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冲刺高考·临考模拟】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合集(多地区)
模拟卷01-【冲刺高考·临考模拟】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
展开这是一份模拟卷01-【冲刺高考·临考模拟】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文件包含模拟卷01解析版docx、模拟卷01考试版docx、模拟卷01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锻炼同学的考试心理,训练学生快速进入考试状态。高考的最佳心理状态是紧张中有乐观,压力下有自信,平静中有兴奋。
3、训练同学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积累考试经验。模拟考试可以训练答题时间和速度。高考不仅是知识和水平的竞争,也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可以说每分每秒都是成绩。
4、帮助同学正确评估自己。高考是一种选拨性考试,目的是排序和择优,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在整体中的相对位置。因此,模拟考试以后,同学们要想法了解自己的成绩在整体中的位置。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
黄金卷01·参考答案
一.大江大河(共25分)
【答案】
(1)A:②;B:④;C:⑤;D;③。(8分)
(2)B(2分)
(3)C(2分)
(4)A(2分)
(5)C(2分)
(6)境内众多的大江大河是中华古代文明多元起源的自然环境因素;也是造就南稻北粟农业为本经济生产活动特点;围绕水而开展的洪涝灾害的治理、水利设施的修建、人工运河的开凿等社会治理活动,并形成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安排;由此又产生了中华文化独特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能够从文明起源、生产生活方式、政治体制、国家形态、文化特点等视角,选择三个简要说明即可,9分)
二、知人论世(23分)
【答案】
7. 可以互证。(2分)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林则徐集》是林则徐创作的文集,林则徐作为晚清时期的清朝官员,他的文集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1839年出版的《澳门新闻报》是当时的报纸,报纸中的报道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由此可知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一手史料,因此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互证,能够证明当时清朝的官员对于世界大势和外国了解不多。(8分)
8. 材料四:林则徐收集西方信息的方式;材料五:林则徐收集有关西方信息的内容。(4分)
9.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打开了近代中国了解世界的窗口,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开端,使近代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西方之间的差距,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代表。林则徐对外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他迈出了第一步,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7分)
10. 考据法。(2分)
三、地理学与“世界观”(20分)
【答案】
11、时间 :新航路开辟后,或15、16世纪之交。(2分)理由:图中已经出现美洲轮廓。(2分)
12、异:从三者的视野范围,是否持地圆学说的程度。(3分)同:三者都把自己所属地域文明置于中心位置。(3分)
看法:15、16世纪,西方通过新航路开辟,探索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地理认识,为其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反观中国,虽然新的地理知识在明末通过传教士传入中国,但到乾隆年间,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观”仍在延续甚至强化,成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之一,最终为近代中西方冲突埋下伏笔。(10分)
四、梁启超论李鸿章(32分)
【答案】
14、李鸿章几乎参与了那段历史的所有重大事件,是那段历史的焦点人物。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将,近代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也是由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他个人的生平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4分)
15、梁启超肯定了李鸿章所从事的洋务活动,又批评李鸿章不懂得国家强大的根本所在;指出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一定的责任,但国家的实力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在外变方面,李鸿章采取联一国制一国的策略,得不偿失,引发列强瓜分狂潮,但内政不修是外交失利的根本原因。(8分)
16、【示例】(20分)
梁启超相对客观地评价了李鸿章,但在他的评语中,同时隐含着历史进化观念和政治改革立场;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一方面,他肯定了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贡献,认为“中国洋务人士未见有其比也”。另一方面,对李鸿章的问题也作出了符合事实的分析。他指出“李鸿章坐之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甲午一役,李鸿章退避保守、屡次“失机”,对外关系则“隐忍迁就”、企图以夷制夷。最终导致战争惨败,应负一定责任。而其联一国制一国的外交策略,不仅所失滋多,反而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对李鸿章的评判中,梁启超注重时代对个人的制约。他认为“优胜劣败、生存竞争”已成时代主流,而一人之力,难撼大局。洋务破产、甲午战败、瓜分危局,固有李鸿章的个人因素,但“内治不修”,国力不足才是饱受屈辱的根本原因。由此,梁启超在时代背景下,对李鸿章做粗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对李鸿章的评价中,梁启超更寄托了主观的政治诉求,反映了进化论思潮下的维新变法主张。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扩展,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加剧。甲午战后,瓜分亡国之祸迫在眉睫,变法成为急务,进化论也广泛传播。受此影响,梁启超亦以竞争、进化的视角分析历史演进和国际关系,认为“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但甲午之前,已有洋务,何以中国反“以洋务衰也”?纵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仍无法挽救危局。言外之意,要挽救民族危亡,自立于世界,非变法不得行。唯有修“内治”,将对西方的学习从技术上升到制度层面,中国才有可能自强保种,生存于大争之世。由此,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寄托了他的政治诉求。
综上所述,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折射了民族危亡背景下,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反映了西学东渐浪潮下,中国的社会转型由“器”向“制”的深入。由此,摒弃旧思想,废除旧体制,全面变革,才能挽救危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模拟卷06-【赢在高考·模拟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6广东专用原卷版docx、黄金卷06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1-【赢在高考·模拟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1原卷版docx、黄金卷01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1天津专用全解全析docx、黄金卷01天津专用考试版docx、黄金卷01天津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