)中华文明早期,废“天下为公”而行“天下为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这一现象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2.(2023•泰安)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A.禹传子,家天下B.西周分封制C.秦始皇统一六国D.东汉光武中兴3.(2023•黄石)《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科举制
    史料实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对比分封制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2023•福建)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  )A.发展农业生产B.提高军队实力C.巩固国家统治D.加强封建专制2.(2023•呼和浩特)“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两段话反映的是(  )A.夏朝的“家天下”B.西周的分封制C.秦朝的郡县制D.西汉的“大一统”
    考点4:历代王朝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对比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隋朝创立、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设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路、府、州、县和宣慰司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分散兵权,统归兵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实行八股取士。
    设军机处,搁置议政王大臣会议,便于皇帝独掌朝政;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在文化上实行专政政策,君主专制政治达到顶峰。
    (1)皇权至高无上。①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③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④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念。(2)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3)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此制度下的两种主要矛盾。(4)君主专制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并走向反动。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1)积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也有利于民族交融。(2)消极:易引发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激化社会矛盾。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两段话反映的是( )A.夏朝的“家天下” B.西周的分封制C.秦朝的郡县制 D.西汉的“大一统” 2.(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秦王朝建立起这套地方行政制度后,国家权力乃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皇帝手中,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该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司制
    3.(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元朝开始,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度D.科举制 4.(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它设立于雍正年间,为清代所独创,它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材料反映了清朝(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军机处拥有最高决定权C.雍正弱化了君主权力D.对外实行“闭关锁国”
    考点5:科举制度的发展
    魏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朝以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1.(2023•金昌)隋朝时,始开科举,科举不分门第,不论贵贱,唯才是举;科举士子读万卷书,方可有“鱼跃龙门”之巨变。这说明科举制度在选拔官吏时(  )A.依据家世门第B.注重真才实学C.重视道德品质D.看重身份资历2.(2023•福建)有学者认为:“大批中下层地主阶级士子以及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由科举考试入仕途,参与和掌握各级政权。”该学者意在强调科举制(  )A.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B.造成了人们思想僵化C.杜绝了藩镇割据的现象D.强化了世家大族垄断
    相关课件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考点讲练课件:专题0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考点讲练课件:专题0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含答案),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朝代更迭梳理,朝代歌,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概括说,强化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课件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史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课件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史 (含答案),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能要点整合,专项提分训练,专题知识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探究课件: 这是一份专题0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探究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考真题演练,隋确立三省六部制,在中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政治 复习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