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展开1.(6分)班级组织开展“与经典对话”主题读书会,请你完成任务。
《经典常谈》中谈到:“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拉开时间的帷幕,目空一切地了解草长莺飞、大雁迁(xǐ)的自然规律;阅读经典,欣赏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阅读经典溯流逝时光里的古人情思,陶冶情操,冲破羁(bàn),如奠基人生的砾石,铺就我们的成长之路,让我们行动起来,做燎原的星火,带动更多人爱上经典阅读。
(1)根据拼音,填写文段中的汉字。
①迁xǐ
②羁bàn
(2)给文段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帷幕
B.目空一切
C.草长莺飞
D.流逝
2.(3分)下面是大家在读书会上对经典阅读的交流,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伴随着“国学热”,使读经活动在民间兴起,在社会推广,并逐渐深入校园课堂。
B.老师领读经典的做法,虽然不能让初中生直接亲近经典,但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C.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中,一直始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D.数字化阅读,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的发展,也对纸质阅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3.(2分)班级要为主题读书会活动拟写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将下面的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提示:
ㅤㅤ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仄起平落(“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万事 四时 读书佳 惟有 无如 为善乐】
上联:
下联:
4.(7分)根据提示,将下列诗文补充完整。
二、阅读。【本题满分52分】
5.(3分)下面是关于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秦护卫着长安,五个渡口都在风烟迷蒙之中,诗人把目光从京城移向“五津”,充满深情厚意。
B.“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和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在水中的陆地上,雎鸠鸟在不停地鸣叫,这里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好逑”的爱慕之情。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芦苇一片苍茫,露水结成了霜,营造了凄凉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
6.(4分)
登岳阳楼①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③,凭轩涕泗流。
[注]①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登楼远眺写了这首诗。②坼:裂开。③关山北:北方边境。
阅读下面的古诗,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5分)选择性阅读是读书的好方法,请根据阅读积累,在读书会上向同学推荐阅读《经典常谈》的相关篇目。
(1)小语对人家门头和小孩帽饰上的八卦图感兴趣,可以推荐他读
(2)小文对自己姓名的用字很好奇,可以推荐他读
(3)小明想要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请你选择一个篇目推荐给他,并阐述理由。
8.(12分)文言文阅读。
甲
ㅤㅤ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ㅤㅤ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ㅤㅤ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ㅤㅤ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ㅤㅤ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馀②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ㅤㅤ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使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石渠记》,有删改。)
【注】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纡(yū)馀:曲折伸延。③庥(xiū),休息。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B.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C.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D.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对潭中游鱼的刻画,只寥寥几句,却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B.甲文中,作者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C.乙文中的石渠在袁家渴西南不到一百步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在它上面架了一座桥。
D.乙文中,作者“惜”石渠没有被修缮,“揽去翳朽,防止好事者破坏它。
(5)借助资料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资料卡
ㅤㅤ“减”的义项:①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②不足;③节约,节省。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9.(10分)实用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ㅤㅤ①未来的农业蓝图是怎样的?走在田间小路上,一群无人机正忙碌着,有的施肥,还有一些往返于农田与充电站。几位农民伯伯则一身轻松地坐在指挥站里,面对着有曲线簇、数据、图像和各种数字按钮的大屏幕。而这一切,它们代替人类下田干活,解放了生产力。
ㅤㅤ②无人机,一般是指由动力驱动、不搭载操作人员的一种空中飞行器。采用空气动力为飞行器提供所需的升力,能够自主或遥控飞行,能够携带杀伤性或非杀伤性任务载荷,如拍照撒播药物、播放声音等。
ㅤㅤ③无人机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其发展已历经百年。1917年,英国皇家航空研究院初步将空气动力学、轻型发动机和无线电三者结合起来,美国发明家埃尔默•斯佩完成了“空中鱼雷”的首飞。进入21世纪后,无人机不仅应用在军事领域,无人机也成了很多小朋友、大朋友的玩具“新宠”,用于航拍、游戏等休闲用途。
【材料二】
ㅤㅤ①发展迅速的无人机目前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遥感平台,在搭载各种遥感器后,被广泛应用于国土航测、农林植保、大气探测、灾害救援、国防安全等领域。
ㅤㅤ②无人机遥感具备超高分辨率、高频次获取能力,可以与卫星遥感形成能力互补。相比于有人机,又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机动性。无人机遥感具备的实时观测能力,是目前卫星遥感观测平很难实现的。
ㅤㅤ③卫星遥感可以提供亚米级别的影像,但是分辨率越高,卫星重访周期越大。无人机影像可以很容易地提供厘米甚至更高分辨率的地面信息,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辩证统一。可以说,无人机遥感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无人机平台让遥感数据获取进入大众化时代,真正实现使用者的遥感应用。
ㅤㅤ④由于无人机遥感的独特优势,过去很多基于卫星数据应用效果不佳或者无法实现的领域,目前都可以利用无人机遥感手段很好地实施。特别值得一说的是,都能看到无人机的身影;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救援中
ㅤㅤ⑤在行业应用领域,油气、输电、光伏电场基础设施的无人机巡检已实现常态化。在一些政府部门,无人机正被逐步纳入业务体系
【材料三】
ㅤㅤ①由于方便灵活,大众参与度高,无人机创新活跃度也很高,呈现出大量拓展性的应用,被称为无人机的“遥感+”应用。
ㅤㅤ②在“遥感+数据”的实时传输方面,无人机遥感对军事、应急减灾救援等非常重要。许多国土安全监测与灾害救援行动依靠无人机遥感与实时传输提供及时信息以进行决策。
ㅤㅤ③在“遥感十决策和执行技术”方面,实现“无人机遥感+识别+任务规划十执行任务”一体化完成。例如,无人机遥感可以实现田野农情遥感监测,执行精准农药喷洒,将静态遥感观测与实时决策和执行融为一体。
ㅤㅤ④在“遥感+区域组网”方面,尽管无人机遥感能力很强、空间分辨率高,但覆盖区域小,必须通过无人机组网遥感的方式发挥聚合作用。 比如,通过一定的组织模式和技术体系,把全国分布式的无人机遥感资源规划部署起来,从而完成大面积的测量任务。
ㅤㅤ⑤……
ㅤㅤ⑥总的说来,无人机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全领域应用的态势,在应用需求的强力牵引和新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持下
(1)下列有关三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人机是一种空中飞行器,不搭载操作人员,一般由动力驱动,既能一次性使用,也能进行回收。
B.搭载了各种遥感器的无人机,可以在很多领域发挥作用。相比于无人机而言,有人机遥感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机动性。
C.材料三介绍了无人机的“遥感+”应用,即无人机遥感和其他相关技术领域深度结合,形成的一些拓展性的应用。
D.从三则材料可知,无人机技术从一百多年前起步,不断创新发展
(2)下列有关三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头描绘了未来农业蓝图,引出下文说明对象,且形象生动地展现无人机的魅力
B.材料一第③段,从“1917年”“同年12月”“进入21世纪后”“现在”可知,介绍无人机发展史所用的说明顺序为时间顺序。
C.材料二第④段用汶川地震灾后救援中无人机遥感技术投入使用的事例,说明重大自然灾害应急事件中,无人机因其独特优势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D.材料三第④段画线句子采用举例子的方法,具体说明无人机遥感能力很强、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令人信服。
(3)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能否删掉?请阐明理由。
无人机遥感具备的实时观测能力,是目前卫星遥感观测平台很难实现的。
10.(18分)文学作品阅读。
母亲的金不换
木兰
ㅤㅤ①母亲回故乡去了,带走了她所有的随身细软,却给我留下这一圃子的花花草草。我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来打理阳台上的花花草草,施肥的施肥,浇水的浇水。
ㅤㅤ②在异乡的三年,母亲从老家的前院移来很多花草,品相好的、长势旺的自然是母亲的首选。实际上,也有水土不服和思念故土而失魂落魄、形销骨立的。母亲不辞辛苦地将它们一盆一盆搬到30层顶楼,接受自然的再造。慢慢地安营扎塞。兰花、君子兰、迎春花、栀子花、麦冬、菖蒲、杜鹃、吊兰,没有一株不是郁郁葱葱的。或许母亲曾悄悄嘱咐着它们,请它们好好来陪伴我。三年的光阴,已经在这个城市渐渐舒展了根茎,仰望这一方天空和天空里无边无际的星光。
ㅤㅤ③过去的三年,母亲看着我的根在这个异乡的钢筋水泥里渐渐植入、深入,即使来一场风或是下一场雨,母亲才舍得离开我,回归故里的。母亲的根在故乡,她想念故乡了。
ㅤㅤ④“妈,回去后给我种一盆金不换吧!”望着那些花草,我恍然听到枝叶间吹拂的风声变成了离别的笛声,我蓦地想起母亲种在老家的金不换来。而之前,我一度嫌弃它的姿色平庸,被我断然拒绝了。
ㅤㅤ⑤从我记事起,金不换就在母亲的日子里生长着。一株又一株,一钵又一钵,贫血得厉害,母亲决定用金不换炒油饺给我吃。母亲用她的亲身经历说服我:“小时候,弱到连脖子都抬不起,哭起来像猫叫,大伙嫌弃我弱小爱哭,容易暴露目标,劝你聋子外婆把我扔掉算了,你外婆舍不得,你外婆天天用金不换炒油饺给我吃,金不换养活了我,就是因为小时候吃了金不换。”母亲揉了米粉团子用茶油炸得金黄做成油饺,和金不换拌炒在一起。我对母亲的话深信不疑
ㅤㅤ⑥再后来,我长大了,贫血体弱的问题慢慢都缓解了、消失了
ㅤㅤ⑦随着岁月的推移,我们见到的世界越来越大,懂得的越来越多,离我们也越来越远。我常常和姐姐跟着孩子们一起笑话母亲土得掉渣的药方子,尽管母亲一再申辩那些药方子都是我外公的传家宝
ㅤㅤ⑧金不换的岁月好像也被湮没了,我们全然忘记了它曾经在某个时候滋养了我们的身体,调养了我们的生息。
ㅤㅤ⑨在母亲前院一大堆的花草中,它是那么的平淡无奇,长着一副和菠菜差不多的样子,偶然触及到那隐忍的红时,我的心莫名地颤了一下,这是一个跟血液有关的植物,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它被列为上品成药,让我想起这么多年来,我带着由母亲孕育出的这一身皮囊
ㅤㅤ⑩或许是与母亲离别的淡淡惆怅,唤醒了我身体里的这棵植物,不知什么时候它生长在了我的体内?想着母亲从此不在我身边,它蓦然在我体内苏醒。
ㅤㅤ⑩我强烈地感到,只有在花草遍布的阳台上种上一棵金不换,才能真正称得上完美。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我”不同阶段对金不换的情感态度。
(1)赏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慢慢地,这些新的花草在我家的阳台安营扎寨。
②我们全然忘记了它曾经在某个时候滋养了我们的身体,调养了我们的生息。
(2)文章第②段详细介绍了“我”家阳台上的花草,有什么作用?
(3)结合全文,分析文末句子的含义。
我强烈地感到,只有在花草遍布的阳台上种上一棵金不换,才能真正称得上完美。
三、写作。【本题满分50分】
11.半命题作文。
请以“留在我心底的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思路清晰,中心突出。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18分】
1.【答案】(1)①徙 ②绊
(2)B。
(3)B。
2.【答案】B
3.【答案】万事无如为善乐,四时惟有读书佳。
4.【答案】①芳草鲜美
②青树翠蔓
③溯洄从之
④如三月兮
⑤海内存知己
⑥天涯若比邻
⑦端居耻圣明
二、阅读。【本题满分52分】
5.【答案】D
6.【答案】颈联写诗人孤舟飘泊,老弱多病,连消息也听不到的处境,表现了自己处境的悲苦;尾联写遥想北方边境战火燃烧,禁不住伤心地老泪纵横了,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时局的担忧和无奈。
7.【答案】(1)《周易》第二
(2)《说文解字》第一
(3)示例:我推荐阅读《<诗经>第四》。这是专门介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相关知识有一个了解。
8.【答案】(1)C
(2)A
(3)C
(4)D
(5)①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②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幽深,有许多鲦鱼。
9.【答案】(1)B
(2)D
(3)不能删去。“目前”表时间限制,指到现在为止,卫星遥感观测平台很难实现无人机遥感具备的实时观测能力,但将来能否实现并不确定。如果删去“目前”,则表达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答案】(1)①深信金不换能治好贫血。②长大后,懂得越来越多。③再次看到金不换,想到它曾经对“我”的帮助。④金不换扎根在内心。
(2)①“安营扎寨”原指军队在一定的地点构筑防御工事,部署兵力,以准备战斗。这里用来形容花草在阳台上安家落户,生了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花草的喜爱之情。
②“全然”表达了“我们”对金不换的彻底遗忘,忘记了它曾经的药用价值和对“我们”身体的滋养,表现了人们对母亲的药方的轻视和金不换被遗忘的命运。
(3)文章第②段详细介绍了“我”家阳台上的花草,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花草是母亲从故乡带来的,它们在异乡的阳台上安家立业,生机勃勃。这段描写既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细心照料,也反映了母亲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花草成为了母亲与“我”之间的纽带,也让“我”在异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4)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金不换的重视和对完美生活的追求。作者认为,只有在家中种植金不换,才能使生活完美。这不仅是因为金不换具有药用价值,更因为它代表了母亲的爱和关怀。作者希望在家中保留母亲的痕迹,让母亲的爱陪伴着自己和女儿。同时,这也是对母亲的一种纪念和对故乡的思念。
三、写作。【本题满分50分】
11.【答案】
留在心底的“色彩”
世界温柔而又美妙,值得我们留在心底的事物有千千万万,它可以是小草钻出泥土的生机,可以是花儿绽放的声音,又或是你人生中温暖幸福的烟火,而留在我心底的,是那一抹油画的色彩,是那一份属于我们的回忆。
我们仨又相聚了。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我们带着期末考试完撒欢的欢愉来到了万象城,决定画一幅油画,画室很小,但五彩缤纷。那一抹抹色彩令人心生向往,很快我们就行动起来。
绿色的铅笔触碰纯白的画布,一如我们刚刚相识。在一尘不染纯白色的时光里,小心翼翼地开始为彼此的记忆增添色彩。首先画的是我们仨的背景。我轻拿铅笔,仔细地在画纸上勾勒着三个昔日相伴再熟悉不过的背影。笔尖沙沙作响,柔和的线条很快便跃然纸上。“包子怎么像保龄球一样”,“佳佳怎么突然变这么矮”,“申的帽子象锅盖……”,看着画稿,我们不约而同地相互调侃起来,欢声笑语在画室的一隅传出,引得旁人纷纷注目。
最难画的便是背景了。我们心目中的星空浪漫而又神秘,更代表着心有灵犀和友谊长存,所以,我们希望用缤纷的色点填涂出一片属于我们的梦幻星空,零星且富有层次。
构思完成后,我们就迅速动笔了。我先沾了一点儿深蓝,挺直腰板,然后平放画笔,轻轻一碰便离开画布。佳佳沾了一点由“包子”在一边调和成的天蓝,紧挨着我的画迹走笔,将两种蓝色接在一起,有融合却也有鲜明对比。可是油光的颜料涂在画上,显得有点粗糙,我们涂了几笔发现不仅没有涂出色点的感觉,还活像一个个大补丁,硬是被我们钉在了那片星空上。又试了几次,依旧如此。
这时,调皮的包子捏着嗓子,瞪着“天真“的大眼睛,边说着“我来锦上添花……边又给星空添了一笔浓重的粉色,这下我们的油画真的是五彩缤纷了。看着画,我们突然笑了,一如曾经没有笑点却发自内心的笑,灿烂无比。
也许这就是我们吧,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即使一开始彼此生疏,但随着时光流逝,我们都能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从亲密的朋友,再变成彼此生活中宛若亲人的角色,难舍难分……“包子”在星空中加了一点黄与粉,我们的画作就完稿了,虽然看起来瑕疵满满,但终究是我们合作的一份美好。
故事的发展有很多意外,有你在的结果总不会太坏。这一抹留在心底的色彩,也许在与你们相识的那一刻,就注定要一辈子珍藏。这抹色彩的欢声与故事,已然留在心底,成为永恒的回忆。A.溯(shuò)
砾(lè)
燎(liá)
B.溯(sù)
砾(lì)
燎(liá)
C.溯(shuò)
砾(lì)
燎(liǎ)
D.溯(sù)
砾(lè)
燎(liǎ)
主题
诗文
简评
诗文中有美景
① ,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桃源美景,令人向往
②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枝丫藤蔓,青葱茂密
诗文中有真情
③ ,道阻且长。(《蒹葭》)
不惧困苦,苦苦追寻
一日不见,④ 。 (《子衿》)
痴情苦恋,婉转动人
诗文中有志趣
⑤ ,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不再泪别,乐观劝慰
欲济无舟楫,⑦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心怀希冀,含蓄表露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A.悄怆幽邃
邃:深
B.乃记之而去
去:离开
C.其长可十许步
可:可以
D.然卒入于渴
卒:最终
A.民桥其上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B.渠之广,或咫尺
乃记之而去
C.可列坐而庥焉
濯清涟而不妖
D.以其境过清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不同阶段
情感态度
“我”年少体弱贫血时
①
②
遗忘甚至笑话它
③
感动,理解它对“我”的意义
母亲临行前
④
02,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02,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9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满分19分】,阅读【满分47分】,写作【满分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