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展开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B(利玛窦未见到皇帝。)
2.(3分)A(“意在说明故宫之大”错,意在强调单霁翔对熟悉、保护故宫所作的文化贡献。)
3.(3分)B(B具备“欧洲文明”“故宫”两层信息,A从“游客”“故宫”的角度,C突出“欧洲文明”的作用,D关系牵强。)
4.(4分)①材料一用一系列数字,详实直观地记录了单霁翔的工作内容,表现他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②材料二列举利玛窦在中国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表现了利玛窦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言之成理即可。
5. (6分)①不忘本来:故宫文化映射中国古代的“中和”思想,蕴含“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②吸收外来:故宫文化中,中国画师融合东西方画风画法,形成中西合璧的新画风。③面向未来:新时代,故宫文化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未来发展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评分建议:每点2分,角度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B(“印象不深刻”错。)
7.(3分)B(“佩戴的翡翠戒”不是可爱。)
8.(4分)①热爱读书,学问广博;②为人低调,待人和善;③重情重义,赤子情怀;④提携青年,勉励创作。
评分建议:一点2分,回答两点即满分,意对即可。
9.(6分)①许地山的生命短暂,但可爱可敬;②许地山作为友人、家人、学人等 身份,生命立体丰满;③作者通过深情回忆、不断呼告、人称转换等文学手段诠解生命的内涵。
评分建议:一点2分,三点即满分,意思对、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CEG
11.(3分)A(“止于至善”的“止”是“达到”的意思。)
12.(3分)B(原因分析有误,应该是“枉法以侵民”。)
13.(8分)(4分)(1)把好处都归于自己,这叫做盗,这里的盗并不是所说的窃取财物。
评分建议:“与”“是”“之谓”各1分,语意通顺1分。
(4分)(2)所以圣人对民众施用刑罚,并不是因为憎恨民众,而是以爱护为根本。
评分建议:“与”“所以”“恶”各1分,语意通顺1分。
14.(3分)①墨子认为要以天为法,相爱相利;②孔子认为要奉法利民,廉洁公正;③韩非子认为要严刑酷法,赏罚分明。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A(“表现出二人当年穷奢极侈的生活状态”错,联系“长歌裂石,分取狂名”,应当是表现了二人洒脱不羁的狂士形象,以此说明二人的性情相投。)
16.(6分)①词序交代了写作的背景和原因。序以“滹沱”“南中”“越绝”“都门”四个地名勾连,展现词人与友人之间的交往历史,以及二人久别重逢的现实境况。②奠定了全词感情基调。“词笔清丽似吴梦窗”与“春来王粲”、“歌而送之”与“唱彻幽并”在内容上前后呼应,表现了词人对友人的欣赏之情和惜别之意。
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1)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2)登东皋以舒啸,偃仰啸歌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李贺《李凭箜篌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8分)
18.(2分)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一无所知
19.(3分)C(副词,“只”“仅仅”。A.副词,程度最高,到了极点。B.连词,只是。
D.动词,度过。)
20.(3分)B(对应后面的“连最基本的形貌礼仪也不讲究”。)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2分)
21.(6分)①细菌就开始繁殖 ②要立即放进冰箱 ③也能够快速降温
评分建议:每处2分,符合语境要求即可。
22.(6分)语句①把“降低”换成“杜绝(减少)”。 语句⑤“一定”“务必”保留一个。语句⑨“不吃甚至少吃”改为“少吃甚至不吃”。
评分建议:每处2分。
四、写作(60分)
23.(60分)参照作文评分细则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那么用什么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则才行呢?最好是以天为法则。天的运行广大无私,它的恩施深厚而不以德自居,它的光耀永远不衰,所以圣王以它为法则。既然以天为法则,行动做事就必须依天而行。天所希望的就去做,天所不希望的就应停止。那么天希望什么不希望什么呢?天肯定希望人相爱相利,而不希望人相互憎恨和残害。
材料二:
子贡要去当信阳宰,临行时,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要勤勉谨慎,要顺应天时,不要夺不要伐,不要暴不要盗。”子贡说:“我从年轻时就侍奉您,难道您还担心我会有偷盗的行为吗?”孔子说:“你没弄清我的意思。以贤人代替贤人,这叫做夺;以不贤者代替贤人,这叫做伐;法令下达缓慢惩罚却很急迫,这叫做暴;把好处都归于自己,这叫做盗,盗不是所说的窃取财物。我听说,懂得为官之道的人,依法行事来为民造福;不懂为官之道的人,歪曲法律来侵害人民,这就是百姓怨恨官吏的原因。作为官吏最重要的是公正,面对财物最重要的是廉洁。廉洁公正的操守是不能改变的。隐匿别人的优点,这叫蔽贤;宣扬别人的缺点,这是小人。当面不互相告诫,而背后相互诽谤,不会友好和睦。谈到别人的优点,如同自己有这些优点;谈到别人的缺点,如同自己有这些缺点,所以君子对任何事都要谨慎。”
材料三:
圣人治理民众,是从根本上考虑问题的,并不以满足民众欲望为转移;他只希望给民众带来实际利益罢了。所以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并不是因为憎恨民众,而是基于爱护他们。刑罚严峻,民众就安宁;赏赐太滥,奸邪就滋生。所以治理起民众来。刑罚严峻是国家太平的首务,赏赐太滥是国家混乱的根源。民众的本性是喜欢赏赐而不喜欢刑罚。所以明君治理国家时,明定奖赏、民众就努力立功;刑罚严厉,民众就服从法令。民众努力立功,政府的事务就不受侵扰;民众服从命令,奸邪就无从产生。所以治理民众,要把奸邪禁止在尚未发生之时;用兵作战.要使一切服从打仗的要求深入民心。禁令能先治本的才有效,用兵能服民心的才能服,圣人治理民众,因为先治本,所以能强大;因为先服心,所以能取胜。所以,法令是称王天下的根本,刑罚是爱护民众的根本。民众的本性是好逸恶劳。安逸就要荒废。荒废就治理不好。治理不好就要混乱;如果赏罚不能在全国实行,国家事业就必定得不到发展。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0页。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共8页。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